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Ⅰ期心脏康复训练有效性观察

2021-08-11徐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植入术冠脉康复训练

徐华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四川凉山 615000)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社会压力日益加大,饮食习惯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受不健康生活习惯包括熬夜、吸烟、酗酒等的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日益升高。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急诊科重症疾病之一,病情重、起病急、并发症多、死亡率高[1]。 该病发生后,患者会有胸闷、胸痛、心电图动态改变、心肌酶改变及病情迅速发展等表现,需早期进行有效治疗,才能最大程度上挽救患者生命[2]。急性心肌梗死有两个类型,分别是急性ST 抬高型心肌梗死及急性非ST 抬高型心肌梗死,前者在临床上更为常见[3]。随着冠脉支架植入术的问世与应用,该手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冠脉支架植入术可迅速开通患者的病变血管,促使梗塞或狭窄冠脉再通,改善人体心肌缺血状态,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4]。但是, 冠脉支架植入术并不能彻底消除冠心病危险因素,也无法延缓冠脉粥样硬化进展,需积极进行术后心脏康复治疗,以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为改善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临床提出了Ⅰ期心脏康复训练这一术后干预方案,该方案通过督促患者进行系统地康复训练,可逐步改善心脏功能,促进心脏康复。 本文以2019 年10月—2020 年12 月于本院行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106 例为对象,探讨术后Ⅰ期心脏康复训练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于本院行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106 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 53 例。 对照组中男 30 例,女 23 例;年龄56~77 岁,平均年龄(66.75±5.19)岁;体质量指数 17~24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0.68±0.64) kg/m2;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24 例,Ⅱ级 29 例。观察组中男 31 例,女 22 例;年龄 56~76 岁,平均年龄(66.42±5.17)岁;体质量指数 18~24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0.89±0.72) kg/m2;NYHA 心功能分级:Ⅰ级25 例,Ⅱ级28 例。两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纳入标准:(1)急性心肌梗死首次发病;(2)经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心电图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首次进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4)术后生命体征及病情稳定,可进行相应康复训练;(5)具备正常的沟通、交流及学习能力;(6)可全面配合本次研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1)术后8 h 内自述出现胸痛症状,或有新发心电图改变及新发严重心律失常;(2)有明显心力衰竭失代偿征兆存在;(3)静息呼吸频率大于30 次/min 或静息心率大于120 次/min,或血氧饱和度不超过90%;(4)存在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5)存在严重全身性感染或脓毒血症;(6)急性期心力衰竭或是重度心脏瓣膜病变。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康复训练:术后24 h,嘱患者起床适当活动,注意活动需轻缓,活动范围为病房及走廊。 康复师结合患者康复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当的肢体锻炼,若存在不适症状,应立刻停止训练。

观察组进行Ⅰ期心脏康复训练,具体如下:(1)术后第2 天,嘱患者卧床休息,在病床上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及主、被动运动训练,指导其在病床上完成洗脸、进食、小便等,并在康复师辅助下尝试坐起,每次 15~30 min,每天 2~3 次。 (2)术后第 3 天,指导患者从床上坐起,进行呼吸训练与主、被动运动,适当升高床头让患者进行坐位训练, 或由护士辅助患者坐起,每次 15~30 min,每天 2~3 次。 同时,指导患者在病床上清洁身体、梳头、洗脸及短时间阅读。 (3)术后第4 天,指导患者从病床上坐起,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后下床活动, 通过缓慢步伐完成30 m 行走。 指导患者在病床上尝试自己独立坐起,或自行步行到卫生间,在床旁练习五禽戏或太极拳等。 (4)术后第5 天,指导患者从病床上坐起,进行适当热身活动后下床原地踏步, 每组 10~15 次。 指导患者进行松弛运动,自行完成大便、洗澡等日常活动,并指导患者在床旁练习五禽戏或太极拳等,每次 5~10 min,每日 2 次。 (5)术后第6 天,嘱患者完成热身运动后下床活动,进行150 m 步行训练,尝试走三步台阶,每天2 次。 同时指导患者尝试自行如厕、去洗手间洗手、在卫生间洗澡洗头等。 指导患者在床旁练习五禽戏或太极拳等,或在走廊进行站立式八段锦训练,每次5~10 min,每天2 次。 (6)术后第 7 天,嘱患者完成热身运动后下床活动,进行150 m 步行训练,尝试走五步台阶,之后继续前一天的训练。(7)术后第8 天,嘱患者完成热身运动后下床活动,进行150 m 步行训练,尝试走十步台阶,之后继续前一天的训练。医护人员及康复师需则结合患者的运动训练情况,为其制定院外活动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训练期间,护士应全程监测患者状态,若出现血压波动大、心率超过100 次/min 等不良现象,应暂停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后,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对症处理,以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术后24、48、72 h 及出院前24 h 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计算患者的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并进行比较。

(2)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水平:训练前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获取的影像计算两组患者的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三项指标,计算组内平均值并急性比较。

(3)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训练前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5]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共8个项目,选择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精力、精神健康4项进行评估,单项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如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等用()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如心律失常发生率等用[n(%)]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 Fisher 确切概率法。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

两组术后 24、48、72 h 及出院前 24 h 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观察组、对照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训练前,两组患者的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升高, 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观察组、对照组的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表2 观察组、对照组的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训练前比较,△P<0.05

组别 心输出量(L/min)训练前 训练后左室射血分数(%)训练前 训练后观察组(n=53)对照组(n=53)t 值P 值3.26±0.34 3.14±0.33 0.871 0.324 5.30±0.47△4.51±0.44△8.235 0.001 38.02±3.16 38.17±3.18 0.769 0.309 47.74±3.29△43.05±3.23△8.461 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mL)训练前 训练后107.21±8.45 107.90±8.47 0.794 0.356 143.27±9.32△130.12±9.21△8.783 0.001

2.3 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训练前,两组患者的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精力、精神健康4 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的上述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提升,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观察组、对照组的 SF-36 评分比较[(),分]

表3 观察组、对照组的 SF-36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训练前比较,△P<0.05

组别 躯体疼痛训练前 训练后生理机能训练前 训练后精力训练前 训练后观察组(n=53)对照组(n=53)t 值P 值54.38±5.17 54.82±5.18 0.476 0.231 68.92±5.43△61.25±5.38△8.239 0.001 52.14±5.05 52.49±5.08 0.540 0.245 66.82±5.26△59.14±5.20△8.191 0.001 50.45±5.03 50.87±5.05 0.446 0.267 69.17±5.48△60.86±5.42△8.542 0.001精神健康训练前 训练后50.92±5.11 50.80±5.10 0.476 0.280 68.74±5.38△61.47±5.32△8.762 0.001

3 讨 论

冠脉支架植入术可有效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现已成为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案。 但考虑到手术无法消除冠心病危险因素, 难以延缓病情进展,患者术后有较高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还需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6]。既往临床多认为,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需卧床休息, 在病情稳定后再进行康复训练,或是在病情稳定的基础上, 进行短时间的康复训练,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处于卧床状态,会减慢基础代谢率,减少心脏负荷,降低交感神经活动,促进心肌恢复。但是,长期卧床也存在较大危害, 会导致患者肌肉体积与肌肉收缩力下降,诱发直立性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另外,术后每天进行短时间的活动,虽然可消除部分危险因素,但整体改善效果不大。

Ⅰ期心脏康复训练是近年来临床比较推崇的新型心脏康复方案,可在保障患者卧床时间的基础上,指导其系统进行适当训练,达到消除危险因素的目的[7]。该训练方案是基于传统康复训练,结合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症状体征特点而制定的,相较于传统康复训练,具有规范性、系统性及科学性等特点,康复效果比较理想[8]。Ⅰ期心脏康复训练实施期间,需结合患者个体状态,指导其从低强度体力运动、四肢主、被动运动开始,逐步增加身体活动量,避免肌肉流失,增强心功能水平,提高心脏储备能力,促进机体康复。该训练方案还可有效提升人体运动能力,加速血液循环,促使冠脉血管扩张及心房重构,延缓粥样硬化病变进展,增加冠脉血流量,预防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的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训练后的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精力、精神健康4 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Ⅰ期心脏康复训练的干预效果优于传统康复训练。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支架置入术后进行Ⅰ期心脏康复训练,可改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预防心律失常发生,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植入术冠脉康复训练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影响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期间的应用效果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6例X-连锁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