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及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1-08-11谢杰凤徐超群
谢杰凤,徐超群
(1.浙江省德清县阜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德清 313200;2.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针灸推拿科,浙江衢州 324000)
中风患者通常会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情况,主要是因皮质脊髓束受到损伤所致,该纤维束具有运动传导功能,若其出现损伤,极易引起对侧肢体无力。当前临床治疗中风后偏瘫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治疗,而康复训练是康复治疗的主要手段,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将被动运动转化成主动运动,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而提高其运动功能[1]。但对于少数有不良情绪的患者而言,因其依从性较差,无法有效配合医师开展训练,恢复效果多欠理想。因此,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还需联合其他方式进行治疗。 推拿及针灸均是临床常用的中医疗法,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痉挛情况,提升肢体运动功能。 基于此, 本研究选择本院 2019 年 3 月—2020 年 10 月收治的80 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为对象, 分析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中风后偏瘫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成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40 例。 常规组中,女性 16 例,男性 24 例;年龄 45~65岁,平均(53.69±5.16)岁;病程 1~3 个月,平均(2.28±0.37)月;偏瘫部位:左侧 22 例,右侧 18 例。 研究组中, 女性 17 例, 男性 23 例; 年龄 46~68 岁, 平均(53.75±5.21)岁;病程 1~4 个月,平均(2.31±0.41)月;偏瘫部位:左侧21 例,右侧19 例。 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偏瘫部位等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者经临床检查后均被确诊为中风后偏瘫[2];(2)患者及其家属知情,自愿签署医疗文书。 排除标准:(1)并非由中风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2)伴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3)存在严重精神功能障碍情况,正常言语无法顺利沟通;(4)发病时间在 4 个月及以上[3]。 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专家在审核该研究内容后表示准许通过。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进行康复训练,具体如下:(1)急性期。 在患者卧床期间指导其实施侧卧位, 严格控制其卧床休息时间,每2 小时为其翻身、拍背1 次。嘱患者将肘关节伸直,放置在肩部以上位置,不可垂腕;并嘱其伸直髋关节,足底保持垂直状态,小腿垂直。患者卧床期间应对其开展被动训练,协助其坐起并维持坐位等,每日1次,每次 30 min,依据情况合理增加训练时间。 (2)恢复期。对患者的起立控制力、站立平衡性、坐位耐力及步行转移灵活性进行训练, 可利用器材进行辅助训练,例如使用健侧手臂器材辅助患者训练手臂上举及伸展等,每日 1 次,每次 30 min。 (3)后遗症期。 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洗手吃饭、上下楼梯、生活动作及平地步行等,也可利用器械开展训练,每日1 次,每次 30 min。 持续训练 2 个月。
1.2.2 研究组
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针灸及推拿治疗, 具体如下:(1)针灸。依据患者不同偏瘫时期采用相应的针灸方式:①急性期:选择三阴交、内关及人中为主穴,上肢选择尺泽、外关及肩髃等穴,下肢选择复溜、太溪及委中等穴。 ②恢复期:选择三阴交、内关及人中为主穴,上肢选择合谷、曲池、少海及极泉等穴,下肢选择委中、太溪及环跳等穴。③后遗症期:选择内关及人中为主穴,上肢选择中渚、外关及肩髃等穴,下肢选择血海、足三里及丰隆等穴。 针刺方法:以提插和捻转为主,补虚泻实。 内关用泻法;三阴交用提插补法,注意沿胫骨内侧缘同皮肤呈45°进针, 针尖需刺到三阴交;极泉穴用提插泻法,针刺时注意避开腋毛,直刺进针,以患者上肢出现麻木及抽动感为宜;直刺委中及尺泽穴,使用提插泻法,以肢体出现抽动感为宜。针灸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 次。(2)推拿。指导患者呈健侧卧位,采用法沿其患侧膀胱经按揉至足跟,再用法于足少阳胆经循环按摩, 对患者腰部进行重点推拿,时间不少于30 min。 之后协助患者呈俯卧位,采用滚法对患者患侧足阳明胃经进行按摩,尤其需对膝关节和踝关节进行推拿,另外还需在患者大腿内侧用力,揉捏患侧肢体。 推拿治疗每日1 次,每次45~60 min。 针灸推拿均持续治疗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干预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量表总分 0~42 分,评分同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比[4]。 (2)肢体运动功能:干预前后, 采用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量表满分是100 分,评分同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呈正比[5]。 (3)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Barthel 指数评估,总分100 分,评分同患者生活质量呈正比[6]。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如年龄、病程、NIHSS 评分等用()的形式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如性别、偏瘫部位等采用[n(%)]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NIHSS 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 NIHSS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评分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 NIHSS 评分比较[(),分]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 NIHSS 评分比较[(),分]
注:同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分组 干预前 干预后常规组(n=40)研究组(n=40)t 值P 值30.26±3.85 30.32±3.90 0.069 0.945 23.96±2.17*18.21±1.65*13.340 0.001
2.2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FMA 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 FMA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评分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 FMA 评分比较[(),分]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 FMA 评分比较[(),分]
注:同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分组 干预前 干预后常规组(n=40)研究组(n=40)t 值P 值43.67±4.96 44.05±5.09 0.338 0.736 56.38±6.62*70.69±7.02*9.380 0.001
2.3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Barthel 指数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评分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干预前后每组患者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分]
表3 干预前后每组患者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分]
注:同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分组 干预前 干预后常规组(n=40)研究组(n=40)t 值P 值43.98±5.22 44.06±5.29 0.068 0.946 60.25±6.39*70.22±7.13*6.586 0.001
3 讨 论
中风通常是因患者血液循环突然出现异常所致,患者一般会出现运动障碍或意识障碍, 有5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偏瘫等症状,显著增加了其残疾及死亡的风险,故需积极对患者进行干预,以改善其运动功能和生活水平。
康复训练是临床干预中风后偏瘫的重要方式,一般由被动运动开始,主要是通过外界力量协助患者患肢缓慢康复,在其肌力得到一定恢复后,逐渐过渡为主动运动,利用生物力学及神经反射等形式对患者运动功能产生影响, 全面改善其站立及行走等平衡、运动功能,继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因训练通常需持续较长时间,而部分患者由于情绪焦躁影响其依从性,配合度差,导致康复训练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故在日常干预中应配合其他方式开展联合干预。在但佳龙等[7]的研究中,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及针刺治疗, 干预后患者FMA 评分显著高于单纯进行康复训练者,因此其认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康复训练和针刺能够提升肢体运动功能。 本次研究中,给予研究组患者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康复治疗,干预后,其NIHSS 评分低于仅进行康复训练的常规组, 而FMA、Barthel 指数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及针灸推拿治疗,能够显著提升干预效果。中医认为中风多由邪风入侵所致,头部为机体血气汇聚部位,同样也是中风偏瘫的发病部位。 对患者头部进行针刺,能够直接作用于大脑皮层,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缺氧损伤的脑细胞供应养分,进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8]。手足阳明经穴是临床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主要穴位,同时联合少阳经穴能够发挥初病宜泄,久病宜补的作用。 针刺合谷及曲池等穴位,可疏通经络、益气补阳,内关穴能够改善心脏功能,足三里有利于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对上述诸穴进行联合针刺,可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此外,通过针灸对患者相应穴位进行刺激,还可补肾益气、活血通络,降低其疼痛感,有利于患者舒展肢体筋骨,使闭塞的血管恢复通畅,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中风后偏瘫患者因神经功能受损, 机体平衡控制能力下降,极易发生失衡情况,导致肌肉呈紧张状态。 推拿能够对躯干肌肉进行放松,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痉挛情况。对大腿内侧用力,揉捏患者肢体,能够改善其肌肉紧张状态,按摩关节则可协助其提高关节内受力。 推拿还能够利用物理作用形成生理刺激,强化脑部输入,协助患者脑神经组织进行重塑[9]。
综上所述,中风后偏瘫患者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推拿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升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