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不同饲料原料加工工艺对猪肠道健康的影响

2021-08-11俞伟辉曾雪芳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调质饲料原料原料

骆 雪,俞伟辉,曾雪芳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猪肠道若出现健康问题,主要病症为肠黏膜破坏与腹泻等。猪肠道健康频繁出现问题,与生猪养殖所用的饲料密不可分,饲料的加工原料以及具体处理工艺等,都会对猪肠道带来影响。基于此,必须加大对不同饲料原料加工工艺对猪肠道健康影响的研究力度,综合当前生猪养殖对饲料的需求,科学选择饲料原料,为未来生猪养殖饲料原料加工提供更多参考。

1 不同饲料原料加工工艺对猪肠道健康的影响研究背景

当前生猪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为了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养殖户不断增加生猪养殖的数量,在此基础上,猪饲料市场扩大,饲料产量明显增加。当前我国的饲料产业发展已经形成明确的发展格局,同时保证规模效益最大化。饲料市场趋于饱和,饲料研究成本不断增加,但是产品利润却在持续下降,这种两极分化的局面,不利于饲料产业发展的稳定性。正因为如此,必须加大饲料研究力度,在保证饲料生产品质的基础上,还要对猪肠道健康的影响重点考虑。从猪肠道健康影响方面出发,积极对饲料原料加工工艺进行创新突破,结合生猪不同阶段对饲料的不同需求,科学划分饲料种类并深入研究。在饲料原料工艺研究中科学的应用动物营养技术,对饲料原料加工工艺进行升级处理,取得更理想的猪饲料生产品质[1]。猪饲料原料加工处理过程中,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如粉碎、烘干、膨化以及调质等。及时将猪饲料中的原料进行理化性质改变,同时还能够改善饲料对猪肠道健康的影响,尤其是避免生猪食用饲料出现腹泻或者其他病症[2]。不同饲料原料加工工艺对猪肠道健康的研究,是推动猪饲料原料加工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原料加工升级与质量提高的必然选择。

2 猪饲料原料加工工艺关键点研究

综合猪饲料原料加工具体情况,及时对加工工艺进行总结,详见图1。根据图1内容对原料加工工艺的关键点展开详细研究。

图1 猪饲料原料加工工艺关键点汇总图

2.1 粉碎工艺

猪饲料原料加工处理过程中,原料中至少有60%需要经过粉碎处理,随后再投入到主料加工工艺中。对于原料的粉碎加工处理,不仅能够将饲料的表面积有效增加,同时以粉碎状被生猪食用更易消化,尤其是与猪肠道中的消化酶接触,促进生猪肠道蠕动,能够帮助生猪对饲料营养更好地吸收[3]。虽然原料粉碎非常关键,但是必须正确控制粉碎表面积,并非粉碎颗粒越小原料的施工工艺与营养价值更好。若将猪饲料原料过度粉碎,造成生猪饲料加工工序难度增加,并且饲料加工耗能也会增加,增加了加工成本,同时也不利于生猪肠道健康,甚至生猪食用后会出现肠胃疾病,如胃溃疡。不仅如此,还会引发生猪的其他并发症,如呼吸道疾病。敖志刚等人对猪饲料原料加工研究中,提出关于仔猪的饲料食用,需根据仔猪肠道消化能力设定原料粉碎标准,其中玉米原料的粉碎,最佳粉碎度应控制在≤500,小麦的粉碎度范围应控制在330~670。通过对仔猪食用饲料的观察,记录仔猪食用不同粉碎度饲料肠道变化情况。经过计算平均值发现,生猪增长最理想的小麦粉碎度范围为430~470。

2.2 调质加工工艺环节

在调质加工工艺环节中,调质的处理以调制器为载体,调质过程是通过蒸汽的方式,以热处理手段对猪饲料进行科学处理,有效的调质是制粒工艺处理顺利完成的基础与前提。调质期间一定要严格控制调质温度[4]。生猪食用通过调质处理的饲料可以科学抑制大肠杆菌,保证生猪肠胃安全。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饲料营养价值进行有效改善。若温度控制不当,不管是过高还是过低,都会对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造成破坏,导致饲料营养流失。其中对仔猪玉米型日粮进行加工处理期间,经过温度调整试验,发现颗粒处理最佳温度是控制在65℃,不仅饲料品质理想,同时不会对生猪肠道造成消化负担,还利于营养吸收[5]。经过科研人员不断研究发现,高粱型猪饲料调质的温度最佳范围为75~80℃,这个温度下的饲料调制,不仅能够将淀粉消化率明显提高,同时帮助生猪有效预防肠道疾病,降低生猪的腹泻率。

2.3 膨化加工工艺处理环节

猪饲料原料加工中的膨化处理环节,主要通过高温高压的形式,将处理后的原料进行再次减压,同时根据物料的具体特点以及膨胀变化,及时将其中的水分蒸发,随后改变原料理化性质。膨化加工处理的温度最佳范围设定在110~130℃。经过高温高压处理后,改变猪饲料原料中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为蛋白质的变性,还涉及到淀粉糊化。科学的膨化处理,是在一定程度上将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素消除,同时有效处理其中的有害菌。相较于普通猪饲料,膨化处理后的饲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饲料的适口性,帮助生猪更好地消化,促进生猪肠道蠕动,避免生猪出现肠胃问题[6]。根据对玉米型猪饲料的膨化处理发现,其最佳温度需控制在110℃,这其间膨化处理最理想。

3 不同饲料原料加工工艺对猪肠道健康的影响分析

猪饲料原料加工处理关系着猪肠道的健康。若猪肠道出现问题,会增加腹泻率,同时也会影响猪肠道形态结构。针对不同饲料原料加工工艺,及时对猪肠道健康影响展开详细分析。

3.1 猪腹泻率与原料加工工艺的影响

腹泻严重威胁生猪健康安全,不利于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的保证。腹泻是生猪养殖中的关键预防疾病,受到腹泻的影响,生猪的肠道消化能力会明显减弱,甚至出现体重下降,免疫力降低的情况。通过小麦饲料的原料处理工艺研究,发现粉碎粒对于生猪养殖中肠道腹泻率有直接影响。若粉碎粒度为330,则生猪腹泻率明显提高,若将粉碎粒度调整为670,能够有效改善生猪腹泻率。当然调制温度的调整也影响到生猪的腹泻率。其中设定调制温度分别为85℃、80℃、75℃、70℃、65℃,对高粱饲料原料进行调制处理,随后进行数值对比,最理想温度为80℃,生猪腹泻率最低。玉米型饲料原料加工中,根据膨化处理标准,没有经过膨化处理的玉米饲料生猪腹泻率明显高于膨化处理后的玉米饲料,至少高出10.59%。从上述内容可以发现,生猪饲料原料加工工艺处理,与生猪腹泻率有直接关系,饲料原料经过科学的膨化、调质与粉碎,在降低生猪腹泻率的同时,能够有效缓解生猪肠道消化压力,保证生猪的健康。

3.2 猪饲料原料加工工艺对生猪肠道结构的影响

对于猪肠道形态结构来讲,其是帮助生猪有效消化饲料的重要载体,帮助生猪及时吸收饮食营养,增强生猪抵抗力。当然猪饲料原料加工处理中,物理形态与化学性质等都会对生猪肠道形态结构造成影响,甚至威胁生猪肠道健康。通过对生猪肠道形态结构变化情况以及猪饲料原料加工工艺处理,其中玉米型饲料的粉碎粒度若≤400,生猪食用后肠道消化压力增加,不仅会出现消化负担,甚至还会造成胃肠道受损,引发猪肠道角质化现象。针对大麦型猪饲料原料粉碎粒经加工处理研究同样发现这种现象,若粉碎粒径≤400,那么猪肠道形态结构受到影响,甚至损伤猪肠道胃黏膜膜,影响小肠结构安全。由此可以看出,猪饲料原料的加工工艺对猪肠道形态结构有直接影响,需要饲料研究加工处理中十分注意。

3.3 猪肠道菌群与猪饲料原料加工工艺的影响

对于猪肠道菌群来讲,猪饲料原料加工工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猪肠道微生态系统平衡方面。猪肠道菌群种类繁多,聚集在猪肠道内部,与宿主会产生相互作用,以此来维持猪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但是猪饲料原料加工处理中,若粉碎粒度控制不当,粉碎粒度过细的情况下,猪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被打破,肠道内的大肠杆菌增多,猪肠道消化功能受到影响。但是粉碎粒度适当的饲料,能够在猪肠道内部形成短链脂肪酸,抑制猪肠道大肠杆菌的滋生,保证猪肠道的健康安全。

猜你喜欢

调质饲料原料原料
基于Fluent软件的往复折流式调质池的特性数值模拟优化设计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及饲料原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研究
欧委会批准8种转基因农作物为食品和饲料原料
再生黄铜原料、再生铜原料、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国家标准公布
45钢调质硬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发动机曲轴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发展趋势
关于调质工艺的几个关键点(续完)
新玉米作为饲料原料的问题分析
不同饲料原料及添加剂配比对刺参稚幼参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焯、氽、泹、过四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