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班主任是怎样炼成的
2021-08-10李迪
“每次参加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听到授课专家讲述自己的带班故事,我总是忍不住想:我平时也是这样处理班级问题的啊!为什么你们可以提炼出问题解决背后的原理,我却提炼不出来?”
“为什么那些教育名家们可以发表文章、出版专著,我的文章就不容易发表?最关键的是,教育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都可以信手拈来,写成特别有趣的文章。而我那一波三折的故事,就算写出来,自己都不愿意看?”
“我也喜歡读书,闲暇时手不释卷。为什么你读的书都能用得上,我读的书却过后就忘记?”
“你一个生长于山村的女孩,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
不止一次,同事们带着几分羡慕、几分不服、几分酸楚、几分无奈地向我询问。我也常常自问:为什么?反思我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一、也曾临渊羡鱼,随之退而结网
我于1997年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2005年,当我送走几届毕业生后,已经成长为学校较为成熟的班主任,颇受学生欢迎和领导同事好评。那时,我也曾迷茫路在何方,还参加了中层领导竞聘,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失落之余,看到李镇西老师为他的班级成长日记《心灵写诗》写的序,我在频频点头、深以为然的同时,暗自思忖:这样的文章我也会写!就这样一个念头,引领我走上了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我白天和学生一起玩耍、谈心、上课,晚上回到家里,打开电脑,开始记录当天发生的一幕幕:上午第三节课,我举的哪一个例子不错,下次我还要举;下午放学后,我对某某学生说的话不合适,可能伤害了她,明天要找她道歉,想办法弥补……写作的过程,也就是反思的过程。这样的慎独和内省,让我进步特别快。
因此,看见优秀教师的做法,我们可以临渊羡鱼,切莫忘退而结网。
二、关注当下,保持正念
2005年我开始写班级成长日记时,完全没有想到有一天我所写的文字会出版。当时我只是觉得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等到退休后看,肯定很有意思。这样毫无功利地写作,让我常常沉醉于和学生相处的每一刻,忘却身外之物,忘却琐碎的烦恼,忘却竞聘失败后的飞短流长,转而沉浸在课堂教学和师生交往中,流连忘返。我的班级日记并不只描写教育的脉脉温情,也描写师生交往中的电闪雷鸣,有欢欣、有苦涩,有纯真、有虚伪,有汗水、有泪水,有自信、有失落,有骄傲、也有心碎……我觉得自己和学生在一起的每一天,都不是用“过”,而是用最敏感、最柔软的心去触摸。岁月因此而跌宕,生活因此而精彩。
2006年1月,当日记已经写了十多万字,我将自己的班级日记发到相关的教育论坛和教育在线上,也曾有擅长理论分析的资深老师(比如浙江嵊州的蒋玉燕老师)问我:你这样处理学生问题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我总是一脸懵:在问题出现后,我凭着感觉就那样说那样做了,事后反思才发现,处理恰到好处。我与“问题学生”的交往没有那么多的“算计”,却总能让困难迎刃而解;所做一切似乎轻描淡写,却又浑然天成。因此,我一直相信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既善良、善感又颇具灵性,这是教师最为难能可贵的品质,我们要守住它,万万不可在红尘中因急功近利而失却它。
比如,2015年河南首届“最美教师”中,有一位在深山沟从教40年的老教师,文凭不高,教学却相当有艺术魅力。他那种对学生的亲和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等让很多博士生都难以企及。究其原因,是这些老师站上讲台,就能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他们的生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身心在学生身上。他们因眼中有学生,故一言一行均有教化的意义。
所以,成长型班主任炼成的第二步,是关注当下,保持正念。因此,班主任和学生谈心的时候,就要专心致志投入谈心,不要想着谈心是为了让学生听自己的话;作为教师,批改作业的时候,不要认为批改作业是自己不得不干的事情;当班主任的时候,我们就一心一意陪伴学生成长,不要想着努力工作是为了评职称等,不要把班级问题当成累赘……
三、专业阅读,由浪漫期转向精确期、综合期
大约十年前的一天,我在图书馆随手翻阅一本散文,看着看着不禁纳闷:这个人的文笔怎么这么像我?再一看作者,原来是铁凝的书。我从小阅读铁凝的书太多,内化了铁凝的叙事风格还不自知,竟然闹出“怎么这么像我的文笔”的笑话。
可见小时候的阅读是多么重要!正如惠特曼说:
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
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我之所以总是自强不息,便和小时候看的戏曲《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女驸马》等分不开。
根据魏智渊老师的《教师阅读地图》所说,阅读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浪漫期、精确期和综合期。浪漫期就是我们跟随感觉,很感性地大量阅读各种小说、散文、诗歌,包括小时候我们听到的神话故事、童话故事等都属于浪漫期的读物。浪漫期要提防的是“贫瘠”。许多人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瓶颈,是浪漫期时涉猎太少,视野太窄,甚至连生活也单调贫瘠,如此很容易丧失在职业领域的好奇心,导致专业发展深受限制,很容易迷恋简单的训诫技术。有的教师教学水平相当高,讲课没问题,但是写作就干巴巴的,可能和他的浪漫期阅读量不够有很大关系。
浪漫期之后,是精确期。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指这个时期,必须掌握许多理论,这是一个辛苦修炼的过程。我在精确期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有《自卑与超越》《爱的艺术》《精神分析引论》《客体关系入门》《爱、罪疚与修复》等,哲学方面有《美的历程》《中国哲学简史》《苏菲的世界》《论语》《道德经》等。这些书值得一字一句读,值得每年都读,因为每次读都会有收获。
前文提到的我的同事,之所以手不释卷却进步不大,就是因为她一直处于浪漫期,看的是各种小说、散文。要走上精确期,是很辛苦的过程,不亚于提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面。但是,这是教师专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我们一定要“带着质疑去相信,带着相信去质疑”,并且思考:这本书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很多教师也走到了精确期,却在工作中无法运用,因为他们在阅读时没有和自己的工作、生活联系到一起。
比如,我阅读《孟子·离娄上》原文时写下自己的启迪和感悟。
【原文】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感悟】此节谈国之君主应尊重有影響的贤明卿大夫,因为他们引领着社会风向。贤明的卿大夫受尊重,国人都会向他们学习,德教就可以洋溢于天下了。联系到现实中,领导不要去责难踏实工作的优秀教师,而应尊重他们,年轻教师就会向优秀教师学习靠近,学校的风气就越来越正。否则,认真工作的人总被批评,拍马溜须的人得到重用,谁还愿意努力工作呢?
将精读的书和自己的工作生活联系在一起,阅读才更加有意义。
阅读的最后阶段是综合期,可以同时阅读几本书,让几种观点在自己脑海中重新组合、碰撞,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由此,我这样来定义“成长型班主任”:具备“慎独”和“内省”的习惯,经过长期的实践、阅读、反思,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文学等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教育哲学,能在班级发生突发事件后,很容易就找到新颖且合适的应对方法。以开放的胸怀,班主任时刻准备推翻自己的观点,接受新的理念,终身都是一个“未完成的人”。
四、跳出“教育”看教育
在大量阅读了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类书籍后,我又参加了各种教师培训(有时是别的专家培训我,有时是我培训其他老师),当感到教育界多数培训已经难以满足我的需求时,便开始将目光转向社会培训。社会培训良莠不齐,学费也相当高,需要慎重选择。
我在十年前拿到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后,就没有间断过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追求,却依然不能应对我在教学中遇到的学生心理问题。我希望自己不仅仅能明白这些孩子心理问题的原因,还希望能润物细无声地去疗愈他们。于是,2017年我自费参加了心理疗愈师的课程学习,之后就运用到教学中。比如,我曾经利用学校的诗歌朗诵会,指导学生排练诗人食指的《相信未来》,配合声光电,对一个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做疗愈。这次疗愈效果极佳,被疗愈的同学却不知道这个节目专门为她而设计。我也曾策划过一些体验式班会,对留守儿童、被校园欺凌的学生都做了疗愈。所谓的教育,就应该这样静悄悄地进行。
学完疗愈师课程,2018年我又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自费参加了一些企业家的“领导力”培训。学习的目的,除了希望从企业管理中借鉴经验,让自己的班级管理更科学,还希望借此明白: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具备什么素质的人最终会成为企业家?为什么那些在学校不愿意听课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创办企业后,愿意花高额费用去学习?这些课程设置和学校课程设置有什么不同?这样带着困惑的学习,收获更大。我的很多班会,都是受这些培训的启发而策划的。我还曾让学生广泛调查亲朋好友所在公司的制度,借鉴一些优秀企业的做法,在班里施行“工资制”,打造不一样的班级文化。也因此,我的讲座总能给听课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
去年冬天,我每次走进教学楼,都闻到一股浓郁的辣条的味道,看着学生不喝开水喝饮料,不吃早餐吃辣条,女孩子一个个胖乎乎的,男孩子却死气沉沉……我就想研究学生营养健康,于是自费报名学习健康管理师课程。我只希望自己能在恰当的时机,提醒同学们如何管理自己的身材,如何自律地生活,如何吃有营养却不增胖的食物,为终身健康而努力……
曾经有同事问我:世界因什么而美丽?我回答:世界因爱而美丽。她继续问:还因什么而美丽?我沉思片刻,说:于我李迪的人生而言,世界还因分享而美丽,给学生上课是分享,写作反思是分享,培训老师也是分享。以后的日子,我会继续潜心实践,保持正念,博览群书,笔耕不辍……所有的一切,只为两个字:分享。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为了更好地分享而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