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有波澜,情节才摇曳
2021-08-10王廷义
王廷义
中国的传统章回小说写人物命运,忽而山穷水尽,忽而柳暗花明;内容忽而金戈铁马,忽而风花雪月,引得读者的心情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悲忽喜。这种起伏变化就叫“波澜”。
很多同学写记叙文,叙事平淡,原因除了描写不到位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写不出事件的波折来。要想让自己的习作叙事曲折、波澜起伏,就需要用到一些写作方法:
一、倒叙手法
倒叙手法,即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如一同学写“我骑车摔伤了腿,躺在病床上发呆。班长拎着水果来看我,看着她像大姐姐一样的那股热情劲儿,我心里好一阵难过。前天发生的事像放电影似的在我眼前浮现出来……”小作者在作文开篇运用倒叙手法,写“我”骑车时摔伤了腿,那么前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这就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插叙手法
插叙手法,即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便插叙了美女蛇的故事,使文章增添了神秘色彩,说明了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抑扬手法
运用抑扬法行文,可使作品含蓄而奔放,让人生出柳暗花明之感。如下面这段文字——
小时候,父亲的手十分粗糙,以至于只是碰到那雙手,都会感觉有点痛。
上学后,父亲的手是温暖的。我被人欺负或是受了委屈,父亲会轻抚我毛茸茸的小脑袋,说些安慰的话,让我顿时笑逐颜开。
其实累了的我,何尝不想让父亲的手来抚摸、安慰呢!此时,我的心被触动了,是的,我确实忘不了父亲的那双手……
小作者开篇写父亲的手十分粗糙,后来却期待来自父亲的手的抚摸和安慰,表达了其真挚的情感。
四、设置悬念
设置悬念,能马上抓住读者的兴趣,使其在探幽寻奇心理的支配下,紧张愉快地跋涉于阅读之旅,激起心中的波澜。
如下面这个片段:
雪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道路泥泞难走,行人很少。一个打扮帅气的男青年来到一家首饰店,精心挑好一条项链后急忙出门上车。但由于路滑没站稳,把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撞倒了。
男青年扶起自行车,边用布擦车上沾的泥,边瞟了一下那老人说:“老东西,往哪儿撞,瞎了?”老人慢慢爬了起来,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
这时,对面走来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男青年一见这姑娘,也顾不得擦车了,忙迎上来,满脸堆笑道:“这么冷,叫你久等了……”说着忙取出项链送到姑娘眼前。
姑娘没有理睬他,也不接项链,径直走到老人跟前,掏出手绢给老人擦身上的泥水:“爸,摔疼了吗?来,我扶您走走。”男青年见此情景,一下子愣在了原地。
片段中,突发事件让男青年经历了“高兴→生气→兴奋→吃惊”的情感起伏,最终的结果自然出乎读者意料。
同学们在对故事情节进行加工的时候,要注意避免出现以下问题:
1.将事件描写得繁复曲折,但与想突出的中心关系不大,使文字冗长拖沓。
2.情节的构思老套,让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达不到引人入胜的目的。
3.为了叙事曲折而穿凿附会,反致情节破绽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