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院(外一篇)

2021-08-10张慧娟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9期
关键词:老院蛐蛐儿老李

张慧娟

那时,我们还住在老院。院子小小的,只有一个菜园、一棵枣树,以及两间正房。院子里还有一个鸟笼,三五只鸽子。鸽子是温顺的、识人的,每到傍晚,爷爷打开笼子,鸽子们便争先恐后地挤了出来,又扑腾扑腾翅膀,有的飞到枣树上觅食,有的飞到房檐上休息,还有的飞到院子里的大水缸喝几口水。不一会儿,爷爷吹个口哨,鸽子们像是听到了首领的命令,迅速排列成一条斜线,一个接着一个飞回它们的小巢。每当这时,我又惊又喜,学着爷爷发号指令的样子,嘟起小嘴,涨红了小脸,就是吹不响哨子。有时运气好,吹得响亮,但鸽子们偏偏不认我這个“小头头”,时常急得小小的我直跺脚。我也喜欢帮爷爷喂鸽子,小手儿抓了一大把,从笼子上“哗啦啦”一泻而下,鸽子们各寻一片宝地,欢快地吃起了玉米碎儿。

我家没有后花园,只有一个小菜园。二月泼粪施肥,三月翻土浇水,四月播种,六七月收获。夏日是炎热的,夏日的夜却别有一番韵味。我和哥哥姐姐在院里捉迷藏,玩儿出汗了,母亲像是掐好了点儿,喊着:“过来吃西瓜了……”我们哥姐儿几个像踩着风火轮,一溜烟儿跑到灶房里,热热闹闹地吃起了西瓜。

夏季是短暂的,一不留神就到了秋天。大人们在那两三亩地里收玉米,我在玉米秸秆里找蛐蛐儿。有的是圆的,有的是长的,有的是绿的,还有黑的,它们悄悄躲在秸秆旁。在蛐蛐儿贪吃时,最好下手,两只小手合成一个小锅状,一逮一个正着,抓住小腿儿,放进玻璃罐里。姐姐的蛐蛐儿,我的蛐蛐儿,总要在罐子里打斗一番,有时候不知道是“蛐蛐斗”还是“龙虎斗”,姐姐属虎,我属龙。父母亲忙活了三五天,玉米剥完了,就开始打玉米。父亲拿着铁锹刺啦刺啦铲起院里堆着的玉米,扔到玉米机里,玉米粒、玉米棒出了一地。母亲带着我们哥几个把玉米棒挑出来扔到一边,父亲则把玉米粒摊得平平整整,等着晒干水分,这样一来,磨成的玉米面甜而不腻。玉米面可以用来煮粥,可以用来蒸馒头。不过,吃上一阵儿以后,便再也不想见玉米了。

后来,我们搬出了老院,那两三亩地好像也没有了,连同菜园、枣树、蛐蛐儿,都成了记忆里的一道光。

村 子

村里是没有墙的,是热闹的。谁家的儿子要是办喜事,街坊邻居便早早出来帮忙张罗,从搭棚子到整理院子,再到包饺子,好不热闹。若是哪家的老爷子驾鹤西去了,村子里也定是要唱几天戏,让老人家体体面面地走完最后一程。

村子不比城市大,却不见得比城市冷清。村子有村子的活法。北村口有一条河,两边长满了高大的杨柳。听爷爷说,这里有过英雄的故事,抗战时期,是他们拼死保住了村子。每逢清明节,村里的小学总要组织孩子们缅怀先烈。村南头是村子的门楼,这里也最是热闹,路两旁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水果、蔬菜的摊子,每天人来人往。日子最怕没人气,人多的地方便是村子。每天早上不到五点,村头就热闹起来了。卖菜的老张、老李,早早占好摊位,争着抢着去批发更新鲜、更便宜的菜;卖水果的、开饭店的,大清早就忙活起来了。要是遇上阴天下雨,老李和老张也会互相帮忙,他们不仅是同行,也是又爱又恨的好邻居。夏季夜里的村头是格外热闹的,有大妈跳舞,有孩童玩耍,也有空气中飘散的烧烤味,还有深夜里喝得烂醉的路人甲。到了冬天,天气虽然变冷了,但是日子总归还是要过的。孩童不再玩耍,也没有了烂醉如泥的路人甲,但像老张和老李一样的老王、老刘、老赵还是顶着风起早贪黑,只不过不再卖水果,而是换成了糖、花生和瓜子。

生活不仅有村头的热闹,还会有相互帮衬的温情。要是哪家的媳妇、男人病了,东头的阿姨会说哪家的骨科医院好,西边的大娘会大中午送来托人打听到的名医电话。要是得了恶疾,治不好了,村子里会自发捐款。村子不大,百十户人家,大家就像亲人,总想着多少出点力。要是整个村子遇上什么大风大浪,大家伙儿会紧紧抱成一团,共抗风浪。他们或是当年在村北头听着先烈故事的儿郎,他们之中也有老张、老李,两个人也不再争抢,而是成了默契的搭档,守卫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村委会就像领头羊,生死面前毫不含糊,不会的可以学,看不懂的可以问,危险的地方要敢去,该做的工作都要一丝不苟。他们也是别人的女儿、妻子、丈夫,只是心里装下了家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不屈,就有顽强。

村子里有村子里的故事,会由平房一个个变成楼房,会走出一个个大学生,而那石头刻的棋盘,永远也不会老去。

猜你喜欢

老院蛐蛐儿老李
老院儿
蛐蛐儿
老院的旧时光
老院儿
捉蛐蛐儿
百变“老李”
蛐蛐儿
给老李过生日
愣头青和青头愣
“狡猾”的老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