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
2021-08-10黄坚强何云娟
黄坚强 何云娟
面对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职业教育信息化变得越来越迫切。当前,在广东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行动和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的推动下,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如何把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中,这就必须要通过细致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来实现。因此,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前提是先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本文从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认识、开展及实例分析等方面论述如何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认识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发源于美国,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80年代开始传入我国,是一门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的独立学科。近代有国内外多位教育心理学家对教学设计提出自己的定义,如瑞格鲁斯、加涅、肯普、乌美娜、李龙等,其中以肯普提出的定义最具代表性,他指出教学系统化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定义中提到的系统性是多位教育心理学家的共识。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一般都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五个核心要素。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开展教学设计具有如下意义: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可将教学活动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上,使教学手段、过程成为可复制、可传授的技术和程序,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经验论和个人化;被称为“桥梁学科”的教学设计起到了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作用,让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可以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通例可让年轻教师迅速掌握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通过升华专家教师的教学经验,在对比中发现自己的差距和改进方向,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
进入信息化时代,出现了以信息技术支持为显著特征的新教学形态,被称为信息化教学。由于很多教学设计的创新之处都基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因而把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升级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传统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信息化教学设计具有如下要求: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者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强调“协作学习,协同发展”;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具有可见性和可测量性。教学目标的制订能让教师知道教给学生什么,学生知道要掌握什么,评价者知道要测量的内容及选择测量方式。当代教育教学领域的教学目标制订主要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和加涅的理论为指导,主要从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领域三个维度来制订。
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可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课程要求和学习者的智力特征分层次或等级来制订。认知领域可按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来制订;动作技能领域可按模仿、理解、协调、熟练和创新五个层次来制订;而情感领域可按注意、反应、价值判断、组织化和个性化五个等级來制订。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习都同时包含这三个目标成分,但比重不一样,一般以其中某一个领域的目标为主。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其中以行为要素最为重要,需选择好合适的行为动词。需要说明的是,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并不要求四个要素必须一应俱全,其中只有行为要素不能省略,而其他三个要素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活动设计
信息化课堂的活动设计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特别要注重技能培养方面的设计。在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所设计的活动要以实现教学目标为依据,否则再完美的活动设计都只是虚耗时间;为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可考虑让学生参与活动设计;必须保证所设计活动的可实施性;选取的活动素材尽量“生活化”,活动最好是来源于生活或是跟学生实习实践相关,这样便于提高活动的资料收集和效果。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资源设计
教学资源也称学习资源,是指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包括各种学习材料、媒体设备、教学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如各类视频、音频、软件、网络教室等。在为课堂准备资源时要做到力求合理,适用的才是最好的。如在中职专业课实操教学中制作一个微课会比文字图片更直观,文字和图片可以做一些补充。但在进行数学题的演算推理过程,给学生提供文字让学生看到一步步的推理演算过程往往比直接呈现完整的解题过程更具实效。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运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按评价功能的不同,教学评价的类型可分为诊断性评价(教学前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事后评价)。信息化教学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评价、个人评价和同伴互评。常用的传统评价工具有量规、评价表、范例展示、档案袋等,采用移动信息平台开展评价更是一种趋势,更方便管理和收集数据。如应用班级优化大师开展课堂评价和应用UMU平台开展问卷评价等。
(五)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模式选择
在我国,信息化教学模式大体分为授导型、探究型和自主型信息化教学。其中以探究型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较多,特别是注重技能教学的职业教育,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推行小组协作学习,主要通过信息技术的资源和交互优势,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内在素质和外在技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教学模式并没有好坏之分,而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如授导型适合进行记忆、理解类知识的学习;探究型适合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能力;自主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能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律性。在实践教学中,即使选定一个教学模式,也不一定完全按照既定的步骤实施,而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积极实践教育“双融双创”理念,在创新中使其更加适合课堂的要求。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实例分析
下面以“信息技术应用”课题组成员何云娟老师的“中药鉴定学——苦杏仁与桃仁的鉴定”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例(扫“信息化教学设计实例”二维码阅读,见图1),谈谈中职专业类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和要求。
对上面教学设计的评价和分析:从教学目标看,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能力:鉴别;必备品格:团队互助;价值观念:爱专业,爱中药,爱传统)。从设计内容看,涵盖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方位安排;教学环节基于加涅九事件进行设计,环节完整,思路清晰,逐层推进,营造高潮;从教学时间看,实操时间充足(约占77%),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活动设计看,能均衡围绕三维目标开展,教师注重信息技术微能力的发挥和学生“微能力”的培养,如学生分享不忘自我介绍,运用手感鉴定等;从信息技术应用看,做到直播平台、资源库平台、希沃白板5、班级优化大师、同屏技术等综合应用,合理高效。从学生的实操结果看,教学效果良好,基本达成教学目标和职业岗位需求。
教学环节的精彩片段——“一招鉴别”(扫 “一招鉴别”精彩片段视频二维码观看,见图2)。片段里教师通过趣味游戏巩固所学知识,教师笑评不足,顺势与学生一起总结出“一招鉴别”法。接著学生开始实践操作,教师耐心巡查指导运用“一招鉴别”,师生积极互动,只有一个小组有鉴别小错误,实操效果良好。本片段运用的“一招鉴别”法很容易形成学生的长久记忆,值得借鉴学习。
三、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反思
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实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前提,要使自己的课堂走上优课的台阶,就要用心开展好信息化教学设计。笔者基于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提几点做法和建议:多学习教育心理学家的教学设计理论,如用加涅的九事件来设计和检验所设计环节的完整性;认真领悟李克强总理关于“双创”的讲话精神,以教育部和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相关文件为具体指导,以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活动要求的“多技术整合”应用模式和A2、A3、A4应用能力点开展教学设计,积极融入创新元素;信息技术的应用贵在多实践,其实很多信息技术的应用难度并不大;课堂上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在多,而在乎合理和实效,同类信息平台(如UMU、超星等)建议用专用精,不在多。要设计出内容丰富,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多学习、多尝试、多思考才是硬道理。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如何适应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如何开展好信息化教学设计,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每一位中职教师都要面对的课题,也是每一位中职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