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古诗词鉴赏课堂学生失语症的归因及对策

2021-08-10龚成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失语症古诗词师生

龚成

中职学生在古诗词鉴赏上的表现与现代文阅读课堂上的表现相比较,往往更容易出现“失语症”,主要有三大特征:无话可说;话不达意;人云亦云。究其原因,可从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师主导地位模糊,小组合作分工不明,古代背景知识薄弱这四个方面加以思考。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应对中职古诗词鉴赏课堂学生失语症的对策可從四个方面来操作:拉近师生距离,利用“云上”渠道,架构“三前”基础,重视过程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失语症”原是医学领域的用语,近年来,被广泛使用于各个领域。而在语文教学领域的“失语症”,一般是指在语文课堂中只有教师个人地夸夸其谈,学生却不会主动参与到师生对话中,常出现学生群体性沉默的现象。这一“失语症”现象在中职现代文阅读课堂上表现得还不是那么突出,每个学生都能围绕现代文文本表达出几点见解。中职生在古诗词鉴赏课堂上的失语症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与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引导学生在阅读古诗文作品中,用评点法记录个人见解和感受,结合作品提及的文化现象与同学展开交流”极为不符。对于古诗词这种传承千百年的优秀经典作品,中职学生为何会出现失语症呢?

二、中职古诗词鉴赏课堂学生失语症的表现

古诗词鉴赏课堂不仅仅是文学课堂,也是语言课堂。中职学生在古诗词鉴赏课堂中常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一)无话可说

学生对于古诗词作品缺乏审美感受,一首古诗词朗读结束后,学生常常给出的反应是“好诗!好诗!”可让他们说出其中一二时,他们却闭口无言。比如《将进酒》一诗,开头两句极用夸张,将时间的匆匆流逝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能够体会其中之意,却也仅停留在意会层面,无法将其诗句是如何表达出这一层意旨言传出来。由此他们干脆选择沉默。

(二)话不达意

中职学生普遍缺少相关文学文化背景知识的素材积累,而古诗词鉴赏常常需要联系相关文学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思考,不然是很难理解其中之意的。以《将进酒》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为例,其中“水”这一意象就涉及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而学生无法将这些以往习得的素材活学活用,不能快速建立起同类知识之间的链接,从而在鉴赏中话不达意。

(三)人云亦云

在中职古诗词鉴赏课堂上,教师抛出问题后,会出现全班一起回答的现象,可让他们其中某一位学生单独讲讲关键之处时,又会出现群体性沉默现象。有的学生体谅教师,为了不让教师出现一个人自说自话的尴尬教学局面,他们会提前准备好教辅资料应和。然而这两种情况都说明了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个人的独立思考,重复他人的话语,导致自我言语表达训练机会的丢失。

三、中职古诗词鉴赏课堂学生失语症的原因

随着学生所在年级的升高,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积极性会越来越弱。这确实是中职学生在古诗词鉴赏课堂出现失语症的一种原因,但除此之外,还有四点具体因素导致这一结果。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中职学生对于文化课的学习本就积极性不高,加之古诗词鉴赏存在一定的难度,导致中职古诗词鉴赏课堂气氛低迷。这主要是由于古诗词的创作表达与我们现在的创作表达有一定的区别,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会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另外,我们如今使用的中职语文教科书中,存在部分基础字词释义不规范、部分生僻字词不注音等情况,让本就缺乏主动学习意识的学生在整体感知层面存在朗读障碍。因此,中职学生在古诗词鉴赏课堂上兴趣不浓,也就难免出现失语症。

(二)教师主导地位模糊

受传统教学影响,加之中职学生在课堂师生对话中常出现失语症的现象,教师常常不自觉地剥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课堂中主导与主体这二者的关系模糊化。课堂中,话语权力与话语权利之间是相互统一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局面,实际上就是忽视了学生的话语权力及话语权利,反对学生在教师授课过程中插嘴就是一个例证。也有部分教师注意到这一点,有意地与学生互动,可是常存在提问时间过于紧凑,让基础本就不好的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三)小组合作分工不明

由于学生在古诗词鉴赏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会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尽量让学生在朋辈之间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我们常看到这样一种画面,课堂讨论热火朝天,可仔细听学生的发言,却没有围绕讨论话题有针对性地发散思维或联系已学知识进行探讨。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小组讨论没有形成“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合作机制,缺乏合作经验的他们在朋辈之间将任务“你推我让”,不清楚自己该从哪一个角度有针对性地思考,以致讨论结束后其结果不符合题意。

(四)古代背景知识薄弱

中职学生在古代文学方面的造诣比较低,选进教材中的古诗词是经过千百年历史的淘洗留下来的精品,已不仅仅是一篇文采飞扬、理趣悠长的作品。隐藏在古诗词背后的文学文化知识,如若不了解一二,学生是很难读通读懂的,这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经“乌台诗案”被贬后所写,这一“乌台诗案”是透析本词的关键要素。而我们所使用的中职语文教材只是这样介绍:苏轼贬居黄州游赤壁矶时所作。寥寥数字,不深思“贬居”二字的学生还以为苏轼是在真正地游山玩水。语文能力本就不足的中职学生,遇上教材补充资料存在缺陷的问题,让他们如何能在古诗词鉴赏课堂中发声?

四、中职古诗词鉴赏课堂学生失语症的对策

(一)拉近师生距离

语文教师在古诗词鉴赏课堂上须高举“鉴赏教学是表达的艺术”这一旗帜,以此来促进自己教学观念的更新。为此,我们在采取讲授法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时,切忌既占据主导地位又占据主体地位,应在讲授过程中时刻为学生留有较大的表达空间。对于一时不能较好完成师生对话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这不仅是在鼓励这一位学生,更是在鼓励全班学生,有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师生距离不仅是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更有利于拉近教师教学内容的难度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之间的距离,选择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动机,拉近师生之间的阅读鉴赏距离,让师生有更大的对话可能性。

(二)利用“云上”渠道

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很难满足大班教学中学生充分发言的需要,这也是教师为什么在提問环节处理得过于紧凑的一大原因。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广大教师已充分学习并掌握了如何在云平台上开展网络教学。在疫情结束后,我们仍然可以有效利用云平台,将其打造为线下课堂教学的补充,发布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在云平台上留下自己的见解,留言记录的长期可见性形成了荣誉榜式的号召,激励学生积极发言。云平台也给平时不擅于与人交流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大胆发言的机会,让他们敢于说、愿意说。利用“云上”渠道,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训练,促进语文学科素养的形成。

(三)架构“三前”基础

中职学生在古诗词鉴赏课堂上出现失语症主要是由于其基础知识薄弱造成的。根据海德格尔的“理解前结构”,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前有”“前见”并形成“前设”。在“前有”环节,教师需要将某首古诗词涉及的文学、文化、社会、时代等相关知识素材通过云平台或微课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对这首诗词的创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正所谓“诗无达诂”,一首古诗词的妙处就在于其有很广阔的意境,这就要看学生从哪个角度看待了。由于中职学生探究性思维较弱,教师可为其提供一些新颖的角度,让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感知古诗词,这便是“前见”。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以上两个步骤,学生便会在教师讲授古诗词之间形成自己的预设,即“前设”,这样当他们的鉴赏预设与教师鉴赏不一致时,才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一致时,则会因为自己的前期学习被肯定,从而踊跃参与话题讨论。

(四)重视过程评价

传统古诗词教学重视结果的呈现,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自己的鉴赏成果不重要,只要在考试中写上教师的鉴赏结果就行了。这些缺少学生表达的逻辑鉴赏,终将是教师自己的所得,并没有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鉴赏所得。即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了,可考试结束后会立马忘掉。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学会将繁杂的教学内容“断舍离”,用心选取少而精的教学内容,形成有价值的古诗词鉴赏话题,这实际上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句话历来被人赞叹,为什么?引导学生从炼字、修辞、听觉、视觉、表现手法等角度讨论,经过异质分组的小组在此过程中自学、讨论,并将各自的见解记录在互动学习过程讨论表上。讨论结束后,派代表分享本组讨论结果,其他组对其每一见解予以讨论并评分,最后将各组的共性见解凝练成最终结果,分歧见解在教师讲解后予以参考,有效发挥过程评价的作用,让师生精准对话、多维对话。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0年佛山市顺德区教育科学“十三五”小课题项目“中职古诗词鉴赏课堂学生失语症的归因及对策研究”(批准号:SDX2020050)阶段性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失语症古诗词师生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失语症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猜诗词
麻辣师生
高压氧护理干预在脑外伤失语症中的应用效果
失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