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凝聚物”

2021-08-10唐惠忠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1年5期
关键词:寒梅盆花石子

唐惠忠

清人纪昀在《清艳堂诗序》中写道:“凡物色之感于外,与喜怒哀乐之动于中者,两相薄而发为歌咏。”这句话揭示了一种现象:文学创作往往是由于内在情感与外在物象相契合而产生的。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中篇小说《哈吉·穆拉特》的例子,生动地阐明这个创作原理:列夫·托尔斯泰看见一株断掉的牛蒡——尽管曾被车压过但仍然向上挺立着,他酝酿的哈吉·穆拉特的形象一下子鲜活起来。

写记叙文时最好能有意识地寻觅一种物象,使之承载自己的情感,姑且称之为“情感凝聚物”。有了情感凝聚物的文章,结构会更加紧凑,形象会更生动,意蕴会更加丰厚。请看王维《杂诗三首》中的第二首: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关于“故乡事”,可以列一张长长的清单。初唐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要知道,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過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的;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而,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

我们把这种比较实的东西称为作品的“情感凝聚物”,它不是作者写作的目的,只是起到串联内容的作用。比较一下,王绩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杂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有了“寒梅”这一“情感凝聚物”,诗作就变得具体和集中了。

那么,哪些对象可以成为“情感凝聚物”呢?

1.一个物件

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事物记录生命的屐痕,留下情感的印记。抓住这些凝聚情感的事物,就能拎起一大片记忆和情感。鲁迅散文《风筝》,写“我”看到北京空中放飞的风筝,回想起童年时代对兄弟的“精神虐杀”,表达“我”的痛悔、迷惘等复杂感受。鲁迅究竟有没有折断弟弟的风筝,已无从考证,但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领略文学大师的创作技巧。“我”由眼前北京的风筝联想起儿时故乡的风筝及“我”折断弟弟风筝一事,结构紧凑而自然。当“我”寻求弟弟的宽恕时,弟弟却全然忘却,风筝凝聚了“我”对“精神虐杀”的沉重反思。如果不借助“风筝”这个事物,想在一篇千字文里表达如此深刻的主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能做到,在艺术感染力方面也会大打折扣。

2.一种花草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自然万物生生不息,每一种花草都是生命,都可以凝聚情感。席慕蓉《海棠》一文给我们以启示:作者读大学时曾买回一大盆棕榈,却被母亲给换成两盆海棠,自己一度为此惋惜、不解。后来,“我”在异国他乡寻找属于中国的那点芬芳时,蓦然发现“海棠是属于年轻时母亲的花”,“我”切身体会到母亲在颠沛流离的岁月里曾“一面赏花一面编织着美丽的梦”。“我”有了这层认识后,“再看见海棠花时,总忍不住想要买下来。要买下来的,不仅是那盆花,还有那盆花里的青春,那盆花里的良辰美景,那盆花里古老而芬芳的故国。而我终于明白了母亲的心了”。席慕蓉对母亲由误解、隔膜到理解、认同的情感变化,通过对海棠的态度变化而表达出来。

3.一个细节

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成功的原因时,他说“魔鬼在细节中”。他反复强调,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好作品。写作也是如此,不管主题如何深刻,情感如何动人,如果没有生动的细节,就不能算是优秀的记叙文。何蔚《踢着石子回家》一文中,“踢着石子回家”就是一个很成功的细节。先回忆学生时代踢着石子回家的单纯、自在与欢乐,再对比眼下,穿着整齐的西装,却不敢以锃亮的皮鞋去踢路边的石子,害怕因此招来异样的目光。借此反思“太习惯于违心地将本真的自己藏匿于身后,以庄重却并不十分真实的脸色去面对世界”。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成长路上共有的体验?一个“踢着石子回家”的细节唤醒了我们对纯真童年的回忆,对当下生活的反思。

4.一支歌曲

情感具有模糊性的特征,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说”。而一些经典歌曲由于附着了人们的共同情感,更易为读者所体会、理解。将难以言说的抽象情感,借助经典老歌来表达,能使读者会心契意。雪小禅的《种春风》,所记事情很简单:去邮局拿稿费,看见一位老人给报纸上报道的一位孤儿汇款,便劝说老人谨防受骗,而报社证实老人每月都汇钱过去。这样一位普通的老人让“我”心生敬意,“我”也取出一部分稿费寄过去。文章写到这里,似乎并没有多大亮点,结尾却别开生面:“我想起三毛的一首老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我小时候就听过,但一直不明白,春风怎么可以种?但那天我在春风中走着,终于知道,春风是可以种的。”“我”所感受到的温暖与感动,通过经典老歌表达出来,很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

当然,情感凝聚物远远不止这些,它还可以是一个场景、一幅画面、一种食物、一个节日、一种动物、一句诗词(具有形象性)……明朝祝允明曰:“不知天地间,物物有一种生意,造化之妙,勃如荡如,不可形容也。”带着生命的热情体悟生活,万物总能在某一特定境况下与我们的生命、情感契合无间。需要提醒的是,我们寻找情感凝聚物时,要充分考虑它与人的相似性或相关性,而且应在文中适当点明。

有时,情感凝聚物还可成为文章的线索。以立夏的《墙》为例:第一次写墙,是“我”回老屋,看到那堵老墙引发回忆;回忆婉嬷嬷每次见到有人从墙根下走,总要提醒“不靠墙走”,这是第二次写墙;第三次写墙,是在雨天婉嬷嬷提醒一个路人“不靠墙走”被甩倒后哭了;第四次写墙,补叙婉嬷嬷的丈夫和儿子被埋在炸毁的墙下的事。以“墙”为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而自然。

猜你喜欢

寒梅盆花石子
如果没有细菌
交 谈
扔石子
岭上寒梅
寒梅
如花绽放
回头遇见幸福
巧猜石子
盆花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