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出品高考模拟专项训练之 作文19题佳作选登(一)

2021-08-10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行文实力力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我在”是一个沉重的字眼,因为它寄寓于每一个负重的存在之中。我在,是国与民互相担当,是一个人给一个人壮胆,是一群人为一群人拼命。我在,你在,我们在。你有我们在,我们有你在,你我有彼此在。

读了上面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 审题指导 ●

作文审题的第一步是概括材料的中心大意,审出材料中的中心词或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材料本身的情感倾向、写作要求等。本则材料中的关键词是“我在”,材料强调每一个个体的“我”的担当和责任,以及个体融入群体之中的强大力量。据此,最佳立意就是从“我在”的个体责任写起,上升到每一个“我”汇集成一个整体,写出我、我们、你、你们之间彼此相融的关系,乃至形成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立意角度切合材料,而且能形成逐层深入的行文思路,比较容易写出深度。

次佳立意是由个体的“我在”上升到群体的合力效应。这个立意角度也有一定的层次感,但是容易落入俗套,写成集体的团结协作精神,这样就不容易出现亮点。因此,行文中要把重心放在对“我在”和“我们在”的思考上。

一般立意则是围绕“我在”行文,由哲学家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到“我在场”“我存在”,思考个体都要找到自我的存在价值。这个立意角度一般,只涉及材料的部分内容,缺少深度思考。

命题: 杭州学军中学 余 芳

我,我们

[文] 杭州学军中学高二(2)班学生 朱江皓

“我”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是团结的群体。

论智慧,“我”不比“我们”。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任凭一个见识广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我”,也不如拥有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的“我们”来得厉害。如果古人懂得这一点,如果能促成诸葛先生与周瑜二人通力合作,史书上可能就不会有公元263年、280年蜀、吴分别被灭的记载了。当今社会,“一网联天下”的时代已经到来。正是因为明白了“我们”比“我”更重要,人们越来越重视加强各个领域的资源共享与交流,促进社会的迅速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长足进步。

论力量,“我”不比“我们”。一个“我”在这茫茫宇宙中何其渺小,微不足道;而“我们”,这个充满智慧与力量的人类团体,正以团结的力量探索整个宇宙!原始人类正是因为“我”的力量过于单薄才会有群居的生活。

21世纪的今天,人们更加注重“团队精神”,是因为“我们”的力量更大,集体的利益更为重要。“我们”所具备的实力更能体现力量的强大。论综合实力,要看“我们”而不是“我”。看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要看这个国家的整体,是看“我们”。不论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还是资源与外交,都不以个人或地区的“我”作为判定的标准。最重要的不是“我”一个人的综合实力,而是“我们”的整体实力。我们比较某个企业的实力,不是只看其中某一个部门,就好比一个“我”;我们比较的不但有业绩,有整个公司的运作情况,还有整个企业的发展前景,这就像“我们”。这些例子,足以表明,最重要的一个词是“我们”。

“我们”是一个更具智慧、力量、实力的团体。而“我”却是孤立、势单力薄的小个体。可是,“我”真的是最不重要的一个词吗?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世人皆知。如果不是一个个的“我”提出各具特色的主张,哪有异彩纷呈的文化硕果呢?如果没有一个个“我”的发明、创造,哪来中国科学史上的辉煌?这都是众多的“我”发挥的作用。成功的“我们”中包含着无数个“我”。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不也是由一个个的“我”的智慧、力量所组成的“我们”来推动的吗?“我们”固然最重要,可如果没有了“我”,“我们”不也就荡然无存了吗?有时,“我”也是举足轻重的。因此,“我”也很重要!只有把“我”融入“我们”,“我们”才能充满智慧,拥有力量,更有实力。“我”重要,“我们”更重要!

点评: 本文运用层递式论证结构,从现象到意义到怎么做,层次清晰,同时也能结合当今时代特点,阐述自己的思考。行文中紧扣作文材料中的“我在”与“我们在”,从“我”与“我们”的关系开始议论,阐述“我”必须融入“我们”当中才能更好地发展进步,“‘我们是一个更具智慧、力量、实力的团体”。文章通过对比论证和例证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论述,多处运用反问句式和假设论证,增强了论述的力量,同时在结尾处进一步升华点题,是一篇情理兼备的优秀习作。

(指导老师: 余 芳)

你我与世界同在

[文] 杭州学军中学高二(3)班学生 单依婷

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你我不再是置身事外的观众,而是被推入其中的主角,危难之际无数你我涌现,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在高铁餐车上的一幕,感动无数的“我们”。更多个“我”一起涌向武汉,汇聚成一股无法抵挡的“我们”的力量,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我”和“我们”汇聚成墙,一起渡过难关,迎接未来的曙光。

以前过新年时贴对联,总会在窗户上贴一张“太公在此”,意在给人们带来一份安宁感,仿佛总有人在身边陪伴,“我在”“我们在”获得的正是这样一份内心的温暖。

没有一滴水能独自成为大海,也没有一个春天不拥有万紫千红。但若失去那每一滴水、每一朵花的“我在”,大海也会干涸,春天终将无色。“我在”是一个沉重的字眼,因为它意味着责任和担当,每一个我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每一个我都不逃避、不退缩,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我们都在一起。

鲁迅先生曾经在《呐喊·自序》中指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英雄在前面摇旗呐喊,而后面赢粮影从、揭竿而起的人却没有,这是旧时代一个民族最大的悲哀。幸运的是新时代的我们都有这份担当。我们在一起,没有什么不可战胜,我们在一起,就一定有希望。

所谓“我在”,是“有我在”,是对真相与正义的信念,是面对困境的勇气和决心。你我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亦是你我的一部分。世界刻画着我们,我们也在创造着世界。

所谓“我在”,是“我还在”,是渡尽劫波兄弟在。“我在”包含一份温暖的慰藉,不要怕,我在这里,我和你在一起,你并不是孤军奋战。“我在”包含一份无私的關爱,不要担心,有我在,我会和你一起共同面对一切,有我在,一切会好起来。

“我在”如同黑夜里传来的天籁之音:“我在”是屈原的义无反顾,“虽九死其犹未悔”;是季布的一诺千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我在”是朋友伸出的援助之手,是在你我心中注入的春日暖阳。

你我在一艘船上,同命运,共呼吸,无处可退,无人例外。你我的命运从未如此与国家命运生死相连,你我的历史从未如此与世界拉近,相信有你有我,你我与世界同在。

点评:此文从社会热点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谈起,用富有真情实感的语言重现场景,将叙述、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指出“我在”是信念,是担当,也是爱的传递,更是责任。你我与世界的关系相依相辅,不可分割。文中的例证恰到好处,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最后结尾用比喻论证的方式将“我在”升华为我们在一艘船上,同命运,共呼吸,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相关联,与世界、与历史联系在一起,这是提分的亮点。文章以情动人,并没有一味讲道理,而是将理融入情中,情量相融。

(指导老师: 余 芳)

猜你喜欢

行文实力力量
软实力致胜
思维有支架 行文有范式
实力抢镜
如何避免行文平淡无奇
《湘江青年法学》行文体例与注释规范
《锦衣少年行》周行文:没有能与不能,只有想与不想
麦唛力量 (一)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孤独的力量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