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延迟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后研究

2021-08-10刘荣妹曾嵘邱茂清

当代医学 2021年22期
关键词:短暂性病史脑缺血

刘荣妹,曾嵘,邱茂清

(赣州市急救中心神经内科,江西 赣州 341000)

据WHO统计显示,每年缺血性脑卒中的新发及复发病例数约61/10 万例,约每2 秒就会出现1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该病常伴随肢体或言语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死亡[1-2]。循证医学显示,早期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患者血管再通率高,然而院前急救延迟是目前导致患者错过溶栓最佳时机的主要原因[3-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延迟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其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院前急救延迟情况分为未延迟组(n=121)和延迟组(n=57)。未延迟组男85例,女36例;年龄18~75 岁,平均(63.25±10.76)岁。延迟组男39 例,女18 例;年龄18~79 岁,平均(63.62±7.72)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80 岁;②经头颅CT 等影像学结合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症状持续时间<30 min,且治疗前均无明显好转。排除标准:①拒绝进一步治疗者;②发病时伴癫痫发作者;③伴严重肝、肾等器官功能衰竭者;④因精神疾病无法配合者;⑤颅内出血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依据《中国缺血性指南》于病情发作6 h 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并尽量于到达急诊室前1 h 内执行。将所有患者根据院前急救延迟情况分为急救未延迟组(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时间<5 h)和延迟组(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时间≥5 h)。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分析影响院前急救延迟单因素。两组患者均接受本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参保方式、家庭收入、家庭对发病症状是否重视、来院就诊方式、救护车出车延迟、意识障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发病后即刻反应等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并分别于治疗3 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改良 Rankin 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进行评估。其中NIHSS评分评分越高提示病情越严重,≥25 分时禁溶栓治疗;GCS 评分分值越小提示病情越重;GOS 评分1~2 分、mRs评分5~6 分表示患者预后不良。②分析影响院前急救延迟多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间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以确定影响院前急救延迟的相关危险因素。③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Z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院前急救延迟单因素分析 未延迟组患者NIHSS评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发生率高于延迟组,意识障碍发生率低于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影响院前急救延迟单因素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singl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lay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2.2 影响院前急救延迟多因素分析 意识障碍和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是院前急救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院前急救延迟多因素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multipl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lay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2.3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未延迟组患者GOS高分率高于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延迟组患者mRs低分率与延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prognosi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等特点。当前流行病学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及年轻化趋势,患者预后较差,且治疗费用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均造成了严重的负担[5]。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未延迟组患者NIHSS评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发生率高于延迟组,意识障碍发生率低于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和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是院前急救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有研究表明,出现意识障碍的患者警惕性高,因而及时到医院就诊的几率更大,此因素为院前延迟时间的保护因素,提示应加强脑卒中相关知识的宣传,促进大众对急性缺血性脑疾病的识别能力,强调溶栓时间窗的概念,这对于缩短患者院前急救时间、保障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发作持续时间短,且可反复发作,早期强化及持续治疗是预防其进展为严重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措施[6]。随着社会对卒中认识的宣传,以及医院急救系统的不断完善,既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的患者院前就诊延迟现象明显减少,且入院后临床医师对有该类病史的患者警觉性也提高,因此,患者易于得到更积极的治疗[7-8]。此外,院前急救未延迟组患者GOS 高分率高于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延迟组患者mRs低分率与延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未延迟组患者具有相对较好的预后。据统计,本院院前急救平均出车时间1.21 min,8 km 内平均出诊时间8.2 min,据EMSS建立救治90%疑似卒中患者的目标时间推荐,确保派遣时间<1 min,出车时间<1 min,行驶时间与救助创伤时间相当,现场救治时间<15 min,按照直接转送、先救后送、边救边送、边送边联络的原则最大限度为实施院内救治争取时间,提高卒中急救医疗服务质量[9-10]。

综上所述,意识障碍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可明显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延迟,且延迟组患者预后不佳。

猜你喜欢

短暂性病史脑缺血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病史采集能力的对照研究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