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基层农业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策略
2021-08-10王毅
王 毅
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辽宁 营口 115009
引言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科的独特性已不再具备系统且全面的优势,只依赖一些研究人员很难进行重大的学术项目。因此,农业科研管理应当特别注意加强研究团队的培训,具有良好管理和专业知识的科研管理专家团队尤为必要。但是目前基层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管理团队中没有多少专业人士懂得相关科研专业以及科研管理,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寻求改进,才能为新时期的科研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目前基层农业科研人员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一些科研人员主动意识不强。目前,一些以传统固有思想为中心的基层管理者认为,管理者就可以位高权重,高高在上,根本没有积极主动和负责任的服务态度。他们的个人管理不够严格,没有责任感和主动服务的意识,没有及时为一线的调查人员排忧解难和提供专业的相应服务。另一方面,很多科研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缺乏基层经验,与广大农民群众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没有对相关政策的详细解读,宣传和应用。此外,由于缺少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主动的服务意识,相关单位的管理方式并不完整,体系也十分落后,没有充分考虑到具体的管理和工作人员的素质,所在在工作方面还在通过繁琐的执行程序进行管理,导致工作人员没有工作热情,缺乏主动性,缺少主动意识,严重阻碍了对应的科研技术部门的工作效率。
很多科研管理人员对监控行业的工作研究不深,现场安全检查水平不高,技术水平与安全监控要求的相去甚远。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没有解决难题的思路,只会等待领导的指示。不能扎实,深入和出色地完成科研的工作,不注意业务工作的完整性,等到问题出现才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由于重复性工作,为了偷懒就使用旧方法解决问题,导致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2、部分科研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如今,科研管理部门的许多管理人员缺乏基层的专业知识,认为做好日常行政工作就可以,并且通常不会过多地关注专业能力的提高和相关培训,这样的思想就导致使他们无法发挥自身的潜能并提高整体业务能力。因此,这些科研人员缺乏对相关农业技术管理和咨询的深刻理解,几乎不会在工作和咨询职能的管理中发挥实质性的作用,更不用说在技术和应用领域以及专业未来发展的设计和规划中出谋划策,这很大程度上会阻碍研究单位总体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
在某些单位中,不同主管部门与科研管理之间几乎没有横向沟通,由于缺乏指导,对于项目有些科研人员很少研究有关成本管理的财务问题,所以没有为预算中研究该项目的支出提供足够的资金。有时候在项目完成后,该项目中的贷款也没有最大效力的发挥效益,造成财产流失。由于有些农业科研人员没有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工作人员也缺乏专业领域的计算机知识,很难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的简单,快速的信息技术管理平台,也难以掌握现有的科学数据,所以只能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照搬管理服务中的数据,长此以往只会影响对应科研团队的科研质量和管理效率。
3、科研管理团队不稳定。长期以来,许多部门在组建科研团队和教育团队时,都非常重视人才管理能力,但对管理人才的必要性认识不够,给相应管理者提供的机会也很少,制约了其素质和潜力的提高。而且,由于多年的琐碎重复的管理任务,一些高素质的基层管理者不能施展才华,经常会感到失落,不能热情积极地工作,这就破坏了基层管理队伍的稳定。在农业科研单位中,“重科研轻管理”现象依然存在,由于中队人员结构不断增加,中队人员结构脱节,对管理人员重视不够,进而导致农业研究的进化管理程度很小。由于年轻员工和后备人才明显缺乏,整个集团受到“缺乏接触”、“缺乏年龄”和“缺乏活力”的影响。管理人员的老龄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相关部门缺乏对新技术的监控能力,缺乏创新管理能力,缺乏相关领域的学习能力。传统的做法,过时的管理思想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往往在工作中频繁的使用,所以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创新的步伐。此外,农业科研管理人员学位晋升难度大,高学位比例非常不足,管理队伍缺乏能够适应科技快速发展要求的有组织的管理人员。
二、基层农业科研人员素质提升策略
1、创建公平的竞争环境。作为科研单位,需要充分认识到,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提高科研管理创新质量具有巨大作用。一是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为他们提供健康、公平的竞争关系,建立科学的以绩效为基础的人才管理评价和激励体系,为管理的实施提供配套机制,不会使人才没落。第二,科研管理者必须受到良好的培训和约束。相关培训部门要做好计划给他们更多的学习机会,给他们更多的工作机会。并且要大力支持和鼓励他们,强调对他们的认可和价值存在,以便他们能够维持积极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基层管理岗位满意,对未来有期待,能为一线侦查人员提供良好的服务,对人才的保持也很重要。
从实际出发,农业科研部门必须制定相应的劳动标准和考核机制,并对农业科研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在最终评估中,将为农业科研管理者学位的提升开辟道路,为科研领导岗位设立高级职位,为农业科研管理者设定明确的目标,为解决管理者对农业科研的关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样,通过研究和调查,对失职额农业科研管理者进行教育和观察,并通过人的精神层面、科研人员的满意度、他们的动员性、创造力的提高来达到目的,使农业科研管理者得到人民的信任。
2、加强科研人员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科研人员应该着力提高服务意识,增强基层科研管理者的责任感,培养强烈的服务意识和爱心奉献精神,赋予他们责任感、使命感和提供服务的能力和奉献倾向。应当把重点放在提高能力,培养良好的责任意识方面,带领基础研究管理人员扎实学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把管理学的知识用在实践中解决科学管理问题,更好地了解一线农民产业研究人员的思想和需求,使科研人员真正走在第一线进行调研,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进行科学考察,并对攻克难题充满信心以及提高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对农业科学技术支持密不可分。目前,科研的创新迫切需要寻找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并解决限制农业创新发展的独特科学技术问题。这种需求为大多数农业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更多的农业科学家必须跳入这一领域,以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实际科学问题。
当科研技术遇到瓶颈或者是困难时,科研人员应当大量阅读文献,广泛的调研,积极地请教相关领域的学者,然后在相关基础设施中进行多次试验以攻克技术难题。绝不可遇到困难就退缩,应当注重培养对科研的奉献精神以及投入能力,将奉献精神发扬光大,争取解决更多的科研难题。
3、提高农业科研人员的专业水平。农业科研是一种管理技术,是一种高新技术。管理的方向是明确的。农业科研总监应丰富管理知识、观念,创新管理项目和科研管理技术的专业化程度。农业科研计划要系统化、专业化。应当加大力度培训科研人员,学习专业的科研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首先,需要扩大农业研究管理人员的知识库,接受农业政策和立法、农业专门知识和管理技能方面的专门培训,以确保知识得到更新。其次,通过聘请具有研究和管理经验的信息领域专家,提高农业科研管理人员的信息提供水平,以学术报告、专题会议等形式进行指导。再有,有必要通过组织农业研究机构之间的工作交流和学术讨论,以及他们之间的经验交流,来提高农业研究管理人员的研究管理水平,以促进农业研究管理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有效的研究管理带来丰富的科学成果的效果。要精心培养基础研究人员,提高政策研究水平。既要学会解释相关政策方针,又要及时准确地评估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切实有效地发挥参谋和助手的作用,为单位整体业务的建立起到积极的作用。
结语
农业科研安全管理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农业科研中的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是研究农业质量的重要能力,只有充分认识到农业技术和管理能力在农业科研中的重要性,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工作理念和思想,创建农业科研质量管理定额,保证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科研管理是科技创新的前提,有效的管理只能得益于创新,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研管理队伍,才能保证科研管理的高质量、高效率和科技创新活动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