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数据时代社会信用立法

2021-08-10范立志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信用风险信用主体

范立志

白城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吉林 白城 137000

2014年,我国颁发了涉及政府机关、行业组织、企业行为体和个人四大主体,涵盖政务、商务、社会和司法四大诚信领域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将我国社会行用体系标定为切实有效的经济和社会治理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就决定了其运行模式必然要求遵循信用原则和法律原则。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更加凸显了遵循这两个原则的重要性,凸显了完善这两个原则的现实紧迫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流通速率更快、方式更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信息传递更为密切,大数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近年来,大数据发展迅猛,已经渗透到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各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发展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大数据时代来临了。

大数据时代是对以往社会生产运行方式的变革式冲击,某种程度上来说,其从根本上改变了政府机关、行业组织、企业行为体和个人之间的运行模式。通过大数据对各个社会主体信用的海量信息的搜集整理,使得其他社会参与主体可以对所需社会主体的信用情况有准确了解,为其准确判断提供信用依据。通过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的逐步健全,实现对于所有社会主体的信用约束。而此种约束不能靠自觉来完成,需要有完善的信用立法来强制实现。

一、社会信用立法是大数据时代社会有序运行的内在要求。

大数据时代的社会主体的运行方式是较之以往方式的维度上的变革性变化,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前,中国社会运行更加趋向于熟人关系网,社会主体之间更多的信息沟通流动是靠着相互之间的点对点传递来完成的,较为单一,且相互判断的标准都来自各自的分析观点。现今的社会已经跨越了熟人关系网阶段,社会发展趋向于陌生化、信息碎片化、信息网络维度扩大化等趋势,原有的机制已经无法确保社会有效、有序运行。大数据时代,借助其强大的功能,比如区块链技术等,实现了信息公开、信息不可篡改、信息可追溯等功能,为社会有序运行提供可做为信用支撑的技术手段。技术本身是不具备法律效用的,所以只有通过立法的方式确保技术手段为社会发展所用,通过社会信用体系立法实现对部分社会主体的规约,以保证整个社会健康、有序、良性、快速发展,这是大数据时代的本质性要求。

二、信用立法是信用信息和数据正当采集与使用的法律保障。

信息具有双重属性,既是个人属性的又是社会属性的,这本身就是互为依存的两个方面。所以,大数据时代的信息采集就存在一个度的问题,需要一个相对清晰的界定标准。不能单方面地强调个人信息保护,也不能单方面地强调信息的获取,既要保证个人的隐私信息安全,又要能够确保采集到的信息被正当共享和使用。二者同样重要,同样需要得到立法的保护,通过信用立法,来确保信息采集过程中对于被采集信息主体隐私权的保护,使得信息采集完全在法律框架内实现和完成,避免在采集过程中损害信息主体利益。而在信息的共享和使用上,尤其是在信息传播交流过程中,要确保信息的正当且正确使用,避免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因“拟态环境”而产生信息误读,同样需要信用立法来约束数据共享和使用的社会参与主体。只有这两个方面都处于信用立法所建构成的法律框架之内,才能实现信息的采集、分享和使用都是安全的。

三、我国社会信用立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体现及内在要求。

我国的社会信用立法工作开展晚于西方,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张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在依据是由社会性质所决定的,从本质上就有别于西方。西方欧美国家的信用体系建设更多的关注点在于金融服务领域的信用风险管理,近年来,数字经济蓬勃兴起,西方国家的信用立法在此背景下,考虑到信息所具有的快速流动和高度透明的特质,力求通过社会信用立法,找到经济发展、社会运行、信息共享和信息主体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最佳平衡点。我国社会信用立法虽然起步较晚,但我国信用立法在信用体系建设涵盖范围上有着明显的比照优势。西方国家的信用体系涵盖的领域较为单一,可以理解为主要关注金融领域的侠义信用风险管控体系。整个社会环境中,金融领域只是有限的一个部分,侠义信用风险的管控只针对单一领域,不能有效的防止金融信用风险外溢,同时也不能防止其他领域的信用风险向金融领域渗透。而我国信用体系涵盖范围大、内容更加丰富,不仅是社会信用体系更是社会治理的一种有效机制,是一种广义上的社会信用治理。我国的社会运行管理机制就决定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及其立法是全领域、全覆盖、全链条的,强调的是全社会各领域的和谐,信用体系建设及立法是各领域运行管理的有效约束,是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社会事业稳步前进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生产方式,而信息主体安全、信息共享和正当使用需要更多的法律保障,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涵盖广泛、内容丰富的广义信用体系,通过社会信用立法将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推动社会事业稳步前进。

猜你喜欢

信用风险信用主体
油气贸易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论碳审计主体
中美信用减值损失模型的比较及启示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方法
何谓“主体间性”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