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俯卧位联合腹部抚触预防新生儿肠道手术后喂养不耐受研究

2021-08-10刘慕荧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奶量排空腹部

刘慕荧

徐州市儿童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是新生儿外科常见的畸形之一,且患儿早期就必须接受相应的矫正手术,由此易引起肠内喂养延迟及喂养不耐受等情况发生[1]。俯卧位时肺泡有效通气量大于仰卧位,肠道血流增加,胃肠道血氧含量提高,从而减少因耐受不良发生相关并发症[2]。通过对腹部抚触可以使肠蠕动加快,对胃肠道产生直接刺激,间接促进胃排空,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概率[3]。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SICU通过俯卧位联合腹部按摩配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对预防新生儿肠道手术后喂养不耐受的影响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科收治的肠道手术新生儿180例,在监护人知情同意情况下,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共3组,每组60例。包括男98例,女82例,日龄1~28天,平均(14.1±09)天,先天性肠旋转不良53例,十二指肠闭锁30例,空肠闭锁28例,肛门闭锁5例,环状胰腺8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3例,肠坏死、穿孔33例。选用随机数字表将180例患儿进行分组,分别为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各60例,三组患儿在胎龄、体质量、身长、疾病种类、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组患儿均连接心电监护仪,术后留置胃管连接胃肠减压器,胃液呈无色半透明,听诊肠鸣音3~5次/分,腹软、排便后开始温5%糖水试喂养,无腹胀、呕吐、胃潴留后开始给予配方奶喂养,三组均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使用肠内营养泵24小时均匀泵奶,启始速度1 ml/h,根据患儿肠道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奶量。

1.2.1 试验1组患儿手术后常规仰卧位、左/右侧卧位交替,给予腹部抚触每天三次,每次5min。方法如下:选择患儿安静、清醒、喂奶前30分钟时,给予平卧位,护士将润肤油倒于掌心,双手轻轻揉搓,使手掌产生一定热度,以患儿肚脐为中心,避开未脱落的脐带痂及手术瘢痕处,用手掌心呈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力度均匀、轻柔,按摩期间观察患儿反应,若患儿腹胀明显适当延长按摩时间5分钟。

1.2.2 试验2组干预措施在实验组1基础上再调整为伤口愈合、医生允许后予俯卧位治疗。3L静脉营养袋内注入2000ml自来水,常温放置于“鸟巢”下,每次喂奶后30min将患儿俯卧于鸟巢式水囊床上,头部抬高倾斜15°并偏向一侧(左右交替),四肢呈蛙状,腹部悬空、胸髋部四肢紧贴在床上,双手始终放于嘴旁以促进了手―口的发展,仰卧位、俯卧位及左/右侧俯卧交替,2~3h更换一次体位,每天俯卧位时间至少12h,俯卧位期间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

1.2.3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给予平卧位、左/右侧卧位体位,将患儿安置于抢救台或暖箱内,床头抬高15°~30°,奶后给予患儿右侧卧位促进胃排空。对照组在喂养耐受期根据情况减少奶量或暂停喂养,同时给予静脉营养补充。

1.2.4 评价指标 每天监测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体重增长情况、胃肠外营养情况。喂养不耐受是指不能耐受肠内营养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对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4],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喂养不耐受:(1)呕吐,≥3次/d。(2)奶量不增加或减少≥3d。(3)胃潴留,胃潴留量〉前次喂养量的30%,〉2次/d。(4)腹胀,即腹围增加≥1.5cm/d。

1.2.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1组喂养不耐受9例,喂养不耐受率15%,试验2组喂养不耐受患儿5例,喂养不耐受率8%,对照组喂养不耐受12例,喂养不耐受率20%。

试验1组(15%)、试验2组(8%)和对照组(20%)喂养不耐受率相比差异显著(X2=8.25,P=0.004),试验组2显著低于试验1组(X2=5.19.P=0.023),试验1组显著低于对照组(X2=4.39,P=0.036)。

3 讨论

手术是治疗新生儿外科消化道畸形的唯一途径,降低死亡率。肠道手术后长期禁食、胃肠减压容易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血钾低时可导致肠壁肌肉松弛,加之术中肠神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均可引起肠麻痹而致腹胀,术中缺血、缺氧、寒冷等可导致肠道缺血情况加重,不利于手术后肠功能恢复,极易引起喂养不耐受。俯卧位既可改善氧合,又可促进胃的排空,减少奶液在胃内停留的时间,避免患儿腹胀,防止溢奶、呛奶的出现,还能减少新生儿肢体活动,降低能量的消耗,利于其消化吸收[5]。李国峰等[6]研究也证实抚触可以减轻或消除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状,帮助患儿顺利度过喂养难关。腹部按摩直接刺激新生儿胃肠道,促进肠蠕动,增加进奶量,并可增加每日排便次数及排便量,减少新生儿腹胀、便秘等,提高喂养耐受率[7]。在给予俯卧位时需全面评估患儿,如意识、疾病、手术及天数、生命体征以及皮肤完整性,翻身前确保所有导管均实施高举平台法二次固定牢固,翻身时注意双人合作,一名护士负责固定气管插管及其他管道,另一名护士将患儿抱起后翻转,然后将患儿放置成俯卧位,心电极片及导联线安置于背部防止皮肤受压,四肢呈蛙状,避免长期压迫导致臂丛神经、胫神经的受压损伤。在俯卧位期间及实施体位转换时,应多人合作,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目前喂养不耐受的相关研究大多数侧重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对于新生儿肠道术后喂养不耐受预防护理的研究比较少,本研究数据显示,试验2组新生儿肠道术后出现喂养不耐受率显著低于试验1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俯卧位联合腹部抚触配合特殊配方奶粉喂养方法能有效促进肠道内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和胃肠功能发育,利于胃排空及营养液吸收,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促进体重增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奶量排空腹部
抽水蓄能电站小负荷发电排空上水库可行性试验研究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宝宝饱不饱,衡量有四招
抚触护理对新生儿排便、奶量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胃三维容积超声造影与上消化道碘水造影评价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疗效的价值
Should a colonoscopy be offered routinely to patients with CT proven acute diverticuliti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of best available evidence
一种方便排垢排空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探讨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宝宝饱不饱 衡量有四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