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科技成果市场转化模式及其效率评价

2021-08-10马梦茹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成果

刘 渊 马梦茹

1.陕西省技术转移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00;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1 引言

当前国家间综合实力的竞争从本质上说是核心技术的竞争,科技进步和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经济发展和科技间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各部门、各要素也十分重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以此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但在实际转化过程中,还存在转化率较低、项目选择不科学等问题,需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2 科技成果的分类及转化模式

对于科技成果的分类,目前国际上并没有统一标准,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础公益类,主要是为群众提供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多数并不符合科技成果市场转化条件,一般需要政府进行引导,发挥主导作用;共性技术类,其主体是某个团队,涉及到各成员的利益,有可能会产生收益,单纯依靠政府或者市场进行引导并不可取,最好是同时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促成其转化;专有技术类,其主体是独立法人,需要最大化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同时配合政府的支持和监督,以实现精准的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结果。

3 科技成果市场转化模式分析

当前国内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情况不容乐观,转化率普遍较低,市场化成效较差,脱节问题严重,需要进一步探索,寻求更高效的转化模式。就科技成果市场转化工作而言,涉及到的主体有研发人员、中介机构、成果接受方、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各自发挥着不同作用。

研发人员:覆盖面很广泛,有各个企业的研发部门,也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个体,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研发,结合市场需求或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开发新产品和服务。对于企业的研发部门和科研院所,还会配合成果接受方,了解后者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研发,承担产品的售前、售中及售后的技术培训和推广服务工作。

中介机构:主要是负责衔接科技成果研发人员和成果接受方,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积极寻找成果接受方,了解后者对于技术和产品的需求,提供科技咨询服务。

成果接受方:大部分是生产型单位,比如各大企业、代工厂,负责将科技成果进行商业化与产业化。在具体工作中,接受政府引导,借助政策优势,选择最需要的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过程中,投入资金、人才、设备等进行生产,通过出售获取利润。

政府管理部门:主要是作为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的引导者,进行科学引导和监督,保证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的规范性和有序性。

金融机构:主要负责提供资金支持,比如可以为研发人员在研发初始阶段提供贷款,或在成果转化阶段提供资金支持,或为成果的生产提供保险服务等。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上述各个主体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发挥作用,推动科技成果市场转化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但在转化过程中,经常出现成果转化与市场脱节、转化效率低下等问题,需要建立新的模式,有效提高转化效率。

4 科技成果市场转化存在的问题

4.1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当前国内颁布的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比如涉及成果转化举措、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内容都不够完善。制度上的缺失会影响成果转化效率,使之无法覆盖项目立项、成果转化和科研奖励全过程,导致科研投入和成果转化差距明显,带来大量资源的无用消耗。

4.2 科研经费来源单一 当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经费基本上是依靠国家财政支出,少部分是企业资助和金融贷款,而后两者的投资需要考虑科研院所的知名度和科研水平,虽然企业投资资金量逐年攀升,但整体比例依然较低,与此同时金融行业的贷款比例又有所减少,资金短缺问题逐渐成为制约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

4.3 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国家通过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等方式加大对科研人员的创新激励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小范围来讲,一些单位、一些领域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偏差,特别是对人文学科而言,研究成果多数难以转化,评价标准多是依照发表文章的数量和期刊质量进行,较为笼统和片面,不足以反映研究人员的真实水平。

4.4 市场信息掌握不全面 当前科研项目大部分是按照国家科研立项和企业需求进行的,从整个转化过程看,科研人员处于最后环节,而转化效率与市场因素密切相关,市场环境的变化直接决定了科研成果转化率。但很多科研院所对于市场信息并不敏感,不注重市场调研,相关信息掌握不全面,盲目进行科研投入,没有从市场角度考虑科研立项。同时,高校院所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很多科研人员属于闭门造车,获得的理论性成果难以进行转化。

4.5 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能力不足 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是科技成果从科研院所向市场转移的重要载体,在成果转化过程中起着支撑和桥梁作用。但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而言,由于受体制机制、思维眼界、能力手段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我国技术转移机构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很多服务机构本质上还游离在技术转移产业链条的边缘和末端,不能从根本上提升技术转移效率、提高技术转移质量、推动技术转移进程;提供的各类服务大多不能量化、不便考核、不宜统计,导致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移花接木的现象普遍存在;具备孵化、融资及拥有较强服务能力的机构数量非常有限,且服务经验和模式难以复制推广。上述种种问题使得技术转移机构在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进程中往往力不从心,不能为供需双方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优质服务,从而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进程。

5 科技成果市场转化效率的提升措施

5.1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联盟机制 科研院所可尝试在市场导向作用下,建立科技创新产业园,强化与企业合作对接,统筹配置人才、资源和技术,通过技术开发、产品转让等途径实现成果转化,最终建立起产业化利益链条。这种机制以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为基础,以企业和科研院所互利共享为目标。企业方面,对于市场动向了解较为及时,可以获取最新的市场资讯,以此指导产品研发,满足市场需求;科研院所方面,有丰富的人才储备,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创新思维开阔,在获得企业投资之后,可以不断进行技术攻关、突破瓶颈,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实现互促共赢。

5.2 加强政策引导与激励 当前高校、科研院所进行科研活动更多地关注学术进步和理论成就,忽视了成果转化和实用价值,导致部分单位论文成果非常之多,但实际转化运用的寥寥无几。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政策上的激励引导作用,对高校教师、学校、企业之间的收益分配作出合理而明确的规定,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发挥学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将科研成果和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科研院所也要按照国家和当地政策、结合单位实际制定相应政策,建立劳动、知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最大程度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

5.3 构建成果转化知识共享平台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信息不对称、转化效果不佳为主,可探索构建知识共享平台,建立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为各领域科技成果信息、转化信息和市场化信息的利用提供丰富途径,解决企业和市场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区域信息滞后问题。借助知识共享平台对科技成果市场转化信息进行整合和归类,实现各个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信息共享,包括历史过程中的转化技术、转化经验和教训等。这样不仅可以提供充足的转化信息,还可避免出现不确定问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顺利进行。

5.4 优化评价方式和标准 政府要指导科研院所明确科技创新方向,发挥自身成果转化优势,引导科研院所建立全新的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模式,严格评价标准,突出成果实用性,关注成果产生的利益分配问题。尤其要注意按照科技成果市场转化实际建立评价机制,并针对不同转化阶段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因为在整个转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成果转化价值是不一致的,需要分别进行评估。企业、科研院所等主体也要按照政府引导,利用自身优势,明确职能划分,优化科研成果的分配流程,建立分层级的奖励机制,最大程度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同时要在行业领域内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模式,科学合理地对科技成果市场转化前景进行评估,减少成果转化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技术难点。

5.5 加强人才培育和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技术转移人才制度,采用引进加培育的方式发展一大批具备高素质的复合型技术转移服务人才,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大、创新意识强、敢于承担风险的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技术成果交易市场,完善中介服务功能,探索构建以网络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为支撑的供求对接服务体系,形成技术转移产业链各要素间的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共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6 结语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国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希望通过创新能力作用发挥,推动技术水平提高,为各行各业发展提供驱动力。但目前科技成果转化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转化效率低下、部分成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新形势下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政策优势,进一步加强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推动实现科研成果有效转化。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成果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验收成果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工大成果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研究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