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外币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

2021-08-10杨学明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外币流动性风险管理

杨学明

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性和活跃性也在逐渐增强,各大银行积极创新外汇存款业务,努力拓展外币业务市场,实现与国际金融业务的接轨,这种做法增加了商业银行资金流动的活跃程度,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也随之增大。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具有破坏性大、不确定性强等特点,是商业银行在运行过程中最基本的风险之一,造成的后果严重,但是流动性风险却一直没有引起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直到在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很多银行因为资金流动不足,出现被并购或者倒闭的情形。这时,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才逐渐引起商业银行以及各界的关注。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意识,才能在工作中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意识管理,避免流动性风险的产生。

一、我国商业银行外币流动性存在的问题

1.结构期限错配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期限错配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只有解决短期负债用作长期资产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商业银行的错配问题。

2.风险转化问题。从金融的角度分析,中央银行和银保监会的责任更多的是侧重于对风险的监管。从理论上来讲,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体部分应该是商业银行本身,所以商业银行应该着重于银行内部的发展和调整,在运营过程应该及时关注央行(尤其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预期,跟踪通胀数据、失业人口数据等前瞻性指标,充分预测未来货币政策转向节点,对货币市场松紧程度做准确预判,并采取相应办法降低外汇敞口。在商业银行的运行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前防范流动性风险。

3.客户基本管理意识欠缺。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币汇率的波动频率和幅度也在不断增大,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有很大影响,加大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发生的概率。再加上客户由于对汇率风险管理意识欠缺,对于汇率风险防控认识不足,所以,在当前这种经济体系下,客户应该加强风险中性意识,灵活运用商业银行提供的衍生产品工具,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

4.银行资金流失。从我国目前的发展来看,商业银行外币资产业务主要是各类贷款或贸易融资,受国内外因素影响,更易造成信贷资产质量偏低,商业银行资金沉淀严重,严重时导致商业银行资金无法正常运转。再加上因为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日趋常态,供求决定汇率走势,对客户管理汇率提出新的挑战,目前外贸客户普遍没有树立风险中性的管理理念,未来偿付货款存在汇率因素导致汇兑损失的风险,在这种经济压力下,容易形成不良贷款,导致银行内部的坏账增加,很多资金得不到收回,造成银行资金的流失,这对于资金的正常流动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商业银行对外币流动性风险的控制。

5.操作风险。从商业银行内部的管理和运行上来看,商业银行由于盈利性和安全性的矛盾,使得流动性风险在银行的整个经营活动中加剧,不利于商业银行的长期健康发展。所以这就要求商业银行需要提高对内部结构的管理和控制,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目前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对于外币流动性风险防控缺少切实可行的应对机制,商业银行的内部结构和管理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商业银行发展的要求。所以,要求各大商业银行加强自己内部的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把流动性风险控制作为制定相关管理规范的前提,从而减少因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造成的损失。

6.系统风险。商业银行外币流动性存在的系统风险主要来源于各个国家和各个银行之间相关交叉的复杂关系。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商业银行外币业务来说,由于它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导致各个国家各个银行在金融系统之间不断进行交叉,相互之间形成债权和债务关系。例如,如果一家银行之中出现了支付困难,有可能会引发连带关系,引起其他各国和其他银行之间外币流动性的危机。而且通过各个银行之间的清算系统,快速地传递开来,导致外币流动性风险的扩大及不可控制,不利于对于外币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二、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外币流动性风险管理

1.完善资本市场促进金融发展。随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推出以人民币债券为押品的外币回购业务,外币流动性管理工具逐渐完善,但由于外币货币市场规模相对较小,资金融出方主要集中在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头部城商行,受外币授信额度限制、季末监管风险资产考核等因素,外币流动性管理压力不减。所以想要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外币的流动性,首先要做的是完善资本市场,活跃金融市场状态,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带动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进一步促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兴盛和繁荣。

2.优化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优化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是提高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视,树立流动性风险危机意识。在当今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下,商业银行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和政策规范等措施,具有预见性的控制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流动性风险。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商业银行也会受到内部或者是外部多种因素的干扰,进而可能会出现更大的问题。所以需要相关管理人员着眼全局,统筹把握,结合金融市场流动性现状和银行自身外币资产负债规模,在优化自身的基础上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保障商业银行工作能够顺利运行。

3.优化风险管理制度。想要降低商业银行外币流动性风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优化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对于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有重要的作用。好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可以起到保障作用,良好的风控文化能够避免商业银行内部的失效风险和合规风险,并可以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保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按制度操作,避免发生没有相关制度而引起的操作失误。良好的管理机制,还能够起到引导作用,使商业银行在不断地实践中找到收益和损失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可以有效地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4.提高商业银行经营能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迅速增长,各大商业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日渐激烈,针对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同行业的竞争和银行渠道的多元化,传统的银行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于商业银行的要求。所以在新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应加强自身的运营服务能力,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推行新的运营模式是增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这也是一项庞大的工作,绝非短时间能够完成的,但是在同质化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商业银行运营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银行的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5.丰富外币流动性管理工具。近年来,很多商业银行实行了“集中经营、统一管理”的外汇资金管理政策,由总行统一负责监测并调节全行外汇资金的流动性。但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体部分应该是商业银行本身,商业银行应该综合考虑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情况、利润情况和货币利率等多种因素,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丰富外币流动性管理工具,为降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提供保障。

6.加强本外币一体化操作进程。在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今天,只有实现本外币的协同发展,在国际贸易全球化、国际化的进程中,商业银行才能在服务实体经济、回归本源的角色中稳步推进。在商业银行的内部结构中,应该利用商业银行内部已有的客户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外汇客户信息的入库管理,加强对本外币在本商业银行进行信息融合处理,从根本上促进本外币客户信息的全面管理。在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外币业务的办理效率,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下,由于各地方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各大商业银行并没有在所有的基层银行设立专门的国际业务部门,有的基层网点虽然设立了国际业务对接窗口,但是由于外汇人员流动性大等原因,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外币业务的开展。

结语

在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今天,要想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一方面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增强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措施和宏观调控。另一个方面各个商业银行也应该着力改善商业银行内部外币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建立完善明确的外币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和流程,提高自身对于风流动性风险的应对能力。加强和完善外币流动性风险管理可以保障我国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促进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对于国民稳定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外币流动性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美联储“顺潮”降息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中小银行外币清算困局与应对
外币清算困境与未来发展
外币清算变局
金融系统多维度流动性间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三元VAR-GARCH-BEEK模型的分析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