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美文学课多模态教学模式策略研究

2021-08-10郭文正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英美模态文学

郭文正

平顶山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影响之下,在校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发生了改变,在英语学习方面很多学生不重视人文理论课程的培育,导致英美文学之类的理论课程被边缘化。英语教学工作者要有意识地改变这一现状,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视角之下,打造多模态教学生态系统,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多个感官的共同配合,组织多维度的英美文学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改变学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扎实打好语言基本功,拓宽英语文化视野,同时站在英美文学教学自身的角度,也要拓宽学生受众,在专业、非专业两个领域得到学术发展。本文围绕着英美文学课多模态教学模式展开论述。

一、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应用优势

(一)概念。在研究过话题之前,我们首先要解释何为多模态的教学模式。多模态的教学模式由来已久,这个概念指的是由多个模态共同构成的综合体,它的理论根基站在现代是发源于构建主义理论,但追溯远古则可以追寻到四世纪的古希腊时期,那时斯多葛学派重视声音特征的体现,在古代修辞文学中,提倡把姿势、表情、动作等多种辅助手段共同运用在演讲中,提高演讲的效果。也可以认为所谓的多模态指的是人类多个感官和外部环境之间采取不同的方式产生互动,构成了听觉模态、嗅觉模态、触觉模态等,如果能够运用到两个以上的感官,则可以被称为多模态,单个感官则被称为单模态。站在教育领域,多模态教学理念已经经过了一定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术体系。但是在我国,对多模态教学方式的研究还处在萌芽阶段。在英语教学领域,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加入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读写能力,拓宽英语教学的选择路径。当前多模态教学理论已经被渗透在词汇、翻译等多个板块的教学中,然而该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运用尚处在探索阶段,成熟的教学理论研究尚不多见[1]。

(二)运用优势。将多模态教学模式运用在大学英语英美文学的教学中具有诸多的优势,站在模态构成的角度来说,文学作品是由文字符号组成的。如果单个拆分来看,它们是由单模态形式组成的信息体,这些信息体中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官,如果能够将它们结合起来,则会使英美文学具有多模态的特征表现。要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就要把单模态扁平化的信息传输模式变成多模态的立体化模式,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多个符号资源实现协同配合,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第一个方面,多模态的教学形式能够对英美文学展开多元化解读,突破传统英美文学的教学框架,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方式采用逐字逐句的方式分析文本大意,对作者的生平背景加以解读,这种模式过于关注语言符号,却没有注意到非语言符号的价值[2]。英美文学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一定是立体、多元化的,同时,不同的教学元素能够在思维空间中互相配合,共同发挥作用,让文本含义的解读更加准确,又可以调动学生多个感官的共同参与,让学生从多个渠道获取阅读知识;第二个方面,多模态教学形式的构建有利于打造身临其境的教学场景,对文学画面加以再创。特别是针对一些历史悠久的文学著作,多模态教学形式能够让作品凸显现代价值,缩短现代和古代的审美距离;第三个方面,多模态教学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使用能够丰富课堂活动形式,有利于展开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图像、动画、色彩等多种元素符号广泛分布在学生的生活中,这种不受时空影响和限制的元素能够和英美文学的解读交相呼应,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意选择切入点,比如电影、画作、歌曲都可以作为语境切入的端口,提高了教学的自由程度。此外在教学结束之后,多模态教学模式的使用能够结合结果评估和过程评估两大板块,更加客观公平地反映学生动态的学习过程,从整体的角度提高学生对多元化知识的解读能力。

三、打造英美文学课多模态教学模式的策略和建议

(一)巧用信息技术,构建多模态课堂模式。对于多模态教学模式的使用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和支持。教师要广泛吸纳网络资源平台的优势,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英美文学课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时间自由的安排,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大于1/3,也可以结合分组学习的模式,利用多样化的形式参与教学的形成性评估。同时,多模态教学模式要关注英美文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也可以制作PPT详加讲解,整个学习过程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实现课内外知识相结合的思想,对阅读文本的相关资料加以查阅,综合表达文献观点[3]。教师在课内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看法,通过师生交互鼓励多模态模式顺利运行。这样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多个感官共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多模态的结构扩大课堂信息的容量,让学生积极发挥参与意识,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展开协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辩证能力。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打造多模态的教学情境需要调动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打造界面直观形象的教学氛围。音频、视、文字等多种教学载体共同加入,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调动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让单调的英美文学文字作品转化为立体具体形象的图片和声音。比如教师在讲解英国启蒙运动时期的英美文学作品时,就要利用文字模态结合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学内容要包括1688年革命、英国社会文化风俗,必要的时候还要结合法国的启蒙运动共同展开教学,这时文字模态起到主导的作用,如果能配合PPT课件将能加强学生的视觉冲击力,加深文字的表述力度。又比如在讲解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时,教师可以利用影视作品中呈现的沙翁戏剧片段让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共同调动,共同加深学生对文字模态的理解和认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处在多模态学习情境中,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之下文学作品的正确解读方式,在课堂形式上也可以通过及时的探讨、辩论、补充和修正等方式论证问题,把有关的信息知识点详加讨论,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英美文学作品加强理解的透彻程度,发挥多模态教学模式产生的多方位沟通效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能够进一步的思考阅读文本,拓宽视野和眼界,发表具有创设性的意见,亦或是和同学老师相互交流,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辩证能力,在不同时间、空间中发挥主动学习的能动性。

(三)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设计教学形态。课堂的时间是短暂而宝贵的,英美文学教学最主要依靠的也就是课堂的一个小时,因此教师要学会对教学内容和活动加以设计和安排,这部分的内容可以分为课内课外两个环节加以讲述。在课内环节,多模态教学模式要注意加强情景体验感,缩小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通过教师的明确指导,把握课程的教学方向,这一点多模态教学模式可以和浸入式教学相互结合,教师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践的渠道,让学生亲身参与多模态互动,构建有意义的多元学习题。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作品内容和题材的不同加以专题化讲解,确定教学模态的强度,设计模态互动过程的比重,结合不同的模态强度分清听觉、视觉、触觉等各个不同模态的主次关系,在戏剧、歌剧、小说这些不同英美文学的教学中要突出不同模态的侧重点,不能一概而论,否则会造成课程重点不突出,比如针对一些故事、小说类的文学载体,可以让听觉模式成为高强度的状态,而对于一些歌舞剧、戏剧的文学体裁,则可以凸显视觉模式的权重,这样的安排方式会让课程有亮点、有特色,主次分明,相得益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按照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小组设置教学活动,比如以比赛的形式筛选文学专题和材料,用声音、图像、表演等多种模式再现文本,既保证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又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集中解决主要矛盾,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课外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课余生活的交际圈输入更高频的多模态教学,对于一些由于课堂时间限制未能来得及展开的重点和难点要利用课外环节加以呈现,比如举办英美电影交流会和英美文学作品品评会,这些活动可以综合多种传播要素,拉近学生和英美文学作品的距离。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加强多模态教学中各种类型资源的立体合作,科学设计多模态PPT,同时要注意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这也是多模态话语的表达形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能收获意想不到的多模态效果,提高与美文学教学的投入产出比。也可以利用多媒体APP加强线上平台的互动,比如创立英美文学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相关主题的作品品评和研究读物,在学生的学习生活领域打造立体环形的动态化、多模态教学形式。

结语

综上所述,英美文学课多模态教学模式的运用要巧用信息技术,构建多模态课堂模式,展开协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辩证能力,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设计教学形态,全面提高英美文学的教学实效性。

猜你喜欢

英美模态文学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我们需要文学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英美文学在英语教育中的渗透路径探究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我与文学三十年
日版《午夜凶铃》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