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电能计量误差成因及解决措施研究
2021-08-10丁兆
丁 兆
苏州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张家港分公司 江苏 苏州 215600
前言:在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不断提升,从而使得我国电力行业得到飞速发展。电力企业在经营与发展中,电能计量装置的地位与作用越发突出,其精准与否将直接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对电力系统电能计量误差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寻找降低电力系统电能计量误差的措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电力系统电能计量误差成因分析
(一)电能计量装置使用缺乏规范性。从当前电力企业电力装置使用状况来看,其存在操作不规范的状况,从而使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有所增大。在实际的工作期间,电能计量工作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工作人员电能计量装置操作不规范。例如相关人员在对有功电能开展计算工作时,相关人员对电能大小记录通常是运用三相三线电路,但是运用此方式通常会使电流表发生电流回流问题,并且会由于三项负荷不平衡从而使零序电压状况的发生,若依然采取此方式对电能进行供应,必然会导致电能表所显示的实际参数与真实消耗功率总量间误差值较大,从而使电能表计量数据误差值较大。除相关人员操作行为缺乏规范性外,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对电能表安装工作存在极大影响,从而致使电能表安装往往会存在一定问题。在实际的安装工作中,绝大部分员工都是借助自身的工作经验开展相关工作,并没有对相关安装规范进行严格遵守,从而导致电能表安装工作存在一定的技术误差,进而对电能表计数的精准性大大降低[1]。
(二)受外部温度影响严重。在开展电能计量工作时,其通常会受到电流大小、温度、电压大小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使电能计量工作往往会存在较大的误差。通过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得知,在电能表正常运行过程中,若外部环境温度突然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那么必然会对电能表计量的精准度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党外部线路电流与电能表内部电流间存在误差时,必然会使电能计量数据发生一定程度的偏差,进而会产生电压不良波动问题的出现,此种问题与电流误差问题几乎具备相同的问题表现形式。一旦外部线路电压与电能表中电压存在差异时,极容易使电能表的滑轮转动发生一定程度的误差,从而使电能计量数据精确性大大降低,造成误差现象的出现[2]。
二、降低电力系统电能计量误差的措施
(一)科学的设置电流互感器倍率。相关人员要及时对计量装置回路的实际运行状态以及电流互感器的倍率大小进行检查,从而最大程度避免人为性操作错误降低电能计量数据的精准性。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加强对计量回路装置以及电流互感器倍率大小检查工作的重视,要及时精确的开展相关检查工作。在供应电力期间,部分用户通常会对电流互感器进行更好,往往将其换成一个倍率较大的,从而使电能表计数大小得以降低,甚至部分用户还会在原有的互感器铭牌上对新安装的大功率电流互感器进行安装。针对此现象,电力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电力计量工作时,不能仅仅对互感器铭牌参数进行关注,还需要对电能表进行一定程度的检测,从而观察铭牌中所标注的参数是否有实际的费率相符。此外,相关人员要对电流互感器系统内部的线路开路状态以及回路进行充分检测,并且要对连接线方面的准确性以及二次端子的极性条件进行充分的检测与判断,从而使接续线路断开以及不良调换设备等不良问题得以有效避免,从而使电能表的计量误差得以有效降低[3]。
(二)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开展安装工作。若想使电能计量误差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相关人员在对电能表装置进行安装时,必须要对相关规范进行严格遵守。在选择电能表类型时,需要优先对稳定性更高以及先进性更强的电能表进行选择。从电能表角度而言,在互感器选择方面其具备极强的作用,相关人员尽量对复合式电流互感器进行选择,主要因为其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具备较高的承载能力,从而使其在额定符合条件下,进而可以对电能计量精准性进行最大程度的保障。相关人员在开展实际的安装工作时,需要对电力系统的整体负荷状态进行充分考虑,要以此为基础,选择合适的互感器类型,进而保障早额定负荷工作环境中,互感器设备得以稳定运行。相关人员在对电能表进行安装工作时,必须要及时开展相关检测工作,要准确测定电流量的稳定性,从而使电能表的精确度得以有效提升。相关人员需要对二次工作回路以及专用的电能计量装置进行设置,并且要区分测量和保护工作回路,要最大程度避免共用两种不同回路的状况发生。在对电压互感器二次导线压降工作进行开展时,需要对相关的操作标准以及技术标准进行严格遵守,并要合理选择二次回路的钢导线型号,从而保障电能表装置可以稳定运行[4]。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电力测量工作,电力企业可以对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实际运营效果进行细致全面的了解。与此同时,也可以为电力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丰厚的数据支撑。因此,相关人员在开展电力计量工作时,需要积极采取科学的设置电流互感器倍率、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开展安装工作等措施,从而使电能计量误差得以最大程度的降低,使电能计量工作的精准性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