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用药分析
2021-08-10宋晓冬
宋晓冬
(江苏省泗洪县城西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 泗洪 223900)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对肝功能有着一定程度的损伤,且具有传染性[1]。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数量比较多,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输血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感染风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核苷类药物、干扰素类药物等。核苷类药物通过对乙型肝炎聚合酶逆转录酶结合位点的竞争性结合,抑制逆转录酶活性,以此阻止病毒复制,临床应用十分普遍。对于干扰素类药物来说,主要就是提高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免疫应答与抗病毒蛋白功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2]。基于此,本文以在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药情况。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在我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选取时段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其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56例;最小年龄为17岁,最大年龄为85岁,平均年龄为(57.23±3.58)岁;最小体质量为40kg,最大体质量为81kg,平均体质量为(54.21±3.52)kg;最短住院时间为2天,最长住院时间为30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5.24±2.57)天。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用药情况,如用药种类、联合用药情况、用药频度与药物利用指数。
口服抗病毒药物主要有恩替卡韦分散片;拉米夫定片;阿德福韦酯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替比夫定片。
其他口服药物主要有扶正化瘀胶囊,;扶正化瘀片,复方鳖甲软肝片,当飞利肝宁胶囊,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复方甘草酸苷片,五酯软胶囊,熊去氧胆酸软胶囊。
注射剂类药物主要有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舒肝宁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苦黄注射液,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1.3 观察指标
用药频度=用药总剂量/日剂量,用药频度越高,表示药物使用频率高;药物利用指数=用药频度/用药时间,药物利用指数≥1表示用药不合理,药物利用指数<1表示用药合理。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属于强效应;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明显改善,属于中效应;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有所改善,但效果并不明显,属于弱效应;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基本未变,属于无效应;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向坏的方向发展,属于负效应。
2 结果
2.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药种类及联合用药情况对比
120患者中,口服抗病毒药物者90例,其他口服药物者40例,注射剂类药物者50例;单一用药者60例,联合用药者60例。
2.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药频度与药物利用指数对比
对于口服抗病毒药物而言,主要包括拉米夫定片、阿德福韦酯片、恩替卡韦分散片等;针对其他口服药物来说,主要包括扶正化瘀胶囊、复方鳖甲软肝片、当飞利肝宁胶囊、水飞蓟宾葡甲胺片等;对于注射剂类药物来说,主要包括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等,详细数据见下表所示。
表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药频度与药物利用指数对比
2.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120例患者经治疗后,强效应者29例,占有比率为24.17%;中效应者57例,占有比率为47.50%;弱效应者27例,占有比率为22.50%;无效应者5例,占有比率为4.17%;负效应者2例,占有比率为1.67%。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给予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等治疗[3]。本文研究表明:对于口服抗病毒药物而言,主要包括拉米夫定片、阿德福韦酯片、恩替卡韦分散片等;针对其他口服药物来说,主要包括扶正化瘀胶囊、复方鳖甲软肝片、当飞利肝宁胶囊、水飞蓟宾葡甲胺片等;对于注射剂类药物来说,主要包括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等。由此可以看出,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核苷类药物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中成药应用也十分普遍。
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应用核苷类药物时,停药后会出现明显的反跳情况,同时也会出现耐药现象,需要更换或者加用其他药物,以此提高抗病毒效果,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进一步减轻肝细胞炎症与纤维化,减少或者延缓肝脏失代偿,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强效抗炎治疗,能够明显降酶,快速退黄,以此减轻肝脏损伤,进一步达到抗病毒目的。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联合应用核苷类药物与干扰素类药物的时候,临床效果更加确切[4]。对于核苷类药物来说,主要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3~5环节予以抑制,对其他复制环节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而干扰素能够对患有代偿性肝脏病变发挥作用,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在二者联合应用的时候,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风险。
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应用中药或者中成药的时候,主要发挥清热解毒、退黄的功效。通过扶正补益类药物的应用,能够显著减轻炎症反应,减轻乏力等症状,同时有助于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通过软坚散结类药物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肝纤维化程度,延缓肝脏病变进程,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对于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来说,应对患者病情变化予以密切观察,并叮嘱患者进行适当锻炼,叮嘱患者注意作息规律,以此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保持机体与病毒处于平衡状态,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中,核苷类药物应用十分普遍,以拉米夫定片、阿德福韦酯片为主,此外,注射剂类药物应用也较为广泛,用药较为合理,值得临床借鉴与应用。然而,本次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研究对象选取数量比较少、区域范围比较小等,使得研究结果无法代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药治疗的所有情况,因此,应适当增加研究对象数量,扩大区域范围,以此提高研究结果准确性与全面性,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药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