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与外敷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疗效
2021-08-10郭飞
郭 飞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湖南 郴州 423000)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主要是因为胆道结石、炎症等造成的胰管梗阻、胰液外溢、胰黏膜屏障受损以及胰腺组织自我消化。患者发病后可表现出腹痛、腹胀、恶心和呕吐以及体温升高等,需要及时治疗,以免造成炎症扩散,进一步加重病情[1]。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起病比较急、病情进展快,容易对患者多个器官形成累及,引起器官功能障碍及不全,威胁患者生命。常规西医疗法可以起到降低胆道压力、接触胆道梗阻、抑制炎症急需扩散以及发展等作用,但是对于已经发生炎症的和局部感染的周围组织而言,无法获得立即缓解,因此治疗效果不够理想[2]。中医理论认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与人体多器官蕴积了热、湿、瘀、毒有关,造成了人体脾胃失和、肝胆疏泻失常,所以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时候应该从清肝利胆、通腑泻下方面入手,采用中药内服与外敷联合西医疗法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最佳的临床疗效,标本兼治,快速缓解疾病症状、恢复体征。本研究通过对比7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探究了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治疗中实施中药内服与外敷联合常规西医疗法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数78例,按照治疗方案差异进行分组,对照组纳入39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区间26~72岁,平均年龄(40.15±2.15)岁,发病时间3~10小时,平均(4.35±1.28)小时。观察组纳入39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1例,年龄区间26~71岁,平均年龄(40.06±2.33)岁,发病时间3~10小时,平均(5.05±1.10)小时。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均符合《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3]中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属于肝胆湿热证。同时符合西医对该病的诊断标准。(2)患者年龄>18周岁。(3)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晰,可主动配合检查、问诊以及治疗。(4)患者对本研究的内容、方式、开展时间知情并同意,自愿参加研究。(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排除标准:(1)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2)肿瘤患者;(3)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痛、腹胀等相似症状;(4)治疗方法不耐受或者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1.2.1对照组
西医疗法实施于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血常规、大小二便检测、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确诊,给予患者吸氧、体液复苏、持续胃肠减压以及镇痛治疗,针对实际病情合理开具处方用药,必要时行ERCP手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用以缓解胆道压力,解除胆道梗阻。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医疗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内服与外敷疗法。内服中药选择消炎通腑汤,药方主药有:黄柏、忍冬藤、虎杖各20g,蒲公英、赤芍药、车前子各15g,薏苡仁30g,大黄(后下)9g,枳实、延胡索、川楝子各12g,另加丹参10g、川芎8g、黄岑、栀子、红花以及黄连各10g,一同洗净后用水煎服,水开后继续煎煮15分钟去药渣取液,早晚各一次,进行胃管灌注,灌注后需夹闭胃管2小时。使用消炎散进行中药外敷治疗,消炎散制作由黄连、生大黄、黄芩、柴胡、延胡索、莱菔子以及白芍各25g以及50g芒硝混合而成,研磨成粉末状后加入蜂蜜调和为粘稠状,敷贴于胰腺体表皮肤处,每隔一天外敷一次,每次2小时。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为:(1)显效:患者疾病症状彻底消失、炎性因子水平恢复正常;(2)有效:疾病症状有所缓解,炎性因子得到有效改善;(3)无效:未达到显效与有效标准。
对比两组症状消除时间,包括体温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排便恢复时间以及腹胀消失时间。
对比两组血清TNF-α、PAF、ICAM-1含量在治疗前后的改变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得到的数据全部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达,并进行t检验判定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使用数(率)的形式代表,用卡方检验判定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39)
2.2 两组疾病症状消除时间比较
两组疾病症状消除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疾病症状消除时间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PAF、ICAM-1含量水平比较
两组血清TNF-α、PAF、ICAM-1含量治疗前后的变化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PAF、ICAM-1含量水平
3 讨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一种外科门诊十分常见的急腹症,起病急、进展快、易复发,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目前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研究尚处在研究进展阶段,具体病因不明确,认为与结石和炎症反应等有关,引起胰液流出受到阻碍,造成胰管高压、胰液反流等。有研究表明[4]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发病后,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无法有效调控免疫炎性反应,使得炎性反应持续进展并加重。TNF-α作为炎症始发因子在胰腺炎发病期间会出现明显的含量增高,同时会对ICAM-1粘附分子产生作用,促进其与白细胞特异性受体发生结合,使得白细胞穿透内皮细胞达到炎症反应位置,参与到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过程中。PAF含量升高会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损伤介导内皮细胞,进行造成了胰腺微循环障碍,可引起血栓,胰腺损伤加重[5]。单纯的西医疗法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上的效果已经得到证实,但是依然不够理想。联合中药内服及外敷可以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病机上入手,进行针对性、对症治疗,在多种中药功效联合作用下起到肝胆疏泻、活血散淤、清热解毒功效,并且可以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对抗炎症反应,整体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疗效97.44%,相比于对照组84.62%优势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恢复排便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治疗后的血清TNF-α因子、PAF因子以及ICAM-1因子均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综上所述,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治疗中实施中药内服与外敷联合常规西医疗法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缩短疾病症状消除时间,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应该进行临床推广与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