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伐普坦片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2021-08-10张帆
张 帆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重庆 404000)
在当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产生威胁,且使之生活质量下降。心力衰竭作为临床相对典型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可根据病情进展分为急性和慢性。所以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在多种原因的引导下,导致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所形成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1]。通常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采取常规对症治疗,且具有一定的效果。然而部分患者在经过对症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明显变化,此时临床将其称为难治性心力衰竭。顾名思义,难治性心力衰竭,相对于慢性心力衰竭而言,治疗难度更大。通常,临床会对这类患者采取抗心衰治疗,其以改善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为主。在治疗中,会涉及到长期且大剂量的利尿剂使用,在早期患者尿量或会改善,但使用时间较长,个体很容易出现“利尿剂抵抗”的现象,从而使得治疗工作受限[2]。本次研究结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就其运用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收治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择取110例资料完备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在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根据顺序先后进行分组,来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入院在前的55例患者为对照组,男女患者各有32例、23例,年龄区间32~78岁,平均年龄(64.12±6.53)岁;入院在后的55例患者为观察组,男女患者各有30例、25例,年龄区间31~79岁,平均年龄(64.27±6.21)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关于难治性心衰的诊断标准[3],即:(1)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标准;(2)经过积极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改善。患者无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缺损。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
1.2 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全面检查。
对照组在确诊后,对患者采取常规抗心衰治疗。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控制饮水量、使用血管扩张剂、改善肾脏灌注、心脏容量负荷减轻等措施。
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抗心衰+托伐普坦片联合治疗。选取生产自浙江大冢制药有限公司的托伐普坦片,以15mg/d的初始剂量来进行用药。在使用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如果尿量增加不明显,则可适当的增加剂量,至30mg/d。如果患者的血钠含量过高,可适当的降低用药,7.5mg/d。
两组患者持续用药2周。
1.3 评价指标
1.3.1疗效评价
在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提高2个等级以上,则为显效;在患者治疗后,症状与体征相对改善,心功能提高1个等级,则为有效;在患者治疗后,症状与体征无变化,或者恶化,则为无效。
1.3.2指标观察
以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行检测的方式,来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NT-proBNP水平(BNP)与左室射血分数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从治疗总有效率上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观察比较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BNP水平和LVEF改善明显,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下表。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从本质上来说,难治性心力衰竭就是慢性心力衰竭在常规治疗方案下无明显变化甚至病情加重的一种形式[4]。这种疾病的持续存在对个体的心功能造成极大的损伤。因此,近年来的临床工作中,对于该种疾病的治疗较为重视。通常,难治性心力衰竭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利尿剂抵抗。在常规抗心衰治疗中,以多巴胺、呋塞米等药物为主,其能够改善机体钠和水的排出状况,增加利尿、降低低血钠症的可能。但在作用到一定程度后,个体或会出现血容量不足,低血压的诱发可能性较高。托伐普坦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其虽然利尿,但不会激活RASS,从而使得机体症状得以缓解,且不易产生副作用。在江承欢等人[5]的研究中,其常规抗心衰治疗和联合治疗患者各持续用药1周,其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37%,对照组为60.00%.这与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80.00%和61.82%存在一定的一致性,结论可靠。
综上所述,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时,以常规抗心衰+托伐普坦片联合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