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闪电之耀亮:追忆北大红楼里的百年风云
2021-08-10王慧
王慧
北京大学红楼位于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原为北京大学校部、一院(文科)、图书馆所在地,始建于1916年,1918年落成。全楼主体以红砖砌筑,红瓦铺顶,故称北大红楼。
北大红楼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是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五四运动的重要策源地;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地,对推动全国范围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1961年,北大红楼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3月,北京市将北大红楼列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进行保护修缮。6月29日,“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正式对外开放。本次展览对图书馆主任室、文科学长办公室等6处旧址进行复原,展出图片958张(含文字版、表格、地图),文物(含实物、文献、档案等展品)1357件,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北京革命活动的光辉历史,公众可参观分布在3个楼层的67个展室,沉浸式感受百年红色记忆。
本次展览按照革命活动发生的时间分为6个部分。包括经历近代各种力量救亡图存探索的失败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唤起民族觉醒,构筑新文化运动的中心;高举爱国旗帜,形成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播撒革命火种,打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酝酿和筹建中国共产党, 铸就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经历近代各种力量救亡图存探索的失败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近代以后,在西方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屈辱命运,无数先进分子和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领导责任,落到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身上。
唤起民族觉醒构筑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未能在救亡图存的探索实践中得到彻底改变,中国革命必须有新的领导,必须走新的道路。从“新文化运动的发端”“新旧文化交锋”“北京进步社团涌现”3个单元,介绍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启蒙运动,有力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新文化运动像一声春雷惊醒了整个时代,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齐集北大红楼,凝聚成一支进步的社会政治力量,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举爱国旗帜形成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失败”“北京爱国学生运动”“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4个单元,重点说明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的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转折点,这一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播撒革命火种打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播火者李大钊”“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青年毛泽东在京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推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6个单元介绍了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以北大红楼和“亢慕义斋”为主要基地,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各种学说、思潮进行比较和论争,深入工人群众,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巩固和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酝酿和筹建中国共产党铸就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共产国际代表来中国”“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北方各地党团组织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北京早期党组织”“北方革命事业的蓬勃兴起”6个单元介绍了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陈独秀等积极发动和组织工人群众,发现和培养党的骨干,推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酝酿和筹备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从此中国人民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本次展览复原的“第二阅览室”“文科学长办公室”“北京大学图书馆”几处旧址成为公众热衷打卡的地方。
第二阅览室 是毛泽东1818年10月到1919年3月,在图书馆担任图书馆书记,登记新到报刊和读者姓名,管理15种中外文报纸。毛泽东在这里结识了李大钊同志,并在这里最早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熏陶。
文科学长室 1917年1月,陈独秀接受蔡元培的邀请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秉持“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宗旨,对北大文科进行改革。同时,陈独秀将《新青年》编辑部从上海迁到北京,实现了“一校一刊”的结合。借助北大这一文化思想阵地,《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传播新文化、新思想,成为引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高地,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从而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1918年10月,陈独秀搬到这里办公。同年底,他在办公室里召集李大钊、张申府、高一涵等,议定创办《每周评论》。《每周评论》创刊后,与《新青年》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对五四运动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成为五四时期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刊物。
图书馆主任室 1917年12月,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1918年北大红楼建成后,至1922年12月,李大钊在此工作。
李大钊办公室常常聚集着校内外进步青年。李大钊向他们介绍、推荐传播新思想的书籍,共同讨论、研究各种新思潮,其中就包括马克思主义。在李大钊的影响下,许多进步青年如邓中夏、高君宇等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走上中国革命之路,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骨干力量。
五四运动后,这里曾多次举办座谈会,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的辩论,筹划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李大钊在这里会见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研究酝酿成立共产党。10月,李大钊在此发起成立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取名“共产党小组”,李大钊为小组负责人。
据张申府回忆,主任室设在东南角上的两大间。从此,那两间房子也就成了这时新思想运动的中心、大本营。谈到五四,谈到中国的革命,是绝不可以忘掉那个地方的。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中国共产党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面向未来,面对挑战,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结束语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踏着先辈的足迹,高举信仰的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