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纵话诗词“君”字情

2021-08-10

环球慈善 2021年9期
关键词:李煜友人诗人

“君”是汉语常用字,始见于商代,古字形从口、从尹,尹代表掌握权力者,口代表发号施令,后世便衍生成帝王之称,指一国之国君。随着汉语的发展演变,“君”也逐渐成为一种敬称,犹如我们今天所说的您。父母、兄弟、夫妇、友人之间,皆可以君相称。以君作为抒情表意的寄托,也成为古代诗词中普遍的语言现象。千百年来,古代诗人常用君字表爱情、写友情、抒豪情、叙幽情、述乡情。

“君”字表爱情。

宋代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是一首灵秀隽永的爱情诗。开头两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以重叠复沓的句式,刻画了一位翘首思念情郎的深情女子。此处的君,是情郎。“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紧承前两句,写的是思而不得,离恨满怀,既有率真热烈的民歌风味,也有含蕴深婉的诗家笔墨。“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则更进一步,既祈望水之能休,又怨恨水之不休。江水永流,犹如相思永隔。“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末尾两句,是情感的升华。女子的真挚恋情,渴望共鸣,期待回应。她所求无他,只要有一颗心与之心心相印。江水不息,相思无已。君心似我,定不相负。这便是那位深情女子的坚定与决然。汉乐府民歌《上邪》更是语出惊人,“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开头的一句“上邪”先声夺人,天地可见一片赤诚之心。接着女主人公说出了忠贞爱情的自誓之词,她连用五件现实中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对爱情的生死不渝,这种火辣辣的深情奇想,撼人神魄,这是对她心中的“君”有多么深爱才能如此起誓呀。这种纯粹与炽热让人充满向往,被后人誉为“短章中神品”。

“君”字写友情。

唐代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这是一首写给友人的劝酒诗。当时,李白和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老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作客。三人是可以诗酒唱和、谈天说地的朋友。此处的“君”,是知己,是挚友。李白天赋才华,酒入豪肠化作诗魂,信手拈来皆佳句。其诗洋洋洒洒,气势磅礴,其情气势豪迈,热烈奔放。三人饮酒放歌、恣意畅快,读之不禁为其所感染。“君”这一个字,既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温文尔雅,又洋溢着中国风范的浩然正气,王维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渭城客舍,朝雨细细,垂柳青青,两位朋友举起了送别的酒杯,虽然知道此行是西北边疆路途遥远,但王维并不悲观,而是以轻快而又富于希望的语气劝酒,说得不多,而蕴含的深情朋友都能感知,两人一切尽在不言中。高适的送别又别有风味:“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久别重逢,随即再次天各一方,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惟有勉励能给人力量,雄壮而不苍凉,这种与君相交中流露的情绪凝结成诗句,正是标准的盛唐气象。

“君”字抒豪情。

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写出了边疆将士征戍生活的艰苦与动荡,将士之激昂與豪爽也可见一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写的是将士们在短暂的筵席上畅饮和劝酒。此处的“君”,敬指对方。整首诗具有丰富的画面感,伴随着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兴致飞扬,你斟我酌。醉意微醺之时,有人想停杯罢饮。这时隐约听见座中便有人高声叫道:“醉了就醉了,谁也不必笑话谁。自古以来,将士们在沙场上征战厮杀,有几个人能活着回来呢?与其拘于小节,倒不如开怀畅饮呢!”全诗语言明快自然,节奏跌宕起伏,情感奔放热烈,具有盛唐边塞诗的鲜明特色。

要说豪情,总想到诗仙李太白,他晚年时,遭遇大难被流放夜郎,刚遇大赦,又骤逢故人,所以惊愤交加,写下《江夏赠韦南陵冰》,语出豪言:“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笔势奔放恣肆,直泻而出,作为朋友我们惺惺相惜,皆理解怀才不遇的痛苦。“鹦鹉洲”是因东汉末年作过《鹦鹉赋》的祢衡被黄祖杀于此洲而得名的。还留它作什么呢?“大济苍生”“四海清一”的抱负除了君以外,谁又能懂?

“君”字叙幽情。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南唐词人李煜《虞美人》中的句子。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绝命词。此处的“君”,是自喻。李煜作为南唐国君却不通政治、不管国事,而是终日沉迷于诗词书画和儿女情长。其词多幽情丽句,音律谐美,绮丽柔靡,造诣甚高,被称为“千古词帝”。亡国之后,词风忽转,格调变得哀婉凄凉。《虞美人》这首词融写景、抒情为一体,对比鲜明,形象贴切,余味悠长。落笔处,亡国之痛痛彻心扉,思乡之愁愁入柔肠,恰如春水生无限,恰如春江流不尽,颇有语尽意不尽之感。如果说李煜的问君摇曳生姿,那王维的愿君便返璞归真,但同样的幽情不尽,“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看似什么都没说,其实什么都说了。红豆别称相思子,传说一位女子在树下盼望丈夫,泪落染树结出红子。此诗在唐代就广为流传,玄宗时宫廷著名歌手李龟年“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经常演唱此曲,听者无不为之动容。相思是什么?说到底,还是一个情字。

“君”字述乡情。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写给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诗。当时,诗人身居异乡巴蜀,妻子(或友人)远在长安,对他十分挂念,写信询问归期。诗人为此写了一封复信。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通过简明的问答,妻子(或友人)盼归,夜雨缠绵,秋池涨满,羁旅之愁油然而生,急归之状跃然纸上。后两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化实为虚,以奇绝之笔,想象自己归去之后,与妻子(或友人)闲坐西窗,剪烛谈心,共忆此景,再叙乡情。寓虚实相生、情景交融之美,于时空交错、回环往复之中。全诗构思新巧,语短情长,令人不禁为之动容落泪。让人还有落泪之思的,是另一次诉说,“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三千里是空间,二十年是时间,短短十个字,即写出了一个人一生的悲哀与离愁,但这种辞乡之恨并未忘怀,一经触发,便如山洪,一泄为快,此时对君千言万语的悲怨,都化作泪水不言而喻。思乡的情绪难以排遣,惟有与君追寻,“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只这么轻轻一问,便表达了所有思乡之意,君自故乡来啊,那就是乡亲,是多么亲切的君。

莫道无情意,相思皆是君。“君”作为一种敬称,在古诗词中可谓是高频词。古代诗人,或写景,或写情,或写意,或写实,唤君一声,真情百出。其中的语言美、情感美,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和赏味。

鲁浩( 作者系河南省纪委监委宣传部副部长)

猜你喜欢

李煜友人诗人
致友人(组诗)
李煜
李煜作品
我们家的小“坑货”
《戏答友人》
《友人伤足有赠》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