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副教授“跳槽”到中学

2021-08-10王攀

环球慈善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学历副教授跳槽

王攀

近日,“如何看待博士副教授去应聘中小学教师”在网上引发热议。该话题源于网友在一份中小学教师拟聘用人员名单中发现了拥有博士学历的重点大学副教授。无独有偶,南方科技大学研究助理教授罗天挚入职深圳一所中学的消息也引发广泛关注。

光明日报:善意看待大学老师执教中学

从人才流动的角度看,一些大学老师执教高中是好事,当以开放心态善意看待人才流动。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就要打造良好的环境,扫除阻塞渠道畅通的壁垒,鼓励尝试、鼓励人才流动到更适合自己的地方去。事实上,中学教师中也多有奇才。高中老师陈景润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一所春晖中学,汇聚了丰子恺、朱自清、于右任、朱光潜、李叔同、夏丏尊等在中国文化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家。而前几年,中学特级教师王崧舟跳槽至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担任教授,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对年轻教师的培训。人们选择职业时,薪资待遇是重要衡量标准,但与职业的匹配程度和是否发自内心的热爱当是首要考虑的。

广州日报:不妨给他们一些掌声

《师说》言,“無贵无贱,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高校副教授“跳槽”到中学,也是让传道授业解惑没有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的“高下”之分。不妨给高学历人才“屈就”来一些掌声。吸引高校教授当教师,基础教育值得。中小学阶段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太重要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见识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学历高、见识广、教学理念先进,对于培养学生也越来越重要。如果高学历人才有志于基础教育,而且中小学校有心、有力汇聚一群知识渊博的教师,为其提供“谈笑有鸿儒”的开放环境,最终的受益者将不只是个别学校或一群学生,而是整个行业和国家教育发展。高学历人才看似“屈就”,实为明智之选。

南方日报:客观看待、正确引导

高学历者投身基础教育,如果他们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别样的学习体验与收获,以渊博的学识浇灌希望的种子,这同样是一种知识上的再生产,应该被肯定。但正如很多人所担心的:“名校博士、副教授这类学霸真的能理解中学生的思维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攀登学术高峰的过程中,高学历者长期钻研精深、复杂的科研领域,一旦他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思维较为简单的中学生,这种长期训练形成的学术思维能否因场景转换而及时作出调整,他们能否成为“教学生学”的好先生,值得怀疑。对于高学历者走进中学课堂这件事,可取的态度当是客观看待、正确引导。

新京报:不是“人往低处走”,不必大惊小怪

对于他的选择,罗天挚自述“周围的很多人也都极为不解。但我特别明白自己的‘归宿,必将会落点基础教育”。他曾表示,在北美做科研的7年时间里,他常常泡实验室、写论文,但这些工作带给他的满足感,远远比不上深中课堂上孩子们的一声“哇!”所带来的快乐。你能说,罗天挚做自己热爱又快乐的事情,难道不是实现自我价值吗?高学历人才选择到中学当老师,主动投身基础教育值得点赞,同样可以培养出优秀人才。大学副教授“跳槽”到中学教书,并不是“人往低处走”,更谈不上人才资源的浪费。对大学副教授“跳槽”到中学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红网:“躺平”也值得尊重,重要的是身心平静

他们“跳槽”的真实原因,也许是他们基于自身科研能力的考量,不想被内卷,选择离开“科研圈”而已。不讳地说,无论他们在“跳槽”之前的高校如何实力不凡,发表多少论文,有过多少课题,那都是过去式。此时此刻,他们只想放弃高校科研、学术的约束机制,去寻找基础教育的安静与平淡。相对于高校而言,中学的教学、科研竞争毕竟要轻得多,许多“跳槽”的高校教师恰恰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弃高校而去。这与中学的月薪高低没有多少关系,重要的是心灵、身心归于平静,用现在时髦的话说,“跳槽”中学是一种典型的“躺平”。

专家观点:不是大材小用,符合教育内在需求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越早期的教育越要有高精尖的人才,而现实的状况是从大学到中小学,教师的知识水平是逐级递减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有一部分优秀的人才到基础教育中任教,从长远来说是符合教育认知的内在需求的。同时,他不认为这是一种大材小用。某个人有高学历、能够在大学任教,但他未必有在小学任教的基本能力。因为这是一个正向的知识增长过程。但是你能做好大学教师,未必能做好中学教师;能做好中学教师,未必能做好小学教师;能做好小学教师未必能做好幼儿教师。因为这不能简单靠知识增长,而是有很多内在的素质要求。

网友跟帖:能在中小学发挥价值就很好

有同为“博士副高”的网友表达了认同:“同为博士副高,如果中小学要我,我也想去。觉得在中小学还能发挥点价值,做点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整天炒菜式地捣腾实验,写paper,看不到实际作用。有时候会想着,国家投入这么多,供着读书,而我又回报了什么,没有拿得出手的。惭愧。”

有网友担心“大材小用”:“我很好奇博士副教授这类学霸真的能理解普通学生的思维吗?反正我高中那会儿挺怕那种自称名校毕业的老师,他们讲课是真的太快了(我学渣我承认),思维也很跳跃。反而是普通本科的老师比较能把知识点讲细致,也比较能理解我们的困惑。”

也有网友指出更深层的不利影响:“这可能会导致社会各个人群的生态位发生变化。比如越来越多博士来当小学老师了,那硕士和本科的该怎么办呢?要么继续读硕博,陷入下一轮内卷;要么向更基层迁移,去‘抢更低学历人的饭碗。”

但是,也有网友认为:“这又不是普遍现象,个例人家选择什么都很正常啊……我面试某985高校行政,一个普普通通二级学院行政的职位,还有该学院博士后和我竞争。”

猜你喜欢

高学历副教授跳槽
程建新副教授
牛红岩副教授简介
高鹏副教授
张燕副教授
汉滨:村干部趋向年轻化、高学历
高学历人才未必“低就”
“半数富豪没有高学历”
高学历人才实现价值谈
我该辞职吗?
公务员跳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