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迹百年,从这里出发

2021-08-10王慧

环球慈善 2021年9期
关键词:宋庆龄故居孙中山

王慧

编者按:这世间,美丽的女子很多,能雍容典雅、端庄大气且内外兼具的很少;这世间,至真至纯的爱情很多,能坚如磐石、相扶相持且传颂至今的很少;这世间,杰出女性灿若星河,能爱国爱民、大爱无疆且跨越时空的很少。而三者兼具的,是宋庆龄。她是传奇,她的一生亦是传奇。她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她受万人敬仰,却始终温润谦和。

后海北沿4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所在之地,后海从这里流过,门前水天相映,碧波涟漪。院内曲径回廊,楼堂亭榭;湖水环绕,山石奇异;花香四溢,绿树浓荫。这是一座雍容典雅,幽静别致的庭院。

这座庭院的前世今生充满了浓厚的传奇色彩。故居始建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康熙年间,这里曾是大学士明珠的府邸花园。乾隆朝晚期,这里一度被和珅霸占。嘉庆四年,皇帝赐和珅自尽并没收其家产,这座花园的主人变成了成亲王——永瑆。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将这座宅院赐给了光绪皇帝的父亲第一代醇亲王奕譞,改称醇亲王府。奕譞去世后,载沣继任第二代醇亲王,1909年,载沣之子溥仪继位为宣统皇帝,载沣被加封为监国摄政王,这里又称摄政王府花园。

在这里,宋庆龄度过了最后十八载岁月……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就计划为宋庆龄在北京修建一处住所,但她一再逊谢。1961年,周恩来总理受党和政府的委托,亲自筹划,决定籍此王府花园,精心设计改造,在原来主体建筑西侧,接建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层主楼,作为宋庆龄的住所,表示对她的尊重。1963年4月,宋庆龄迁居于此,直到1981年5月29日逝世,共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了18个春秋。1981年10月中央决定把此处住所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以下简称故居),并由国务院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以原状陈列、宋庆龄生平展、古建园林为主要内容,主楼为大型原状陈列。庭院原有古建筑众多:前厅“濠梁乐趣”、后厅“畅襟斋”、侧厅“听鹂轩”、西厅“观花室”等。院内有著名的畅襟斋前的西府海棠,会举行一年一度的纳兰诗会,令人徜徉在“人生若只如初见”。

故居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原状陈列约400平方米,展厅1400平方米,馆藏文物2万多件。同时,拥有100平方米以上多功能厅3个,可供开展专题讲座、座谈、知识竞赛等活动。故居的序厅和东广场矗立着宋庆龄先生的汉白玉雕像,可供数百人开展党团活动、重温誓词等教育活动。

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2010年4月被北京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命名为“北京市廉政教育基地”。

宋庆龄同志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是杰出的国际社会活动家,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卓越的领导人。她的名字不仅为海内外的华夏子孙所铭记,而且为众多的国际友人所仰慕,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被誉为“国之瑰宝”。2009年宋庆龄生平展重新对公众开放,该展览的框架由廖承志拟定,经多次改陈愈加完善,以丰富的文物和图片,全景式展现了宋庆龄伟大光荣的一生。

求学立志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出生于上海,深受父亲的熏陶,少年时期的宋庆龄就有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树立了远大的志向,认为“自己的理想得以作为人类的理想而实现,随之幸福必将到来”。 她童年在母亲“斯巴达式”教育下成长,少年时在教会英语学校接受了当时最好的教育,并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官费留美女学生。

大学期间的宋庆龄密切关注着国内的革命形势,关心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受外国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的影响》是她的第一篇政论性文章。她在文章中指出:留学生到外国去的目的,是要“把一切有价值的、好的东西学到手”,带回去“解决中国当前存在的各种重大问题”,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学习志向。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终于取得了胜利,宋庆龄兴奋地在校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的文章,高度赞扬了这场伟大的革命。她将推翻满清政权的辛亥革命,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表现出她对祖国的强盛充满了信心。

1913年,宋庆龄大学毕业,获得了文学士学位。校刊上,她的照片旁曾这样写着:从她的两眼和额头流溢出内心的光彩。

风雨同舟

1913年,宋庆龄大学毕业,按照她的原定计划,是要继续回美国攻读新闻专业,但在父亲的引荐下,她接替了姐姐的工作,担任了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共同的革命理想使他们产生了真挚的感情,并决定结婚。她的父母坚决反对这桩婚姻,不仅因为孙中山比宋庆龄大27岁,更因为当时正是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处于最低谷,袁世凯复辟帝制,孙中山反袁失败,流亡日本。父母希望她能留在上海过安定、舒适和富裕的生活,但她毅然放弃了所有的个人利益,选择了与孙中山结合。她说:我想拯救中国,孙博士正是能够拯救中国的人,所以我想帮助他。1915年10月25日,他们在日本结婚。从此,她成为了孙中山革命的伴侣、助手和战友,走上了捍卫“共和”的艰苦斗争历程。

他们结婚的时候,革命形势十分严峻,孙中山送给宋庆龄一把德国毛瑟牌手枪并对她说:“这把枪配有20发子弹,19颗子弹是给敌人准备的,最后一颗子弹是危急时刻留给自己的。”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在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宋庆龄陪同孙中山出席了开学典礼。

1924年11月,孙中山应冯玉祥将军的邀请经上海、日本、天津北上,共商国是,宋庆龄毅然随行。途经日本神户时,宋庆龄应神户县立高等女子学校之请,发表了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演说。这是她第一次独立发表演说。1925年1月,孙中山抵达北京,他的病情確诊为肝癌晚期,转入中医治疗。孙中山顽强地与病魔搏斗,而宋庆龄衣不解带地日夜守护在他的病床前,精心护理和照料他。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说出最后的遗言“和平、奋斗、救中国”,享年59岁,与宋庆龄结婚还不满10年。

继承遗志

孙中山去世后,宋庆龄坚定地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奉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了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寻求中国革命的道路,于1927年夏,宋庆龄遵照孙中山先生的遗愿赴苏联访问。在1927年于比利时和1929年于德国召开的两次国际反帝同盟大会上,她都被选为大会名誉主席。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宋庆龄都坚定不移地与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因为她坚信:“中国共产党是孙博士三民主义的真正拥护者。”“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团结抗战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者大举进犯上海,爆发了“一·二八”事件。宋庆龄高度赞扬十九路军抗战的重大意义并积极募集抗战物资,筹建伤病医院,多次亲临抗战前线视察。

宋庆龄把中国的抗日战争看作是争取民族生存的斗争,是反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斗争,更是争取民主、自由和人类进步的世界性斗争。在宋庆龄和“保盟”(保卫中国同盟的简称)的积极呼吁与努力下,许多国家的援华组织和广大爱国华侨纷纷通过“保盟”捐款捐物,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战。

抗日战争前后,宋庆龄介绍了大批国际上著名的作家、记者、医生、护士到解放区,援助中国的抗日工作,他们当中有白求恩、马海德、埃德加·斯诺等,有的国际友人甚至为了中国的反侵略战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杰出领袖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表讲话。在这次会议上,她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新中国建立之后的三十多年里,宋庆龄一直担任国家重要的领导职务。她曾历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副主席等职。作为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她从事了大量的国务和外交活动。1954年,宋庆龄参与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的拟订工作。宋庆龄始终盼望着祖国的统一。在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30周年写的《人民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一文中写道:“30年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业还没有完成,哪一个中国人不应感到身有责任呢?”

和平使者

宋庆龄毕生致力于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融入世界,宋庆龄以其特殊的身份和满腔的热情,做了大量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中外交流的工作,成为中国人民向世界传递友好意愿的和平使者。1951年,她荣获了1950年度“巩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的奖章。1951年9月18日,苏联作家爱伦堡、智利作家聂鲁达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将刻有斯大林像的金质奖章和奖状授予宋庆龄。她充满深情地说:“这个光荣是属于中国人民的,我是以中國人民的一个代表来接受这个奖金的。”之后她将奖金全部捐赠给中国福利会,作妇儿福利事业之用,并在上海建造了中国第一座“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1981年5月8日下午,宋庆龄抱病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授予她荣誉法学博士学位的受赠仪式。这是她生前最后一次参加公众活动,还用清晰流利的英语发表了20分钟演说,为促进中加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自己最后的贡献。仪式刚结束,她便疲惫地倒下了,被抬上担架送回了寓所。这天离她去世只有21天。

病重期间,宋庆龄再次表达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198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致决定,接收宋庆龄为中共正式党员,实现了她长久的夙愿。5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五届十八次会议,一致通过《关于授予宋庆龄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的决定》。当廖承志、宋任穷等领导人将这些决定通报她时,她激动地说:“谢谢同志们。”

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宋庆龄因患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与世长辞。遵照她的遗嘱,骨灰移往上海,安葬在宋氏墓地父母的墓旁。

邓小平同志为宋庆龄纪念碑题词:“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宋庆龄同志永垂不朽”。

1982年5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正式对公众开放。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同志为故居揭幕。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也在同日成立,由邓小平同志担任基金会名誉主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多年来一直围绕着三项宗旨“和平、统一、未来”,开展了大量活动。弘扬宋庆龄精神,传承伟人未竟的事业,是基金会光荣的历史使命。

宋庆龄生平展以宋庆龄的这句话作为结束:“假如一切事情要再重复一次的话,我还是愿意同样的生活。”

猜你喜欢

宋庆龄故居孙中山
宋庆龄,三城记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卫立煌故居
宋庆龄
魂兮归来返故居
困扰宋庆龄一生的疾病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辛亥革命后的宋庆龄与日本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