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源于太极图之探析
2021-08-09刘宗福
刘宗福
【摘要】长期以来,对古老的中华文字产生之源缺乏清晰的定论。基于对中华文明的崇拜,产生研究探讨思想,今借贵刊一席之地作以探析。
【关键词】太极图;太一;数字;元素字;素字
引 言
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生命群体,中华民族是世界人类起源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距今一万年至八千年,是世界文明诞生的时代。我国记号文明从原始族群社会开始到公元前约三十八世纪为早期。往后推至公元前二十六世纪,历经约一千二百年,是记号文明、图文明的盛行期,也是文字创造的初期。从传说的二十六世纪中国史官诅诵、仓颉造文字,到二十二世纪,应是记号文明时代的晚期,也是文字初创的完成期。易中天在《国家》一书中:“国家是文明与史前的分水岭。”“分水岭”的前坡应为记号文明时代。公元前二千一百年大禹治水成功,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文字文明时代的开始。中华文字的创造发展,历经五千多年,连绵不断,历史悠久,真乃辉煌伟大。“汉字”是我国主流载体文字创造发展的结晶,它记载了历史,推动了社会发展,并成为中华文字的代称。
以客观世界为前提抽象出来的象形字,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会意字、形声字、会意兼形声字等。它充分表达了单个字的本义和内涵,构成了系统的完整的中华文字体系。
然而对于汉字是怎样创造出来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汉字是这样?由于历史久远,缺乏清晰的定论。对汉字起源进行探讨,既是语言文字研究的重要课题,又对于为更好地认识理解汉字,学习汉语,提高语言文化水平,推动文字的创新发展,弘扬中华文明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图文明
我国记号文明时代,流传下来仅有极少的符号或图形,《太极图》《阴阳八卦之易图》等,就是流传下来最具代表性的实物。朱熹:“右易之图九,有天地自然之易,有伏羲之易,有文王周公之易,有孔子之易,自伏羲以上皆无文字,只有图书,最为深玩。”说明《太極图》《阴阳八卦之易图》均为伏羲所作。处在记号文明时代。
(一)太极图
图中信息如下:
1.外环示整体性宏观世界。2.白色部分示阳;黑色部分示阴。中间曲线为阳阴分界线,表示两个部分及相互关系。3.黑点示阳极点,白点示阴极点,同示为小及微观世界。
以上说明,太极图表示客观世界,是一个整体,内部存在着运动的肌理,是图示最简单、造型最完美的图文明。
(二)阴阳八卦之易图
图中信息如下:
八卦是阴阳学说的图文明,源于太极。《周易·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1.以“—”线段示阳,“——”线段示阴,与天一地二符号相符。2.一分为二与一含有两同为一体,与太极图含义相符。3.数理突显。
以上信息说明,《阴阳八卦之易图》是太极图的一种说明形式。
综上两图表示了自然界事物的客观存在及变化规律。具有极高的哲学理念,图中的○(圜)、—(线)、·(点)共为文字创造的物质基础。
(三)太极
依据古文字描述,今推论“太极”如下:
《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者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是说古人伏羲,称王天下。他宏观宇宙创作出“太极图”和“八卦”。现推想:他上观天空,头顶苍穹一盖,日月高悬,夜间星辰满天,白天太阳高照,光气充盈,时而风雨雷电变换,概其大而无限,高而目不可及,据其轻、清、光、亮归属为天。白天太阳当空,世界光亮,清晰可见,故以太阳为核心,以天空为基础,推想天大到极,称为阳极。下视:脚踏大地一片,地上山高水低,起伏连绵,林草树木,人虫鸟兽住走之上,繁衍生息,景象万千。到夜间黯黑一片,寂静沉闷,惊恐常现,故以地之广大,且凝重混杂,暗淡无光之特质,归属为地。地亦有白昼之分,到夜间多以月亮出现,故以月亮为核心,以大地为基础推想地大到极,称为阴极。环视一周极目天地相交处,天际线和地平线融为一体,环成一圜,上面天空似穹盖,逐渐产生了空间立体的认识。又把天极、地极合二为一成为太极,画出图形,以标明太极,即太极图。
(四)太一
序数第十位。十进位的数理从此产生。
百、千、万、亿等数字都是文化字形,“0”应来自于太极图外环“○”的形和义,此符号之义是十分巨大的,主表宏观。用于数字时,“0”多在数的空位中使用,在小数点前作整数用,同时,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一个起点数。
总之,数字产生于太一,源自于太极图,是文化字创造的前提。
三、素字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具备系统性和规范性的文字。在商朝广泛使用,距今已至少有三千六百多年(按:商朝以前上至传说的公元前二十六世纪中国史官沮诵、仓颉造字,期间造用的字形目前尚不知晓,但甲骨文应是承袭字形)。
文字通常分为:甲骨文(以商朝为主要时期);铜器铭文(以周朝为主要时期);简书刻辞文(以春秋战国为主要时期);篆文(以秦朝为主要时期);楷书文(主要以汉朝及唐、宋、元、明、清为主要时期);简体楷文(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起,应属一个新的文体)。六个时代,六种文体。文体的不同是由时代决定的。
楷书文开始于汉朝。是中华文字的又一新的发展过程,其特点是字形、笔画高度规范统一,结构严谨美观,经二千多年的发展达到了完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国家对汉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简化汉楷书文字,到文字规范化,使汉字从繁体通用楷书文字进入到简体楷书规范化时代。
(一)元素字
元素字是文字产生的原始素材,是中华文字的最基本要素。古人借用数字中的“一”的符号;数字丨(十)、
“一”héng。汉字称横。文字使用中有基础、含盖、大、广等内涵。如“天”字:人中加一横为大,大上加一横为天。“地”字:地,土也。二横为地,立一竖为生,能生长东西的为土,土即地。总之,“一”是自然界最普遍存在的横向现象概括的抽象字形,由“一”构成的字极多,使用频率极高,实为元素字。
“丨”shù 。汉字称竖,又读(gǔn),有顶、立、上下通、升降等含义。说明“丨”的符号,是自然界最普遍存在的竖向现象概括的抽象字形,实为元素之字。
“、”diǎn 。汉字称点,含义是指微、细、小。点是对自然界最普遍存在小微现象概括的抽象字形,点虽示小,但并不小,几何学称点是没有长、宽、高,没有大小,只有位置,不可分割的图形为点。在讲“线”的概念中称线是由点组成的;讲“面”的概念中,面是由点组成的;讲立体概念时,立体是由内部小微颗粒组成的;点的线性可组成○(圜、圈),又为宏观的抽象之形。由此可见,点是非常奥秘而普遍存在的。点作为元素字在汉字创造中起到的作用更是非常微妙特殊的。横多一点成长横,少一点成短横;竖多一点成高竖,少一点成矮竖。是点在塑造着笔画。文字使用中,从楷书笔画中看到,点画有八种形式(不包括点的线性符号○),实则是灵活多样,作用特别,它塑造着笔画,塑造着文字。如“主”字,三横为天地,一竖为上下串通,能做联通天地事的人为王,王上加一点为主(此处点实指太一),“点”真乃太点也。从而使点由微观回到宏观,点是自然界微小及宏观现象概括的抽象字形。自应是元素之字。
(二)根素字
根素字是由元素字相互结合产生的。
如图:
(三)素字
素字,俗称笔画。是由元素字与根素字相结合而产生的,是每个字的构成元素。以柳溥庆编写的《欧体九成宫字帖》为例,汉楷书文字笔画有八类六十四种(具体略)。现对规范用字楷体笔画进行概括有九类五十六种(个)。
1.如下图
分類说明。
(1)点类。
笔画即素字,笔画亦可称为中文字母。
四、结语
古人从记号文明向文字创造过渡时,依据太极之道,按太一、八卦之理,借天“—”地“——”符号首创数字,并运用数字符号及创造方法,以其客观象形为本质的三元素字演化产生根素字,由元素字、根素字互为结合生成素字,以素字为构件产生单体字,又由单体字组成合体、混合体字,从而共同形成中华文字体系。《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道亦为汉字创造发展之道。古老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古老的中华文字,“太极图”即是中华文字——汉字之源。
参考文献
[1]易中天.国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3.5.
[2]韩永贤.周易探源[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11.
[3]高明.古文字类编[M].台北:台湾大通书局,1986.3.
[4]李学勤.字源[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12.
[5]徐中舒.甲骨文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4.1.
[6]李恩江,贾玉民.说文解字——文白对照译述全本[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0.10.
[7]苏勇.易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8.
[8]柳溥庆.欧体九成宫标准习字帖[M].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