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纸堆“拾荒”考订黄宾虹,王中秀“自学成家”

2021-08-09刘志新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宝库黄宾虹美术史

刘志新

人物时事速递 >>

王中秀,生前是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他没有在艺术院校接受过专门教育,靠着自学,最终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论研究的重要学者,其学术成果享誉海内外。他的学术“黄金时代”是退休后的岁月:60岁至78岁,他编著出版了十余种近现代美术史大家黄宾虹研究作品。在他告别人世两年后,他的第一本书画作品集公开出版。人们这才惊讶地发现:他没有受过专门的书画教育,却是一位毕生追求“用思想画画”的书画家。艺术史学者、美国普吉湾大学终身教授洪再新评价“他树立了中国现代艺术史上一个自学成才的范例”;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张坚说“王中秀先生像一位故紙堆里的‘拾荒者”。

人物素描1 求索·自学成才

1960年,王中秀高中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工厂当了近20年工人。1985年,他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复旦大学专科毕业文凭,专业是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一年后,他得到机会,进入上海书画出版社任编辑,书画爱好从此成了他的日常工作。1993年,王中秀迎来人生拐点: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黄宾虹捐赠给浙江博物馆的文献,从此痴迷上黄宾虹研究。

人物素描2 坚持·故纸堆里的“拾荒者”

每天早上,王中秀都要去上海图书馆查找与黄宾虹相关的文献。他随身带着一个蓝布袋子,里头装着一面放大镜、一支笔、一个本子。“报纸是一座宝库,过去搞不清楚的问题都藏在这座宝库的角落里。”生前,王中秀曾撰文说,为了编黄宾虹文集,他有整整两年时间在图书馆里寻找、抄录20世纪上半叶一切跟黄宾虹有关的文章。“但是检索报纸是很累人的,海量的信息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可能一天、一个星期下来都一无所获。”

人物素描3 比黄宾虹还要了解他的一生

有人曾经开玩笑地问王中秀先生:“您是不是比黄宾虹还要了解他的一生?”稍一沉吟,他回答说:“恐怕是的。”对长期从事上海近代美术史料辑佚、考辨,做过大量黄宾虹第一手资料整理、编撰工作的王先生来说,这绝非虚言。他信奉胡适名言“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哪怕是黄宾虹本人的回忆,也被他通过从海量民国旧报中搜罗、整理的史料,订正了不少错误。他编辑、撰写的《黄宾虹文集》《黄宾虹年谱》《黄宾虹画传》等,在黄宾虹研究领域极具影响,是相关研究者须臾不可离的参考著作。艺术史学者、美国普吉湾大学终身教授洪再新,这样评论王中秀的学术成就:“凡是从事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很难绕开他的一系列研究工作。”

【考场仿真试题】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坚持”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范文片段示例】王中秀长年累月在成山如海的旧报纸中检索黄宾虹的史料,坚持完成出版大量黄宾虹研究作品。图书馆里的报纸堆是资料的宝库,打开这座宝库的唯一钥匙是坚持。“坚持”这两个字里面都有“土”,也许在告诉我们,坚持就是要像大地一样沉稳、踏实。静下心来查找,耐住性子检索,故纸堆里有故事,潜心坚持得宝物。

【其他适用话题】自主求索 艺术研究 发现执着

猜你喜欢

宝库黄宾虹美术史
黄宾虹《致昂青信札》
龚和德戏曲舞台美术史研究论纲
发力育种产业 打开资源宝库
高校美术史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
灿然一灯——再读黄宾虹笔记一则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
浅析黄宾虹入蜀画作
中医文献是中医宝库的主体
当代音乐宝库中的瑰宝:爵士乐
明清美术史上一颗灿烂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