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印度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现实主义特征

2021-08-09章艺耘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7期
关键词:法尔宝莱坞现实主义

章艺耘

近二三十年以来,印度电影迅速崛起和发展,印度电影在保留本土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有效融入好莱坞类型片的元素,逐渐形成了“新概念印度电影”,从而催生了“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这一电影题材。《三傻大闹宝莱坞》是2010年由印度导演拉库马·希拉尼指导的校园题材青春励志电影,影片上线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创下当时印度宝莱坞电影在中国内陆上映的票房新高,是“印度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对影片的影像风格、类型特点、观念主题来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对《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的解读,探究印度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的现实主义特征。

“新概念”电影不断开拓印度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方式,不再局限于以接近真实的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社会话题,而在电影中融合了类型片的形式并结合印度本土文化特色,以略带喜剧风格的现实主义精神去审视现实话题。

一、影像风格

新世纪印度现实主义电影在影像风格的书写上显示出了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

(一)对生活仪式的刻画

“文化被视为一个符号、意义和价值体系,而仪式则是这个文化体系的象征。”印度电影在发展的过程中保留着本土民族文化特色,但其深厚的民族文化难以在短短的影片时长中全部体现,因此,导演利用影片中对仪式场景的刻画,来表现出印度电影中富含的民族文化特色与内涵,这样的表现手法在新世纪印度现实主义电影中十分常见。其中,对婚礼仪式场景的刻画受到印度导演的钟爱,婚礼场面在印度新现实主义电影中常常出现。

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中两次出现了对婚礼的呈现,分别是在校长大女儿和二女儿的婚礼上。具有民族特色的背景音乐,靓丽的宗教服饰,热情喜悦的宾客,纷繁复杂的仪式,共同营造出了一幅美好的现实图景。尤其是镜头中对新娘装扮的展现,色彩绚丽的宝石戒指、夸张粗大的耳饰和鼻饰以及额前的“吉祥痣”,无一不展示了印度的民族服饰特色。影片中对婚礼仪式的再现,不仅呈现了印度人民的现实生活,还透过电影的外衣窥视了社会现实的问题。

(二)动感的镜头语言

富有动感的镜头语言对印度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富有动感的镜头语言是新世纪印度现实主义电影表情达意的基本手段,也是影片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特写景别和有节奏感的运动镜头成为其影像风格的一大特色。

从景别的角度来说,特写镜头能够拉近观众与影片中人物之间的距离,强化影片的视觉张力效果,给观众带来更真实的观影感受,使观众仿佛置身现场。例如,在影片的结尾处,皮娅来到海边找兰柯,兰柯在看到皮娅时惊讶、惊喜的情绪通过面部特写镜头生动地展现出来。

电影中使用了大量的运动镜头,比如,影片中对歌舞片段的拍摄,结合音乐旋律,使得画面更加具有韵律和节奏感。

(三)色彩

色彩的运用会直接影响影片的氛围基调和人物情感。在新印度现实主义电影中,色彩不只会产生单一的视觉效果,它还生动地表现了现实生活,塑造了人物的形象。《三傻大闹宝莱坞》以明亮的暖色调为主,辅以冷色调。无论人物身上极具色彩表现力的服装,还是环境的陈设布置,都充满了丰富明亮的色彩元素。但是,影片中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黑白影像:法尔汉、兰柯一同来到拉贾家,残疾的爸爸歪扭着躺在小小的床上,沙发上的弹簧露在外面,家里的空间不足以容下更多的人,画面与黑白的色彩融合后,塑造了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将本就穷困潦倒的拉贾家营造得更加贫穷,同时也反映出拉贾此时此刻内心的窘迫、尴尬。

二、类型特点

新世纪印度现实主义电影与西方经典的类型元素相融合,打造出新的电影范式,在电影中融入升级后的歌舞片段和喜剧元素,便形成了新印度现实主义电影类型特点。

(一)现实主义与类型融合的电影范式

1.戏剧性情节

印度新现实主义电影吸收并借鉴了好莱坞电影剧本中经典的三段式:开端、中段、结尾,形成了清晰的戏剧情节,强化了戏剧张力。《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情节并不复杂,寻找兰柯下落―发现兰柯身份―找到兰柯。其中,好友拉贾与法尔汉在找兰柯的途中得知兰柯并不是富翁的儿子,以此作为第一个情节点,引发了接下来的一系列故事,并与兰柯年轻时的故事相连接。电影同时注重悬念的设置,当法尔汉和拉贾得知兰柯并不叫“兰柯”时,寻找兰柯的過程变得模糊起来,观众对兰柯的身份也充满了好奇。

2.蒙太奇

印度电影受到了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影像技术影响。《三傻大闹宝莱坞》中运用了重复蒙太奇的手法,主要体现在三次的学生自杀事件以及薄荷酱、太空笔等道具的重复出现上,从而优化了影片的叙事结构,突显影片主题。

(二)歌舞片段减少并参与叙事

歌舞元素是印度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标志。纵观过去的印度电影,歌舞与剧情之间像两个单独的个体分离开来,且歌舞片段占据影片较大的比例,冗长乏味,更多的是为了唱歌而唱歌,为了跳舞而跳舞。21世纪以来,印度电影中的歌舞片段开始逐渐为剧情服务。“歌舞不仅能够推进故事,也会有效地传递多种信息,帮助观众理解剧情。”在印度特色民族音乐中加入了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有效迎合了年轻人的市场需求。

《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歌舞片段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其通过歌舞的表达来展露主人公的内心想法。比如,在男主兰柯与皮娅在共同经历各种事情后暗生情愫时,运用一段欢快的音乐来表达皮娅发现自己坠入爱河后激动的心情。

(三)喜剧元素的融合

新世纪印度现实主义电影在揭露社会与现实问题、质疑和批判社会陋习的同时,以喜剧的形式结合对现实问题的审视,使得观众在愉快的氛围中,对影片所展现的内容进行思索。

《三傻大闹宝莱坞》中运用了大量搞笑的语言、表情和动作来营造喜剧效果,设计巧妙。兰柯将同学“消音器”上台演讲的讲稿进行修改,违背原版讲稿本意,使得同学在台上频频出糗,场面十分搞笑。此片段从侧面也隐喻了当下教育中死记硬背的弊端。

三、观念主题

新世纪印度现实主义电影,紧密结合印度时下的社会现实背景,广泛吸收和借鉴历史或当今的社会现象,将本民族的宗教信仰、社会制度、家族观念、家国情怀融于影像的文本呈现之中。

(一)冲破阻碍,个体意识的觉醒

在印度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中,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深深刻在了印度人民的骨子里,尤其是家庭观念中父权的权威性,父亲的话语权绝对不容置疑。随着时代的发展,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不断受到冲击,青年一代的个体意识开始觉醒。

主人公兰柯就是意识觉醒的典型人物。他与其他大学生不同,公然顶撞校长,并质疑教学方法,用智慧打破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教育观念,最后成功转变校长陈旧腐朽的思想。影片还通过个人与家庭的选择冲突,赞扬敢于冲破阻碍,追求人生理想的精神。影片中法尔汉的爸爸想要儿子当工程师,但是法尔汉却想做个摄影师,在家庭与现实社会的双重打击下,法尔汉一度想要放弃梦想,但在好友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法尔汉最终说服父亲,去往巴西热带雨林完成摄影师的梦想。

(二)揭露社会与现实问题

如文本所表现的那样,新世纪印度现实主义电影的主题之一,就是对社会与现实问题的揭露。从较早期的阶级固化、贫富差距到现今的填鸭式教育、基础设施落后,这些社会问题在当下仍然对印度造成致命的影响,也是印度观众十分关注的问题。

《三傻大闹宝莱坞》中,不论正面、侧面,直讽、隐喻,都体现了导演对当下印度社会教育制度的批判与反思。男主所就读学校的校长就是封建传统教育的代表,他提倡死記硬背,限制学生活跃的思想。而男主兰柯代表着新兴的教育思维,他反叛校长,挑战大学教育制度,以自身来证明填鸭式教育的错误。

影片同时也映射了阶级固化的问题,这也是引发教育畸形的原因之一。在拍集体照时,座位根据成绩高低来安排,成绩差的同学只能站在离位于中心的校长最远的角落里,而成绩好的同学可以骄傲地坐在校长的周围,男主的话语直接对这个问题产生质疑,“这个排名制度跟社会等级制度似的,好像奴隶一样,这不太好”。

(三)对美好情感的诠释

情感作为必不可少的元素几乎在每一部印度新现实主义电影中都得到体现。对美好感情的诠释似乎是导演在揭示残酷的现实主题后对观众的些许安慰。

导演对爱情的浪漫表达,为电影深刻且严肃的现实内涵蒙上了一层梦幻唯美的轻纱,同时也增强了电影的观赏性。《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男主兰柯与皮娅在一场婚礼上相遇,他们的爱情故事便从这里开始。皮娅的父亲,也就是兰柯就读学校的校长,思想顽固,他不同意皮娅嫁给一个只会“调皮捣蛋”、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小混混”,医生才是他心目中满意的女婿人选。但在兰柯朋友的帮助下,影片的最后,皮娅从婚礼上逃离来到海边与兰柯相聚,镜头定格在两人拥吻的那一幕,搭配甜蜜的背景音乐,引发观众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影片中对友情的诠释得到了大量的呈现。兰柯、拉贾、法尔汉三个人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拥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遭遇,同住一个寝室的缘分让他们相遇并结成好友。兰柯和拉贾帮助法尔汉追逐梦想,说服父亲;法尔汉和兰柯拯救拉贾和他父亲的生命,并鼓励拉贾走出自卑。他们在相伴中成长,人生道路上磕磕绊绊,或欢笑或泪水,那些一起度过的时光都是令他们无法忘怀的。导演将美好的情感融入电影中,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使观众产生价值认同。

第一次打开《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时,当看到介绍中显示将近3个小时的影片时长时,就已经做好了随时关掉它的准备,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小心翼翼地开始对这部影片进行探索。但是随着进入影片营造的氛围,我不曾想到三个小时竟悄然过去,紧凑的情节中充满笑点,毫无冗长之感。当再次观看时,影片多层次的立体表达又给笔者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

四、结语

从以上分析的几个维度而言,影像风格、类型特点、观念主题每个维度都表现了印度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现实主义特征。21世纪以来,印度电影在保留本土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加入了好莱坞类型片的元素进行融合升级,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中国的电影市场上,虽然现实主义电影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一直未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或许,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可以吸收和借鉴印度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经验,打造出真正被大众所接纳的现实主义电影。

猜你喜欢

法尔宝莱坞现实主义
小树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宝莱坞打响名誉保卫战
宝莱坞被爆吸毒泛滥
宝莱坞名人被指“通巴”
新法律现实主义
拯救自行车
“文明”与“思想”的相互作用——印度影片《宝莱坞机器人之恋》中基督教思想的体现
新现实主义巨匠
什么是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