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衍射实验的更多思考
2021-08-09王大奇
王大奇
摘要:X射线衍射在材料分析、结构分析、晶体学研究、生物医学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给出基于X射线衍射实验的更多思考。
关键词:X射线衍射;布拉格衍射;大学物理实验
一、原理简述
实验中利用PHYWE01200-02XRD(德国制造的PHYWEX射线衍射仪),实验中分析的材料是LiF,利用软件选择适当的参数后就可以看到谱线,并对其进行分析。
谱线中展示的其实是两种谱线,一种是轫致辐射谱线:实验使用X射线管,阴极为灯丝,阳极是钨靶,灯丝通电后,发射电子流,经阴阳两极有高压加速,打在靶上(快速减速),能量降低,以X射线形式放能,在谱线上表现为连续谱;另一种是特征X射线:有些电子将靶材原子某些内层电子撞击出原属壳层,使原子处于不稳定高激发态,外层电子向内层跃迁(填补空位),由于外层的电子能量高于内层,放出能量,辐射X射线光量子[1]。
本实验利用布拉格衍射,当射线打在晶体时只有特定角度(与晶面夹角为)相干散射,即满足的时候,式中,d为晶格间距,n为衍射级,由此可得X射线的能量是实验结果如图 1X射线衍射实验谱线。
。
二、分析讨论
(1)的衍射峰距离很接近,从规律上来讲,两种射线能量相近。在图片上合成,表现出来就是。
(2)由图 1可知,L系特征x射线的峰强度按照的顺序依次降低,其中是L层出现空穴后,M层电子跃迁至空穴,释放出的能量,,是N层电子跃迁至L层空穴放出的射线,是L层出现空穴后,O层电子跃迁至L层放出的射线,由于能级由内向外排列,能量依次升高,相距越远放出能量越大,因而射线能量按照的顺序依次升高。但是峰高度与能量成反比,以为例做出解释,虽然线较线频率高,能量大,但是由于M层电子向L层跃迁的几率要比N层到L层跃迁的几率大很多,所以线谱线较高。
(3)阳极靶在被X射线管撞击后会产生X射线,其中包括各个波长的轫致辐射谱线和特征X谱线,利用布拉格衍射,不同波长谱线发生衍射的位置不同,可以将各个波长的谱线反映在图像上,其中横坐标反映谱线能量,谱线的高度反映该能量谱线出现的概率。
(4)实验得到的谱可以看作是轫致辐射作用和特征X射线谱线的叠加,轫致辐射出现在各个波长处,连续变化,X射线谱线出现在特定波长处,这也是为什么在特征X谱线处谱线高的原因,不过,特征辐射确实更强。
(5)由于X射线管电压超过某一临界值,使得阴极的电子能量足够大,大于对应层电子与原子核的结合能,或对应层电子的逸出功,可以将壳层的某个电子击出原来的位置处于高激发态,高能级的电子补位,以光电子的形式释放能量,结合这个原理,容易得知,要产生X射线,必须内层出现空穴,及入射电子的能量要大于阈能,越靠近原子核,电子云越密集,电子与原子核结合越紧密,跃迁所需要的能量就越高。因此,K系射线相对于L系更不容易出現,同时,随着Z的升高,原子核对于电子的束缚更紧密,电子不易从原本的位置离开,外界需要加更高的电压才会出现特征X射线,而且K系更靠近原子核,更稳定,K系射线不易产生,查阅资料发现,一般在在Z>45的时候,K系特征X射线相对较少,基本上观测不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实验中只有L系射线的原因。
(6)本实验中选择了(100)晶面,不同镜面的d自然是不同的,原子数的密度也是不同的,也就造成了反射线的强度有差异,其中(100)的密度是最高的,反射线的强度也是最大的。
(7)我们在计算能量的时候只是取了衍射强度最大值点的掠射角度,但是实际的峰是有一定的宽度的,这是因为研究衍射方向的时候,我们把晶体看作理想完整的,但是实际晶体并非如此,即使一个小的单晶体也有亚结构存在,是有很多相位差很小的亚晶块组成,实际X射线也并不是严格单色,也不严格平行,是有一定张角的球面波,使得晶体中稍有相位差的各个亚晶块都满足衍射的条件,从而在范围内发生衍射,我们无法得到绝对准确的波长(能量),这给实验带来了误差。
(8)由图 1可知,n=2的峰高度,衍射强度,普遍小于n=1时的情况。查阅资料我们得到以下结论:我们以表示最大衍射强度,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关系[2]:(公式中除去在本实验中均为常数),其中是计数器转动角度,为布拉格公式中的角度,在实验给定的范围内,在只有n不同的时候,n越大,越大,衍射强度越小。
(9)关于衍射峰的对称性的分析:由实验数据可知,衍射峰的对称性在15.3?,17.4?,17.9?处的对称性不明显,但是,20.9?,37.6?,39?,46.6?处的对称性较好(通过比较与),在查阅资料后知道,聚合物的X射线衍射峰在小角度区易产生不对称现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