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后感写作秘籍

2021-08-09张少君

关键词:鲁肃草船借箭周瑜

张少君

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别人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是前輩智慧的结晶,经过时间的沉淀后,依然散发永恒的魅力。请选择名著中的一个情节写读后感。

写作指导

写读后感容易人云亦云,所以要认真阅读,独立思考,写出真实的感受。最好能选一个合适的人,找一个感受最深的切入点,不要面面俱到。《草船借箭》中出现了4个人物。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是智慧的化身,写他的同学肯定最多,可以在“算(谋划)”方面谈感受;周瑜嫉贤妒能,可以谈“妒忌”的坏处;鲁肃忠厚老实守信用,可以赞美这种美好的品格;曹操多疑谨慎,好像有些不太好写,有同学马后炮,说:“曹操应该用‘火箭射草船,那诸葛亮必败,甚至必死。”但考虑到时间紧急,敌情不明,谁敢轻举妄动呢?曹操当时吃哑巴亏不是因为蠢。很明显,从前三个人的角度谈感受更容易些。

提炼观点,敢于亮剑。如“凡事预则立”“细节决定成败”“智慧为人生添彩”“诚信之花永远鲜艳”“妒忌是人生大忌”“格局小,失败跑不了”,读者一看标题,就知道作文的主旨了。

开宗明义,不绕弯子。开头切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一定要单刀直入,言简意赅。如,“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诸葛亮的智慧无人能及,很多故事千百年来被人们津津乐道。

抓住重点,简述故事。如《草船借箭》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让他在3天内造好10万支箭,不然就军法处置。诸葛亮在鲁肃的帮助下,在第3天上午如期上交10万支箭,让周瑜自叹不如。这个内容是引子,不是文章的重点,略写,最好不超过80字。

分析故事,证明观点。为了让观点有说服力,一定要联系故事内容有理有据地分析。如:

诸葛亮能轻易借到10万支箭,靠的是聪明才智。第一,知天文晓地理。他知道第三天凌晨,长江必定大雾漫天,还会刮北风,只用了20条快船、600名军士、1000多个草把子、几十条青布幔子就轻易“借”到了10万支箭。第二,识人心。他明知道周瑜嫉贤妒能,但因为要连吴抗曹,只能依计行事。他知道鲁肃忠厚老实,值得信任,所以让鲁肃准备借箭的工具。他知道曹操谨慎多疑,在不清楚敌情的情况下不会轻举妄动,所以敢于冒险。第三,善于谋划。出发前,他吩咐士兵把20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一是怕船在大雾中失散,二是减小空隙,尽量多受箭。他下令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目的在于虚张声势,迷惑敌人,同时让敌人多放箭。他一会儿下令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一会儿又下令把船掉过来,就是为了让船两边均匀受箭,不至于失去平衡翻船。可见,他的准备工作周到细致,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联系实际,强调观点。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生活,举自己、别人或正面或反面的例子都行。如:

诸葛亮的智慧让周瑜的阴谋落空,让自己的美名载入史册、千古流芳。在现实生活中,智慧也能帮我们的大忙。上周的写作任务是写调查报告,范老师要求先用word文档打出来,再复制粘贴到美篇上。可是图表怎么也粘贴不上去,妈妈急得团团转。突然,我灵机一动,可不可以把图表截屏,然后像照片一样传上去呢?妈妈觉得这个建议好,就试了一下,果然成功了!“条条大路通罗马,当你发现这条路走不通时,可以尝试走另一条路,不要被思维定势束缚!”我得意地说。妈妈微笑着向我竖起大拇指。

前后照应,升华中心。照应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同一个意思,可以换一个说法。如:

人生充满挑战,只有智慧应对,才能收获成功。

表达独特的感受,文章会更出彩。如:

记得刚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对“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很不理解,觉得多此一举。后来想通了,这是胜利者的呐喊,是故意气曹操的。我顿时觉得诸葛亮除了智慧,还有点小调皮,懂得心理战。

漫步在世界名著花园中,与心仪的书籍不期而遇,你一定会惊喜地停下脚步,反复品咂,悟出人生的哲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写下你真实的感悟吧!

佳作展示

与其妒忌,不如……——读《草船借箭》有感

刘可欣

有人赞叹诸葛亮足智多谋,有人感慨鲁肃正直守信,有人嘲笑曹操多疑谨慎,而我喟叹周瑜妒贤忌能。

周瑜心怀妒忌,以商议军事之名逼诸葛亮立下3天内造10万支箭的军令状。为了置诸葛亮于死地,周瑜让军匠故意拖延,造箭用的材料也不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没想到诸葛亮在第三天早上超额完成任务,当周瑜知道诸葛亮借箭的经过后,自愧不如。

妒忌是一种常见的病态心理,看见别人比自己强,心里就会不舒服,要么冷言冷语讥讽,要么孤立对方,甚至坏别人的事。如此,自己不愉快,别人不开心,还落下心胸狭窄、小肚鸡肠的坏名声。

那么,发现别人比自己强,该怎么做呢?首先,要大大方方地承认,表达敬佩之情。然后,寻找自己的优点安慰自己,以达到心理平衡。因为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不能只看别人的长处。最后,默默努力或者虚心向对方请教,力求和他一样优秀,甚至超越他。

其实,周瑜很优秀,根本不需要妒忌诸葛亮。他精通音律,“曲有误,周郎顾”,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周瑜少年时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带兵赴丧,任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权。建安13年(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面对曹军80万雄兵压城,一场大火烧得曹操元气大伤。这样一位帅才、儒将,没有必要嫉贤妒能!

我也有过不如别人的经历。一次,两个成绩比较差的同学作文竟然比我写得好。我非常诧异,认为他们一定是抄的,要不就是家长辅导写的。后来转念一想,难道他们成绩差就不能写出好文章吗?家长辅导孩子学习天经地义,又有什么错呢?于是我静下心来,按照老师的要求修改作文,我的作文很快就变成了一篇美文。从此以后,我不仅对那两位同学刮目相看,写作文也更用心了。

从周瑜身上,我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与其妒忌,不如向别人学习,和对方合作,提升自己最重要!

猜你喜欢

鲁肃草船借箭周瑜
鲁肃的深谋远虑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梦回三国
缩写《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
缩写《草船借箭》
误读鲁肃
周瑜与诸葛亮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