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1-08-09张枝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1年6期
关键词:导图作文思维

张枝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等方面。然而,从目前的教学状况看,小学生并不喜欢写作,对待写作常常是敷衍了事,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作文内容干瘪,逻辑混乱。笔者经过总结,找到了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能用到作文中的素材很少,所以没有内容可写,只能胡编乱造。这就要求教师用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经过探索,笔者认为思维导图是非常不错的教学手段。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1.运用思维导图整理写作素材,构建作文结构

绘制思维导图要在写作之前进行。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与写作主题相关的素材进行整理,从而找到最适合的素材,快速确立中心,然后构建作文框架,完善作文结构。

2.运用思维导图丰富作文内容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写作时有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想让文章更加华丽,堆砌大量修饰性的辞藻。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作文空有其表,没有灵魂。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来弥补语言表达上的不足,对素材进行整理,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到作文中。如此,既可以弥补作文结构与逻辑上的缺陷,又可以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更有可读性。

3.思维导图具备发散性,有助于学生在作文时发散思维

思维导图是具有发散性的,这对于可塑性极强的小学生而言意义重大,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大胆创新;还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拓宽写作范围,丰富写作内容。

二、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1.运用思维导图寻找作文的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有限,往往没有合适的写作素材。这一问题由来已久,因此教师应设法改变作文教学现状,帮助学生摆脱写作困境。笔者认为,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帮助学生选择写作素材。例如,在教学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的作文二“童年趣事”时,教师便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选择写作素材。可画出思维导图,列出“人物”“场景”“物品”“事件”等关键词,然后画分支,引导学生回忆童年趣事,寻找写作材料。如此,学生能找到最合適的写作素材,还能锻炼联想和想象能力。

2.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作文教学是传播思想和融合作文资源的过程,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一般是建立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情感基础上的,忽略了学生才是作文的主体,需要他们自主完成作文。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在作文教学中,自己只需做好引导工作,不能过多干预学生。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活动中。

如在教学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作文三“发言稿”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发言稿,然后完善思维导图,加入合适的写作素材。也可以先让学生口述自己准备的资料,如果学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叙述,教师可以帮助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顺序,找到切入点。如提问学生:“你想竞选什么职位”“你觉得自己有什么竞争优势”。学生受到点拨,能够理解写作的意义,选出合适的写作素材。

3.运用思维导图学习写作方法

小学生的经验和知识有限,所以很难直接进行创造性写作。因此,对他们来说,在写作初期,模仿是提升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画出思维导图,向学生展示这些文章的亮点,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积累好词佳句,然后让学生仿写。

例如,在教学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作文五“好朋友”时,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并对文章主题进行详细分析。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

作为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工具,思维导图有许多优点:如促使学生发散思考,帮助学生收集写作素材,营造轻松的写作环境,丰富文章内容等。最重要的是,它能在学生和写作知识之间搭建桥梁,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知识,最终能清晰地表达观点,提升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导图作文思维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第6章 一次函数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