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上,他们的名字熠熠生辉
2021-08-09王丽华
王丽华
导语:为了拯救祖国和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建立新中国,无数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歌。丰碑上,他们的名字熠熠生辉。走进这些革命先烈短暂的人生,感受他们的赤胆忠心,怎能不油然而生敬意?
中国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团 团
你知道中国的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妇女运动先驱者是谁吗?她就是中国革命的先驱——缪伯英。
风雨飘摇里的救国理想
1899年10月21日,在湖南省长沙县的缪家,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她就是缪伯英。后来,她深受父亲的影响致力于教育救国,于1919年7月,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后来并入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直至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复用“北京师范大学”校名)。
1919年底到1920年秋,缪伯英参加了女子工读互助团,进而于1920年岁末先后,加入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思考问题、启迪民智。
1920年11月,21岁的缪伯英在北京参加了由李大钊组织的党的早期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女党员。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共北京西城支部和北京东城支部成立。这是党在北京地区最早建立的两个党支部,其中,西城支部主要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党员组成,亦称“北京师范大学支部”。缪伯英担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妇女运动先驱者的胆识和魄力
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缪伯英在李大钊领导下,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中。1924年6月,缪伯英回到湖南老家。
缪伯英深受父亲影响,关注妇女解放,在北京时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家庭和女子》 ,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自己的独特见解。回到湖南,缪伯英显示出她妇女运动先驱者的胆识和魄力。缪伯英受聘为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附小主事(即校长),又在党内先后任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委员、湘区委员会妇委书记等职务,还参与湖南省进步妇女团体省女界联合会的领导工作。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缪伯英已临近分娩,却终日奔忙,指导各校女学生成立了“女子宣传队”“女子纠察队”“女子募捐队”等,夜以继日奔走于大街小巷宣传爱国与革命。湖南妇女运动在缪伯英的领导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当时的中共湖南区执委书记李维汉称赞缪伯英为“杰出的妇女工作者”。
伉俪深情下的许身为国
1921年秋,缪伯英与志同道合的老乡何孟雄在主婚人李大钊的见证下喜结良缘,作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的第一对党内夫妻,缪伯英、何孟雄被同志们誉为“英雄”夫妻。
1922年,缪伯英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女工部负责人。同年8月,被选为民权运动大同盟的筹备员负责筹备北京女权运动同盟会。1923年2月,参与领导了京汉铁路北段的总罢工,并秘密主持编写了《京汉工人流血记》等宣传品。1925年1月,缪伯英担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任妇委会书记。1927年8月,缪伯英、何孟雄奉调上海,在“白色恐怖”的残酷环境中开展地下工作。
长期处于艰难困苦的险境,缪伯英积劳成疾,1929年10月因伤寒入院,病危之际,她对丈夫何孟雄说:“我既以身许党,应为党的事业牺牲,奈何因病行将逝世,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恨事!孟雄,你要坚决斗争,直到胜利,你若续娶,要善待重九、小英两孩,使其健康成长,以继我志。” 言毕,撒手人寰,年仅30岁。
一年半之后,何孟雄也遭叛徒出卖,同另外23名革命志士,被反动派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被称为“龙华二十四烈士”。他们的两个孩子于战火中走失,下落不明。
(摘自“共青团中央官网” 2021年3月28日)
思 考
为了救国救民,缪伯英加入了党组织,成为妇女运动的先驱,为党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她是因病去世,但这并妨害她成为英雄,因为她勤奋工作,把一切全都獻给了党,献给了自己所挚爱的事业。
最是磨难励初心,缪伯英用她短暂而光辉的生命,谱写了优秀女共产党员的青春之歌,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贺瑞麟狱中绝笔
郭 蕊
“我绝不放下为贫苦人民奋斗的责任”“未来的世界终归是我们的!”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藏的一级革命文物中,有一组贺瑞麟烈士于1928年临刑前写就的日记。日记中的文字真实记录了当年狱中的黑暗生活和被捕烈士的英勇不屈。
1909年,贺瑞麟生于江苏省铜山县。父母是自耕农,家中有60亩地。为了能让他光耀门庭,家人变卖了大部分田地,送贺瑞麟到南京求学。1925年贺瑞麟考入东南大学附属中学。当时正值北洋军阀统治,人民苦不堪言。正是在这时,贺瑞麟开始接触各种进步书籍,其中包括《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等马列主义著作,他的思想也发生了重大转变,立志从为父母“光耀门庭”的农家子弟转变为替天下劳苦大众求解放的革命战士。
1925年春天,贺瑞麟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又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卅惨案发生后,南京各界立即成立五卅惨案南京后援会。贺瑞麟参加了后援会的工作,并率领东大附中学生参加示威游行,被反动当局逮捕,出狱后被学校开除。年仅16岁的他开始专职从事革命活动。
1928年5月,中共南京市委在浦口召开第二次党代表大会,选举了新的南京市委,孙津川任市委书记,贺瑞麟当选为市委委员兼团市委书记。7月初,孙津川在开会时不幸被捕。7月6日,贺瑞麟在家中被捕。特务从他的住所内搜出机密文件20余份及油印机等设备,认定贺瑞麟是中共南京市委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即将其押解至首都卫戍司令部看守所。
在狱中,贺瑞麟、史砚芬等20多名同志挤在一间昏暗潮湿的囚室里,只能轮番坐、轮番站、轮番睡。考虑到敌人不会放过自己,贺瑞麟于是不停思索在失去自由、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还能为党做点什么。他与史砚芬商量将狱中的状况记下,想办法送出去。所以从被捕至牺牲前这几个月里,贺瑞麟从看守那里要来纸笔,写了四次日记,可惜前三次都被看守发现,悉数收缴烧毁了。
9月28日,史砚芬、王崇典等四人在雨花台被枪决。贺瑞麟知道自己很快难逃一死,所以又从看守那里要来纸笔,悄悄开始写日记。
他写下了《死前日记》《给姐夫袁立超信》《未寄的信》《离散》等8册。其中《死前日记》回顾了自己19年来走过的道路,记述了自己从满腔热血、报国无门的“个人英雄主义者”转变为充满理想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思想历程。开始写时,只要一想到将要离开组织,尤其是一幕幕壮烈告别的情景不断地在脑海中闪现,贺瑞麟忍不住潸然泪下。与难友及战友作生离死别的叙说时,他几欲停笔。
在9月30日的日记中,贺瑞麟写道:“为了作消灭资产阶级的政治行为而入狱……阶级斗争行为中,哪里容得下妥协与和平,同时共产党员对敌对阶级还有求饶与优待的希望?”在狱中给姐夫的信中,他写道:“我现在是死了,为革命而死了!你们待我的一番热情,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同时也请你们不用为我而怨伤,而流泪!”在写给父母的遗书中,他敞开心扉,吐露了“为大家、弃小家”的心声,并表达了自己对家庭深深的歉疚之情。面对死亡,他坚定地写下:“我绝不放下为贫苦人民奋斗的责任,而有自暴自弃的行为。”“祝你们早日成功,未来的世界终归是我们的!”
为了表达忠于党、忠于革命的决心,贺瑞麟不仅写,而且画。在《离散》最后一页上,他精心画了一颗五角星,星内写了“雨花台”三个字,表明自己已做好随时为革命牺牲、慷慨赴难的准备。
1928年10月6日,贺瑞麟从容地走出看守所,走向雨花台刑场,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
贺瑞麟牺牲前,交代狱友刘德超把他的日记交给党组织。刘德超出狱后,辗转于武汉、重庆等地,这些手书被他视若珍宝,装在一个陶罐子里保存起来。
全国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决定在雨花台兴建烈士陵园。1950年6月,筹备委员会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上刊登名为“征集在宁牺牲之人民革命烈士的史迹”的启事。刘德超看到后,将这些资料辗转交给雨花台烈士陵园。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年3月26日)
思 考
烈士绝笔,字字血泪,页页悲凉,感人肺腑,激励着每一个革命者和后来人。今天,作为生在红旗下、长在紅旗下的我们,应该备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勤奋学习,刻苦努力,矢志报国,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用实际行动告慰先烈们的在天之灵。
遗 憾
铅 笔
桑岛节郎是日本知名的学者、作家,此人还有一个身份,他是一名侵华老兵。桑岛归国后,写了一本叫《华北战记》的回忆录,里面有一个关于一名普通八路军干部的故事,读之让人落泪。
1943年的一天,桑岛接到上级发出的扫荡命令。
由于韩复榘的不战而逃,山东省早在抗战之初就已经全部沦陷。然而英勇顽强的山东人民并没有屈服于日军的刺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壮大,比如著名的铁道游击队就活跃在鲁南一带。
也正因此,驻守山东的日军对八路军恨之入骨,经常不分昼夜地扫荡,欲除之而后快。这一次,日军的目标是位于招远县北部一个叫作石栅的村庄。虽然日军的出现非常突然,但是机警的八路军早已经转移,村子里剩下的都是普通老百姓。
带队的中队长恨得咬牙切齿,不甘心地怒吼道:“肯定还有躲藏起来的,进村,给我彻底地搜!”在日军疯狂的搜捕下,一名年轻的八路军地方干部不幸被抓到。按照桑岛的描述,这是一个十分英俊、干练且有气质的年轻人,他看起来二十四五岁,个子不高,但目光有神。他留着偏分的头发,皮肤白皙,身上穿着一身新便服。
抓到八路军的干部让日本人很是兴奋,他们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吃完早饭,日军就出发前往位于招远县北部、招远与龙口之间的要冲槐树庄,据悉,那里也有八路军活动过的痕迹。
桑岛曾经在青岛陆军医院进行卫生兵教育培训。他和一名负责药剂工作的少尉学中国话,先后学了4个月,因此,能磕磕巴巴地说一点儿中文。
对这个被抓的八路军干部,桑岛有些兴趣,他尝试着对“俘虏”说:“你今年多大年纪?你可知道到了招远县城就要杀你了?”
然而这个年轻人并没有理会他,仿佛没听到桑岛的问话一样,他只是默默地走着,丝毫没有慌乱,更没有求饶的神情。这里是他的家,踩在家乡的大地上,他看起来是那么沉稳,那么淡然。
就这样默默地走了两个小时,忽然,这个年轻人停下脚步,转向桑岛并且站定。桑岛不由得一阵紧张,握紧了手中的枪。他怀疑这个年轻人要殊死一搏,或者做些其他不理智的事情。
年轻人的眼中闪过一丝嘲弄的神情,随即,他的目光变得坚定且明亮。他开口了:“这场战争,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看不到祖国的胜利就要死了,真遗憾啊!”
他镇定地说完这句话,猛然间高呼一声“中国共产党万岁!”便冲了出去,纵身跳进路边的一口水井,自杀了。
这一切都发生在一瞬间。这时,众人才大叫着:“怎么了?”日军赶到井边,第二小队第一分队队长小泉佑司伍长说:“要死,就成全他吧。”一边说,一边举起步枪,朝井中连开了5枪。
这件事情让桑岛记了一辈子,到了晚年,他仍然无法忘怀那个年轻人,忘不了那一句:“看不到祖国的胜利就要死了,真遗憾啊!”
(摘自《读者》2021年7期)
思 考
本文作者为一名侵华老兵视角,回忆了令其终生难忘的一件事:在某次扫荡中,一伙日本兵搜捕到了一名八路军干部,在押解途中,年轻的八路军干部突然跳下水井,壮烈牺牲……独特的视角,产生了极强的感染力,令阅读者的心灵备受震撼!英雄的形象,瞬间变得清晰、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