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
2021-08-09张加培
张加培
徐立平,1968年出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航天发动机固体燃料药面整形组组长,国家高级技师、航天特级技师。
从1987年参加工作,徐立平就一直从事极其危险的航天发动机固体动力燃料药面微整形工作,被称为“在炸药堆里工作”。三十多年来,徐立平因其精湛技艺、敬业态度和奉献精神被赞誉为“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他获得了航天固体动力事业五十年“十大感动人物”、“三秦楷模”、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时代楷模”、第十二届航空航天月桂奖“大国工匠奖”、“最美奋斗者”等荣誉。
1987年,毕业于陕西航天技工学校的徐立平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的一名发动机药面修理工。他进厂的第一课,师傅就带他见识了点火试验。“巨大的轰鸣声,窜出的火苗,腾起的蘑菇云”成为他一生难忘的记忆,也使他下决心规避危险,胆大心细,勤学苦练。练秃了30多把刀,他的手越来越有感觉,一摸,就知道如何雕刻出符合要求的药面,特准。
火药整形迄今仍然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再精密的机器依然无法完全替代人工。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火药整形不可逆,一旦切多了,或者留下刀痕,药面精度与设计不符,发动机点火之后,火药不能按照预定走向燃烧,发动机就很可能偏离轨道,甚至爆炸。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藥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还没有两张A4纸厚,堪称完美,这让他的师傅都望尘莫及。
1989年,我国某重点型号发动机进入研制攻坚阶段,连续两台发动机试车失利,又一台即将试车的发动机再次出现药面脱粘。为了不影响后续的研制进度,同时为不可逆的发动机装药寻求补救方式,专家组决定,就地挖药,寻找“病根儿”。这意味着要钻进已经装填好烈性推进剂的发动机燃烧室内,挖出浇注固化好的火炸药,而且挖药量极大,这在工厂历史上是头一次,艰难可想而知,危险更是不言而喻。徐立平凭着精湛技术主动请缨加入挖药突击队,和同事们历经两个多月的艰难挖药,成功排除发动机故障,修复后的发动机地面试车圆满成功。但长时间在密闭空间接触火药,火药的毒性发作使徐立平双腿失去了知觉,后来经过高强度的物理训练才逐渐恢复。
2005年,工厂的远距离数控机械整形技术提上日程。此时,已经是整形组组长的徐立平,全力以赴投入到整形机的安装、调试和实验过程中。他深知这既是班组能力实现质的飞跃的重要时机,更是为和他朝夕相处的组员们加固生产安全屏障的最佳选择。为使国内最大的立式整形机尽快服务于生产,徐立平从安装之初便参与其中,通过对整形机的安全装置进行研究,他找出了设备存在的隐患,据此提出改装吸屑装置、加装连锁装置等20余项改造建议,完善了设备的安全保障系统。设备验收之后,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整形机操作控制知识,承担起最核心的整形程序编制任务,他白天蹲在整形机边反复琢磨,晚上通宵达旦地计算各项参数。经过不懈努力,他逐步摸索出适用于各种燃速推进剂的整形参数,并针对特殊型面设计了专用整形刀具,还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而他带领实现的数控整形机在火箭发动机药面修理工序的成功应用,更是填补了行业空白。此后,在徐立平的带领下,班组先后实现了数十种导弹发动机的数控整形技术应用,班组80%以上的型号整形实现了远程操作。
2021年6月17日,备受瞩目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也有徐立平所带领班组的功劳。神舟十二号火箭逃逸系统固体发动机推进剂的微整形,就是由徐立平班组完成的。身为组长的徐立平把班组成员的成长进步当作重要职责,开展培训传承经验技术、依托技能工作室帮助青年职工成长,“徐立平班组”中多人成长为了国家级技师和技能技艺骨干。
三十多年来,徐立平先后承担多种战略战术导弹、载人航天、固体运载等国家和重大专项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的整形任务,他整形的产品始终保持着100%合格率和安全事故为零的纪录。徐立平的办公室墙面上有着四句话:“刀刀保精度,丝丝系安全,抬望航天梦,俯刻匠人心”,这不仅是他对自己工作上的要求,更是一个大国工匠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