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1-08-09吕春阳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21年6期
关键词:邓小平环境保护文明

吕春阳

2021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一贯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多次强调要保护环境,对环保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高屋建瓴的论述。

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邓小平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问题,反复强调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好污染问题。早在1974年8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刚果友好代表团时就深刻指出,“污染问题是必须解决的”;1978年9月19日,邓小平在视察唐山时强调在建设现代化城市时“要解决好污染问题”。

注重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邓小平一直强调,经济发展不能超过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协调发展。1979年1月6日,邓小平在谈到发展旅游事业时就指出:“要保护风景区。桂林那样好的山水,被一个工厂在那里严重污染,要把它关掉。”1983年2月,邓小平在游览苏州、杭州时,再次强调:“苏州园林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一定要好好加以保护。苏州作为风景旅游城市,一定要重视绿化工作。”“杭州的绿化不错,给美丽的西湖风景添了色。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西湖名胜,发展旅游业。”1982年11月,针对我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保护与开发问题,邓小平提出:“我们计划在那个地方先种草后种树,把黄土高原变成草原和牧区,就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人们就会富裕起来,生态环境也会发生很好的变化。”

抓住植树造林这个环境保护工作的“牛鼻子”。要改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是一项根本性的措施,邓小平对此不仅是大力提倡,还身体力行。1981年9月,邓小平同国务院副总理万里谈话时,提出要“开展义务植树,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此后,邓小平多次强调:“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二十年,坚持一百年,坚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永远干下去。”邓小平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直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用法治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邓小平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的法治化进程,他多次强调,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提出要制定环境保护法。1979年1月,邓小平进一步指出,环境保护“这件事要有人抓,抓不抓大不一样。要制定一些法律”。1981年9月,针对一些山区出现毁林开荒和森林过量采伐的情况,他提出,“是否可以规定每人每年都要种几棵树”,并且认为要“提出个文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或者由人大常委会通过,使它成为法律,及时施行”。1982年12月,邓小平在对林业部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情况的报告上批示:“为了保证实效,应有切实可行的检查和奖惩制度。”在邓小平的提倡下,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陆续制定了多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从此环保工作被纳入法律轨道,环境保护法治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借鉴国外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在环境保护方面,西方国家虽然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但积累了很多经验。对此,邓小平提出要将西方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为我所用。1978年9月,邓小平在听取黑龙江省委负责同志关于开荒问题的汇报时指出,要高度重视美国专家韩丁的意见,在开荒问题上要非常慎重,防止因为大面积开荒带来风沙等自然环境恶化的问题。同月,邓小平在视察唐山时再次提出:“现在资本主义管理讲美学,讲心理学,讲绿化。美观使人感到舒适,会影响人们的情绪,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在邓小平的推动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参加各类国际环保会议,加入了一系列国际环保公约和多边组织,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推动了我国环保事业的顺利开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这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深刻阐述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向和关键任务,深刻回答了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确定了重心,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一以贯之、长期坚持。

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必须促进发展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一场深刻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关键是要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这其中,降低碳排放是方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抓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源头、产业结构调整是关键、绿色技术创新是支撑。我们要根据这五项重点措施,全力推动调结构、优布局、守底线、增效率、育创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实现发展方式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向质变改善,从而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循环发展的有机整体,他们之间相互依存、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这就为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開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建设绿色家园,一直以来都是各国人民的梦想。作为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我们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践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不断增强我国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共同呵护好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

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必须健全制度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因此,面对复杂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我们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化绿色发展法律和政策保障,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同时,我们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强化中央权威,开展好环保督察,进一步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猜你喜欢

邓小平环境保护文明
环境保护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