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奉献 只为生命
2021-08-09胡雅南张米
胡雅南 张米
4月29日,湖南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长沙市第一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周志国在会上受到表彰。大会刚一闭幕,他就摘下胸前的绶带和奖章,换上白大褂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表彰大会之后的“五一”小长假,长沙迎来了又一次旅游高峰,一年半前因疫情带来的阴霾已经散去,那些惊心动魄的回忆都留在了昨天。但对周志国和他的团队来说,这场战“疫”还没有结束。他说:“国内疫情已经得到较好控制,但国际上疫情形势依旧严峻。现在境外输入病例还是由我们团队接诊治疗,我作为负责人,一定要为全省人民守好这一道关卡尽力。”
战时担当彰显忠诚奉献
时间回到2019年12月,周志国刚刚得知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便在全国呼吸科、感染科医生交流学习群里与同行交流。从医二十载,周志国亲历了非典、甲流、禽流感等传染病疫情的防治工作,丰富的一线经验让周志国有高度的职业敏感。2020年1月14日下午,周志国与长沙市第一医院其他科室主任、护士长、院感专干、医院急救队员共256人参加了医院组织的紧急培训,进入备战状态。
1月16日,周志国看着急诊科送来的一张从武汉来长的病人罗女士的肺部CT影像图,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当时看到片子,我认为很有可能是新冠,于是立刻将情况上报,安排病人隔离观察。”1月17日,医院领导研究决定将患者转移至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负压病房进行隔离治疗。与病魔的交锋分秒必争,谁来做救治工作的总负责人呢?此时,有着21年党龄的“老党员”周志国挺身而出:“我来!”他甚至来不及收拾生活用品,便匆匆奔赴战“疫”最前线。“当初申请入党的时候,我的父亲就告诉我,入党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为人民服务。”周志国铭记父亲的教诲,在危难之时承担起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责任,践行了一名党员的承诺与担当。
由于是新出现的传染病,当时人们对新冠肺炎的了解极为有限。1月21日,经CDC基因测序,罗女士被确诊为湖南省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治疗过程中,患者一度出现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情况十分危急。周志国带领几名骨干守在罗女士的病床边,一边关注呼吸机运行情况、患者气道是否畅通;一边监测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经过4小时的抢救,罗女士缺氧状况改善,呼吸逐渐顺畅。而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的周志国全身都被汗水浸透。
1月30日,罗女士康复出院。首战告捷让所有人为之振奋,但严峻形势依然容不得半点松懈。一连三个月,周志国每天往返于医院和酒店,他调侃道:“三个月没回家,我小儿子都不认识我了。平时都是我负责大儿子的学习,那段时间没法管他,学习成绩直线下滑。”玩笑中透出周志国对家庭的眷恋和歉疚。
从收治湖南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到239名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再到排查包机归国人员和收治阳性无症状感染者,周志国和他的战友们始终是疫情防控中最坚定、最可靠的那道防线。
孜孜不倦探索医学奥秘
周志国之所以能在每个需要他的时刻都挺身而出、身先士卒,离不开他对医学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我的母亲是学药剂的,我从小生活在医院的家属楼,长大后考进了医学院,毕业又回到了医院工作。”似乎从一开始,周志国就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开始想做一名外科医生的他,在医院的安排下进入了呼吸科。尽管如此,他依旧将求知探索的精神发挥到极致,与呼吸科的同事们一起努力不断钻研业务,发表了许多学术成果,让长沙市第一医院呼吸科的治疗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从医生涯中,周志国也曾有过迷茫的时候。他坦然道:“看到关于‘医闹的新闻也会觉得焦虑,但是我知道自己不能受这些个别负面案例影响。建立健康的医患关系,医生的自身素质也非常重要,要把学习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为此,周志国建起“青年医师呼吸沙龙”等微信群,通过网络集结了一批有着共同志向的医生。他们在群里“轮值”开展病例讨论会,遇到疑难罕见病例提出不同见解、提供诊断建议,无私地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周志国的朋友圈里,记录了一次微信群中的远程会诊经历——远在新疆的同行将患者症状和照片发在群中询问诊断方向,周志国判断其“应该是肌炎或者皮肌炎”,后来对方发来诊断结果,果然是皮肌炎。周志国在这条微信朋友圈里写道:“我们是一群平凡的医者,却在坚持不懈地探索医学奥秘,因为在我们眼中只有‘生命二字。”
周志国不仅注重自身学习,还经常走访基层传授工作经验,目前全省已有12个市州留下了他授业解惑的足迹。“我从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周志国说,“有一次我去基层医院讲座,有位同行开了几十公里的车专程过来听,我非常感动,能为基层医生做一些事是非常值得的。”
妙手仁心点燃生命希望
周志国在医学道路上无怨无悔地践行着“守护生命,战斗一生”的誓言,他说:“只要有一分希望,我们都不想放弃任何一个患者。”
周志国曾经接诊过一位75岁罹患肺癌晚期的病人张爷爷,之前诊断生存期仅有6个月。家人怀着最后的希望来到长沙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周志国马上安排检查,确诊其为肺鳞癌。“张爷爷的求生欲望非常强,我们必须竭尽全力,不辜负他的信任。”张爷爷的身体情况不能接受手术,周志国便采取化疗方式继续治疗,“只要真心实意地为患者着想、为患者付出,他们自然而然就会信赖你,也更有信心战胜疾病。”在周志国的治疗和鼓励下,张爷爷乐观面对、积极配合,身体状况不断好转,肿块和阻塞性肺炎基本消失。
2020年大年三十,张娭毑作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入院治疗,情况不容乐观。“当时我们试过了所有的治疗方案,都没有好转,但我们还是要搏一把。”在抢救过程中,醫务人员必须带着正压呼吸头套进行操作,但正压头套的防护作用只有半小时,如果救治过程超过半小时,医生就会有感染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周志国和他的团队还是决定冒着风险进行救治,“当时是由我们科室的李科宇医生进行手术,我说实在不行我们就轮流进行,但最后因为担心在换人过程中病人出现意外,他坚持了40多分钟。在那个情况下,即使冒着被感染风险,也没有医生会放弃。”看着张娭毑的血氧含量一点点上来,在场所有人的心情都非常激动。张娭毑出院后,周志国还持续关注着她的身体状况:“刚出院还需要携带氧气罐,后来慢慢恢复,她最近还去爬山了。”
“面对像新冠肺炎这样的传染病,我们在一线战斗并不是毫无顾虑的。”周志国说,“我们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小意外,比如病人咳嗽时飞沫可能会进入眼睛,或者因为劳累过度晕倒而导致防护不到位等等。他们也会因此担心害怕,但让我感动的是,只要确定自己没事,他们马上又会回到岗位上继续工作。”
正是因为有无数像周志国一样的医务人员,在抗疫一线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不懈努力、鞠躬尽瘁,我们才能取得这场战“疫”的阶段性胜利。是什么给了他们一往无前的勇气?周志国回答道:“就是信仰的力量。当我们在挽救生命的时候,一切都已经置之度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