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逐梦小康共奋进 千年圆梦在今朝

2021-08-09辛湘言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康攻坚

辛湘言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湖南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和全国一样,脱贫攻坚战取得丰硕成果,所有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这个伟大成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体现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理念科学引领的结果,是湖湘儿女勠力同心、团结奋斗的结果。

(一)

决胜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在农村,最艰巨繁重的任务是贫困人口、贫困地区脱贫。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看什么、怎么看?

——关键看老乡的生活质量。2020年湖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80元、较2010年翻一番还有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跑赢了GDP增速。“有女莫嫁十八洞,山高沟深路难走”的十八洞村成为了全国脱贫攻坚样板,标注时代标高的矮寨大桥成为了脱贫攻坚“幸福桥”,炎陵黄桃、安化黑茶等成为了脱贫增收的“黄金果”“摇钱树”,悬崖“天梯”上学已成为湖南脱贫攻坚成就展上的历史印记,武陵山、罗霄山等偏远地区芙蓉学校的建设让孩子们就近上學更方便了,众多贫困群众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安全电、住上了新砖房,人民群众的腰包更鼓了,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关键看老乡的精神面貌。人穷颜色低。过去山区闭塞,老百姓见世面少,羞于见生人;因为穷,老百姓抬不起头,缺乏自信。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基层干部到普通群众,讲到农村的变化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公路修到家门口,自来水接到屋里头,房前屋后绿山头,乡村旅游旺势头,全面小康有奔头”,即便是偏远地区的老百姓对自己和未来也更有信心了。

——关键看老乡的内生动力。脱贫攻坚对于贫困地区来说,是一场翻天覆地的伟大革命。各地党组织拿出当年那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劲头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广大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不甘于贫穷、不屈于困难,用双手改变命运,靠勤劳创造幸福,“宁愿苦战、不愿苦熬”成为广大群众的思想共识。

(二)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系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保护好”“守护好一江碧水”“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的殷殷嘱托,坚持不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发起“夏季攻势”,深化“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候鸟的欢歌”成为洞庭湖湿地的新名片;曾经生活在湖心岛上的居民上岸定居,一举告别“渔舟唱晚”的传统生活;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换新颜、生态科技新城正拔地而起;528.3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心成为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生态屏障……湖南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不断擦亮。

生态环境改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对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照人民群众“盼环保”“求生态”的期望,对照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对照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要求,湖南仍处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美丽湖南还需作出更大努力。

现在,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期望值更高,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容忍度更低。必须以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推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集中攻克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扬尘、污水直排、噪声污染等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在一天天变好。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能再走了,这既是一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责任问题。欠发达地区往往具有后发优势,但用好后发优势不能以消耗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为代价,首先得把生态保护和污染成本这本长远账、子孙账算清楚,克服上马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政绩冲动。应全面清理存量、优化增量、用活容量,从源头上把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挡在门外。关闭造纸厂、整治采砂、禁止网围养鱼以后,替代产业得加紧培育,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得加紧探索。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就是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严格限制粗放型过剩产业,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坚定不移推动矿业绿色转型发展。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前提下,逐步降低煤炭消费和火力发电量,增加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使用量,大力发展先进储能产业。切实改变公路货运占比偏高,铁路、水运等占比偏低的问题。妥善处理好粮食增收与农药化肥减量的关系,增加有机肥使用量,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三)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分级诊疗制度不完善,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源头。近年来,湖南始终把健康优先和健康扶贫放在重要位置,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医联体建设“大手拉小手”模式不断完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和县级二甲公立医院实现全覆盖,去年湖南千人床位数7.82张、千人注册护士数3.56人、万人全科医生数2.95人,已达到全面小康的相关指标要求。

当前,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硬骨头”。过去对贫困人口实行的是“六重保障”,即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保、医疗救助、医院减免、大病兜底保险;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对困难人群将实行“三重保障”,即基本医保“保基本”、大病医保“保大病”、医疗救助“托底线”。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的提高,加上医疗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更多疾病已从“无药可医”变为“可医可控”,医保支出面临着很大压力。对老百姓反映的医保负担较重、异地就医结算难、“过度医疗”等问题,应有针对性地解决好。

医改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关键是要找准症结。正如美国的詹姆斯·钱皮和哈里·格林斯潘在《再造医疗》中所说,医改“从根本上而言,在于医疗服务工作的组织方式”。诸如英国的社区首诊和双向诊疗制度,总书记点赞的“福建三明医改”等都是实现了医疗资源的重组利用。应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疗联合体为抓手,健全完善首诊制度,引导和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改革完善医保补偿和管理机制,着力让人民群众好看病看好病。不管怎么改,都应把“公益性”写在医改旗帜上。

从2003年的非典到去年以来的新冠肺炎,都警示我们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是何等重要。必须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推进普遍接种疫苗,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同时,经过疫情洗礼,使用公勺公筷、保持合理膳食、出门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等正成为社会新风尚,把这些健康文明的做法推广开来、坚持下去,无疑有助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最好的医生是自己”。现在物质条件好了,接受知识渠道多了,但近视眼、小胖墩、过劳肥、糖尿病也越来越多,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青年毛泽东早就讲过,“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全民健身应从娃娃抓起,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人民体质,防止“重文轻体”。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均等化应推进好,尤其是弱势群体的体育权利要保障好。

世卫组织在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现在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呈现出年轻化、高知化趋势。这固然有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焦虑升级等客观因素,但与我们对健康、幸福和成功认识的误区也不无关系。正如有的心理辅导老师所说,“望子成龙”的前提是“望子成人”,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取得好成绩更为重要。应从小培养孩子的抗压力和承受力,不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最大限度缓解情绪、缓和矛盾,从源头上防范个人极端事件。

(四)

全面小康不仅是物质上的小康,更是精神上的小康,“富脑袋”与“富口袋”同等重要。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两条腿走路”,当高楼大厦遍地林立时,民族精神大厦也要巍然耸立。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厚滋养。精神文明建设是在“头脑里搞建设”,最忌大而化之、流于形式,最需虚功实做、绵绵用力。一方面,应找准与百姓期盼的共鸣点,用新颖、实用、有效的活动吸引群众参与,避免“千人一面”,真正让精神文明建设“接地气、冒热气、添生气”。另一方面,应找准融入群众生活的切入点,以一个个领域具体问题的解决,带动全社会文明水平整体提升。

推进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水泥路、新房子虽能给农村物质面貌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但并不意味着精神文明水平的“水涨船高”。目前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唱戏的少了,放电影的少了,综合性文化服务设施即使有,作用发挥也是参差不齐,如果这块阵地我们不让正能量的东西去占领它,那么低俗娱乐、封建迷信甚至是外来宗教就会去占领它。应大力推动文化下乡,让农村群众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把他们的精气神提振起来。农村公共文化场所既要“建”好,更要“管”好,千方百计提高利用率,防止农村书屋成为“空屋子”,农村文化广场变成“晒谷场”。

当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等不得、也急不得,必须下好绣花功夫。新形势下农村青少年教育问题和“三留守”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需给予更多关注。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打牌赌博等陈规陋习在一些地方还有市场,应以村规民约等为抓手,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百善孝为先。”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赡养老人、孝老爱亲正成为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对那些“薄养厚葬、只给钱不管护、姊妹之间互相推诿”等不孝行为,依法加以约束和引导,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五)

在14亿人口的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的又一“中国奇迹”,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标志着我们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大步,必将激励全国人民以更加昂揚的姿态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让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的中国梦具有更加广泛深厚的影响力、感召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但不是平均主义的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但不是同一水平的小康;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但并不意味着城乡、区域、人群之间不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对此,我们既要看到取得的历史性成绩,也要客观真实反映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形成良好预期。

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红色土地上,“青山处处埋忠骨”。当年,千千万万三湘儿女听从党的召唤,踏上革命道路,就是为了让父老乡亲、天下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今天我们让贫困群众、老区人民彻底摆脱贫困、过得更好一点,就是对那些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知行合一、本色不改的鲜明昭示。

战鼓催征急,扬鞭自奋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向着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谱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猜你喜欢

小康攻坚
我家的小康
欢天喜地唱小康
我家的小康
小康路上
画好脱贫攻坚图 决战脱贫奔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小康之路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