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德荣:最美“红色理论家”

2021-08-09王若拙

新长征·党建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研讨会纪念

王若拙

2016年1月,郑德荣90岁时,恰逢从教65年,名流聚首,師徒幸会,郑老讲了近3个小时。他历数一生的经历,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求学到任教,从对中共党史的研究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从如何发现问题,到如何解决问题,极富感染力。台上老人津津乐道地讲,台下听众专心致志地听。“我今年90岁,再过5年,建党100年时,我与党一起过生日。”郑德荣最后说。

斯人已逝,言犹在耳。时值建党百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追忆用一生高擎信仰之炬的郑德荣先生。

学术上的“常青树”

郑德荣1926年出生于吉林延吉。1948年,还在读大学的他从国统区投奔解放区,在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前身)短训班学习时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被深深吸引。1952年从东北师大毕业留校后,从事党史研究教学,从此与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结缘,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

郑德荣与人合著的《毛泽东思想史稿》是系统研究毛泽东思想的第一部专著,在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主编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创立概论体系的教材,印刷13次发行100多万册,至今在全国高校广泛使用。东北师范大学于1981年成立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是全国高校成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机构之一。

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曾评价:“郑德荣的著作对宣传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推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贡献。”

郑德荣的思考与研究总是与时代同步。改革开放后,他的研究领域拓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九大后,他又专注于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很多曾与郑德荣共事过的老师还清楚地记得郑德荣60岁时给自己立下的“宏愿”:“我退下来后,要用10年时间,也就是到我70岁的时候,培养出10个博士,出版10部专著。”弹指一挥间,30多年过去了,郑德荣已经超额完成了这些当年看似不可能的“规划”。培养博士生的数量是计划数的5倍,出版专著的数量是计划数的4倍,此外还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仅仅是在80岁到90岁的10年间,郑德荣的个人专著就达5部之多,而且还承担国家项目3项,发表论文70余篇。

老而好学,耄耋勃发。年岁的增长非但没有让郑德荣的学术科研节奏放缓,反而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新见迭出,成就斐然。

74岁时,郑德荣完成了吉林省委宣传部宣传文化基金项目《郑德荣自选集》。收入选集的这些论文不仅涉及领域多、各成系列,而且有很多填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或匡正了传统学术观点,受到党史学界专家的高度评价。同年,他还出版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书。该书是由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丛》12卷之一,获2001年国家图书奖。76岁时,他出版了《国情·道路·现代化》一书。该书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定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百部重点图书之一。党史学家龚育之高度评价该书具有“跨度广、容量大、视角新”“新意迭见、情感激扬”的特点,“堪称集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身的精品之作”。该书获第六届吉林省政府优秀图书奖。77岁时,笔耕不辍的郑德荣再推新作,出版了《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研究》一书……

70岁以后,他撰写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次历史巨变比较研究》一文入选全国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一文入选全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理论研讨会,《中国特殊国情、特色道路与现代化》一文入选教育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以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创立为视角》一文入选全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奠基人》一文入选全国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揭示》一文入选全国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

“是什么让您毕生求索、沉浸于党史研究?”有人好奇。

“工作需要,就是我的志向。做什么爱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是铭刻在心的信条。”几十年来,郑德荣把个人融入时代、将信仰融入生命,在知识的海洋里劈波斩浪,人生的征帆始终沿着正确的航向,驶向理想的彼岸。

“这是责任,不能拒绝”

2001年,郑德荣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投身纪念建党80周年活动。作为宣讲团成员,他不顾盛夏酷热,在长春、四平、通化等地作了12场宣讲报告,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2002年11月,郑德荣作为吉林省委学习十六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反复研读十六大报告,虚心参加省委组织的集体备课,并赴松原为全市干部群众作了长达3个小时的宣讲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

“我受党的教育多年,毕生的追求就是用自己的所学为党、为国家多作贡献。”“要尽职尽责地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我自身就必须孜孜不倦,不断上进。”这是郑德荣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一生驰而不息始终奋战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一线的动力源泉。

“老师身上有一种强烈的担当意识。”郑德荣的学生、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王占仁说,每遇党和国家的重大纪念日和重要活动,无论工作多忙,也不管身体状态如何,他都积极关注,并举行相关讲座,即时进行解读。他说:“这是责任,不能拒绝。”

2013年12月,郑德荣又一次住院。在多次接诊他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医生王春艳的印象中,这个“病号”与众不同,手边全是书,一直挺忙活。

2014年元旦前夕,医院同意他出院,郑德荣兴奋得像个孩子:“我早就好了,这回可自由了,终于可以回去给学生上课、搞研究了!”

生命的最后几天里,虽极度虚弱,但郑德荣还在反复修改入选“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理论研讨会”的论文。看不了,就让学生念,他听。最后一次修改时,坚持听完9000多字的论文后,他拔掉氧气管,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出修改意见。好几次,他试着站起来,但刚一用力就大汗淋漓——他实在太想参加这个会了。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2018年5月3日,92岁的郑德荣离开了这个世界。去世前,他对学生留下的最后一句完整的话是:不忘初心,坚持马克思主义!

广其学而坚其守,存一息而不堕志。郑德荣信念坚定,追求执着,学识广博,治学严谨,为人谦逊,人格高尚,把个人融入时代,把研究融入生命,把创新融入学术,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这就是一个学者的一生,这就是一名党员的追求,这就是一种精神的光芒!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研讨会纪念
特别的纪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福建举行
魏群夫散文创作研讨会纪要
新黄
研讨会莫变“演讨会”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日纪念广岛核爆64周年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走向新世纪雕塑创作与教学研讨会综述
毛泽东思想闪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