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婺源傩面具与小学美术课堂的结合

2021-08-09张莉游京峰

江西教育C 2021年7期
关键词:婺源面具美术

张莉 游京峰

婺源傩面具以其夸张怪异的造型、沉稳和谐的色彩及神秘的文化功能体现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再现了傩文化的艺术魅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婺源傩面具文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美术课堂中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傩文化教学的意义

傩文化是一种原始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初的意义在于祈福免灾。已有千年历史的赣傩文化被称为古代文明的“活化石”,而在傩舞中使用的傩面具,彰显了原始的宗教观念,是远古艺术的物化形式,也是中国千年民间艺术的符号。傩面具根据地域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和文化特色,婺源傩面具以其夸张怪异的造型、沉稳和谐的色彩及神秘的文化功能体现了古人的审美情趣,以各种形式再现了婺源傩文化的艺术魅力,其本身就是一种造型艺术,为现代艺术的创新提供了灵感,在现代艺术创作中再现了自身的独特魅力。

婺源傩面具是独具魅力的文化遗产,我们在赞叹先人令人叹服的艺术创造力的同时,要想着该如何将其传承下去。傩面具文化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深化学生对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研究乡土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因此,如何把傩面具文化运用到小学美术课堂中,巧妙地将其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婺源傩面具文化是极具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其中傩面具的工艺制作、图案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教师可以把婺源傩面具的学习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中,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二、傩面具与美术课堂的结合策略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在课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傩文化的了解程度。在课堂实践中,笔者了解到,除了极个别的学生看过傩舞表演外,大多数学生没有听说过傩文化。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通过网络或书籍了解本土的傩文化,对傩面具展开全面的学习。

(一)看一看,说一说,在讨论中感受傩文化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以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傩文化。看完视频后,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把自己了解到的傩文化知识与大家分享交流。这时,教师可以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自由开放、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这种互动交流的方式对美术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拉近学生与傩文化之间的距离。

(二)学一学,做一做,在创作中体验傩文化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就是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在观看相关影片、触摸傩面具等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多维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及创造力,让学生对傩面具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加,艺术创造力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发放学习任务卡,让他们对傩面具进行观察,在观察中进一步加深对傩面具的了解,认识到制作傩面具的复杂性。随后,教师可以拿出事先烧制好的彩陶傩面具饰品让学生欣赏。看到这些可爱的傩面具小饰品,学生一定会非常兴奋,迫不及待地想动手试试,这样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想一想,议一议,在思考中传承傩文化

民间传统文化有着地域独特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些文化的传承遇到了困境,传统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成了社会面对的难题。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发展和创新,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中,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为了让學生意识到这一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婺源傩文化?”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最后让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回答。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宣传傩文化的活动,从而促使他们在活动中真正地深入了解傩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总之,婺源傩面具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世人,美术教师有责任引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美,让学生加深对婺源傩面具的了解,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第五小学  江西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

猜你喜欢

婺源面具美术
婺源美
我们摘下面具吧
酷酷的面具
创意美术
面具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乡愁里的婺源
面具中的鱼
画中婺源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