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探微

2021-08-09张忠志

江西教育C 2021年7期
关键词:舞曲瑶族乐曲

张忠志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我们看不到它的形,但可以感受到它的美。音乐靠音符、节拍、旋律等元素来展现美。音乐欣赏教学是重要的音乐教学内容,旨在通过欣赏、分析音乐作品,带领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鉴赏能力。笔者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摸索出一些教学策略,现结合《瑶族舞曲》一课,谈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 在意境中发现美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情。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动力,欣赏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笔者采用意境导入的方法,通过创设唯美意境,给予学生视听享受,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将学生引入课堂。

为了创设唯美的欣赏意境,笔者借助多媒体,给音乐配上优美的画面,将音乐与图像结合,化无形为有形,提升音乐的感染力,给学生以美的熏陶。《瑶族舞曲》是一首民族管弦乐,在教学这首乐曲时,笔者搜集了一组有关瑶族歌舞的图片,并根据歌曲的引子部分,制作了一个教学课件,这给学生制造了一场视听盛宴,学生边欣赏图片边聆听音乐,在优美的意境中了解瑶族的风土人情。

二、 在活动中体验美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获得情感的陶冶。音乐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重要载体,学生只有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知、体验,才能得到美的熏陶,形成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教师要给学生搭建音乐实践的舞台,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经历聆听、演唱、表演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去感受美、表现美。

欣赏体验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水平。例如,在欣赏《瑶族舞曲》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时,笔者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感受体验,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笔者先引导学生聆听乐曲,边听乐曲边感受鼓点的节奏,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鼓点节奏在音乐韵律中的作用,笔者让学生亲手敲击鼓,一边敲击一边跟随琴声哼唱。在欣赏《瑶族舞曲》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律动,让身体随着音乐的旋律起伏而欢快地摇摆。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音乐体验,使他们对主题旋律和乐曲的层次变化有充分的认识。

三、 在创造中升华美

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具有创造性的教育价值。音乐课程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与创造精神的重要载体,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发挥音乐的创造性作用,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開展创造性活动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音乐创造性活动,通过各种创造性活动,让音乐绽放出迷人的魅力。在创造性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创造。民族管弦乐赋予《瑶族舞曲》独特的魅力,乐曲中有笛子、笙、高胡等乐器,乐器演奏是该乐曲的一大特色,于是笔者结合乐曲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模仿乐器演奏的环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模仿各种乐器演奏,有的学生模仿吹笛子,有的学生模仿吹笙,课堂精彩纷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音乐创造。

四、 在合作中共享美

美美与共是音乐学习的最高境界,学生不仅要学会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还要学会合作共享,将自己创造的美与他人创造的美有机融合,从个体美走向共同美。美美与共倡导的是一种合作理念,主张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创造和享受音乐之美。

在教学《瑶族舞曲》这一乐曲时,学生在反复聆听与多种表现中,对乐曲的旋律、结构及乐曲中使用到的乐器等有了清晰的认识。在教学的最后阶段,笔者组织学生回顾乐曲,再次完整欣赏乐曲,笔者带领学生一边聆听一边合作表演,敲击长鼓,吹奏笙笛,跳瑶族舞,共同体验瑶寨人欢欣鼓舞的场面。在合作演绎中,一幅美美与共的画面形成,音乐的审美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

猜你喜欢

舞曲瑶族乐曲
始乱
瑶族织锦
冬的舞曲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烂漫舞曲
悲伤的乐曲
读瑶族经典 为盘护正名
练乐曲vs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