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1-08-09李淑芳
李淑芳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主流。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此不够重视,导致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对此,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模式的改革出发,积极解决这些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一)“灌输式”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弊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透彻这些知识点。此外,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倾向于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因此无法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相关知识点,更无法让学生在教学中逐渐建立数学空间感。笔者认为,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师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不够重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低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教师对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不够重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运算能力的重要性。若学生的运算能力得不到提升,那么无论他们的理论知识掌握得多好,都无法实现数学成绩质的飞跃。因此,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运算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改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到抽象的知识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学习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教师也可以利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悟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圆柱和圆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突破板书中“二维教学”的禁锢,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三维教学”,动态展示圆柱和圆锥的组成方式,促使学生直观了解圆柱与圆锥,逐渐形成空间思维模式。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相关的模型,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深入体会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也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在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抛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长方形的面积的知识点,那么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求法有什么相似之处呢?”这種方式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逐渐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通过口诀和练习,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俗话说:“熟能生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运算口诀,通过各种练习题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
例如,教师在教学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运算时归纳出一句口诀,即“头乘头,尾乘尾,首尾相乘,中间两位数相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牢记运算口诀,在运算时利用口诀快速得出正确答案。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练习作业,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在教学实践中,虽然很多学生掌握了知识点,但是往往由于马虎导致运算错误。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正确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重中之重。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使用科学的教学工具,不断改革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高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