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色朗读,须从文字本身出发

2021-08-09徐丹丹

江西教育C 2021年7期
关键词:标点标点符号陌生

徐丹丹

通过角色体验唤醒内心的感知,是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品析词语的重要基础。很多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朗读时,常常采用专业性的指导方法,重音在哪里、怎样划分节奏、语速快慢如何调整等都为学生完全设置好,学生难以形成自己的体验。角色朗读的指导应该淡化纯技巧的点拨,鼓励学生从文本的语言中形成感受、获取体验,最终促使朗读能力的提升。笔者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二年级《坐井观天》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紧扣关键词语,在体悟中深化体验

角色朗读要从语言文字出发,但并不是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品析所有的语言文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认知、阅读能力,教师就可以依托学生的认知能力,聚焦文中的关键词语,引领学生在体悟和辨析中深化体验。

例如,《坐井观天》一文中小鸟对井底的青蛙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其中,“一百多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空泛的概念,学生无法对其形成直观的认知。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体悟和辨析。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鼓励学生猜一猜“一百多里”究竟有多长;其次,以学生每天做操都要去的操场为例,让学生估计一下“一百多里”需要绕操场跑多少圈。当“125圈”这个数字呈现出来时,很多学生纷纷感慨:“真长啊!我跑两圈就跑不动了。”当学生对“一百多里”的概念产生了感性认知之后,教师就可以顺势而为,要求学生朗读这句话,学生会自然地调整语速和语调,将自己的感性认知朗读出来。

二、聚焦特殊标点,在联系中丰富体验

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很好地关注标点符号在表情达意过程中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特殊的标点,鼓励学生联系具体的语境,关注这些特殊的标点所起到的表达作用,从而在深入的联系中丰富学生的认知情感。

《坐井观天》一文的课后思考题的第一题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下面的句子:①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②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③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很显然,编者罗列的这三句话最后的标点符号分别是问号、感叹号和句号,旨在指引教师要关注标点符号所形成的表达意蕴,借以调整学生的朗读语气和语调。第一句是青蛙对小鸟说的“一百多里”产生了困惑,用反问的语气将自己内心的不解表达出来;第二句是小鸟面对青蛙的质疑,告诉青蛙天非常大,用感叹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慨;第三句是小鸟鼓励井底的青蛙跳出来,所以用上了句号。因此,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了解这些标点符号背后的情感态度,借助标点不断丰富学生的朗读体验,真正为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服务。

三、依托陌生语言,在拓展中扩展体验

对于一些陌生的词语,学生难以理解,因此会对朗读造成较大的影响,很多教师的做法是强行灌输词语的意思,并教授给学生朗读技巧。这样的方式无法真正触动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紧扣陌生语言,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更好地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

例如,在《坐井观天》一文中,小鸟告诉青蛙:“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其中,“无边无际”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词语,教师可以先从“际”字的教学入手,让学生了解到“边”的意思,然后追问学生在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无边无际”的,当学生逐一罗列出天空、大海、森林、草原、沙漠时,教师呈现出相应的圖片,并鼓励学生将眼前看到的图片和理解的意思融入朗读中。由此,学生在朗读中就能将天空的广阔表达出来。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从单个字入手,从词语到生活,从感知到内化,借助图片丰富了学生对陌生语言的情感认知,并将自己的认知融入文本之中,真正推动了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

分角色朗读是快速理解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方法。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言语实践,在细致品味和辨析的过程中丰富情感体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朗读技巧。◆(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栟茶镇浒澪小学)

猜你喜欢

标点标点符号陌生
标点可有可无吗
《辽史》标点辨误四则
人最怕:深交后的陌生
小小标点真厉害
熟悉的陌生词(四)
熟悉的陌生词(三)
我们班的“标点符号”
熟悉又陌生的“”
标点符号争吵记
标点符号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