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的信息化教学探究
2021-08-09朱程
朱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要把信息技术与传统的生物教学有机整合在一起,不断优化生物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在新兴技术的辅助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初中生物教学的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初中生物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
一、借助信息技术备课,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备课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第一步,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把传统的教案备课与信息技术下的课件备课有机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例如,在教学“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课时,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做足充分的准备,积极投身于探索周边生物的活动中,确保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备课环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自己所在地区周边生物的情况,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归纳相关的生物知识点。教师完成备课之后,要利用信息技术将预习内容上传到网络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对自己的备课内容查漏补缺,从而更好地掌握备课的方法,为教学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从网络上查找素材、教学课件、练习题,以此来丰富备课的形式和内容,并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完成个性化的制作。这样的备课活动有效地利用了现有的教学资源,避免了重复劳动带来的时间浪费问题。
二、借助信息技术导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由于生物课程中的知识点相对比较抽象,教师靠单纯的讲述很难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借助信息技术把文字转化为更直观的图片和视频,为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使学生调动眼、耳等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推动学生主动完成新知识的探究。
例如,在教学“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充满求知欲,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环节下功夫。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根据这节课程的内容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搜集相关的影视资源,通過各种技术完成视频的剪辑,并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短短几分钟的视频能把人类的起源更形象、生动地讲述给学生,使学生深刻地感知课程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能对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有系统性的认知,从而明确学习方向。接下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绘制出这节课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知识导引图的辅助下对课程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究欲和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学习生物教材中的知识。
三、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虚拟空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多数内容的教学都离不开实验,很多理论知识也要借助实验进行验证。在生物课堂上,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虚拟空间,让学生在实验演示中产生强烈的实验参与欲望,从而带领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让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浓厚,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在教学“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虚拟空间,帮助学生在更直观的画面中观察细胞分裂和生产的过程,用三维动画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将知识化繁为简,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完成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观察细胞状态的实验操作视频,让实验步骤更加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详细为学生介绍各种实验仪器,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受各种教学设备和教学场地的限制,解决因为缺乏实验材料而无法开展实验的问题,让理论知识的讲解在实验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具体形象。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视频的指导之下进行分组操作,在实验中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提高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大余县教育科技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