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非遗,不遗余力

2021-08-09郑池乐琪

中学生天地(A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土陶坪村泰顺县

郑池乐琪

在有着“木偶之乡”之称的浙江泰顺,一个男孩自出生起就与非遗结下了缘分。他的父亲是提线木偶技艺非遗传承人,母亲是车木玩具技艺非遗传承人。“从小父亲对我就两个要求:一个是在完成功课后,要背诵唐诗宋词;另一个是要雕刻木偶来赚取零花钱。”为了能够去书店里买连环画看,男孩只好多雕木偶头坯。现在,即使平日里工作繁忙,他也会抽出时间雕刻几个木偶头坯。他的手上有一些刀疤,是以前用刀雕刻时不慎留下的,这些痕迹见证了他与非遗的故事。这个男孩,就是对泰顺县每一项民间艺术如数家珍的浙江省非遗保护专家——季海波。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刚成立时,浙江正在开展非遗大普查。季海波团队深入各个村进行田野调查。泰顺山多,非遗的分布又很分散,开展非遗普查的难度可想而知。但凭着对非遗的满腔热爱,数十年间,季海波组织发掘和申报了各级非遗项目共计150项,汗水颗颗,换来的是硕果累累。

在泰顺人的心中,土陶这个粗犷的家伙却是个柔软的存在。过去,人们用它盛水、酿酒,身着素衣的它承载了许多温暖的岁月。泰顺县的大丘坪村有着百年手工制陶历史。以前,村民以制作大型土陶制品营生,但随着社会发展,土陶制品的市场急剧缩水,大丘坪村及其制陶工艺逐渐衰落。2012年,季海波来到大丘坪村,发现许多年轻人向当地村民购买陶罐,用来种植多肉植物。于是,他动员村民制作顺应市场潮流的小型陶制品。他解决各方面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就去请教专家。大丘坪村的窑火在这数十年间饱受冷落,如今再次燃烧起来。随着土陶传习区、制作技艺体验区和土陶烧制区等的开设,大丘坪村的名气越发响亮,游客不断增多,今昔对比,着实令人感动。敏锐、细心、坚持、脚踏实地……在季海波身上,我看到了一个非遗人的品格。

季海波痴迷于廊桥,是廊桥的研究者,也是廊桥的守护人。2016年,台风“莫兰蒂”袭来,暴雨冲垮了3座百年廊桥。我在廊桥之乡长大,深知廊桥对泰顺人而言有多么重要。时至今日,我仍记得那满布黑云的天空,那骇人的暴雨,以及廊桥长久屹立的身躯在暴风雨中轰然倒塌的场面。这噩耗重重地打在了季海波的心上。庆幸的是,在民众的自发抢救下,廊桥的绝大部分大中木构件被找回。为了让这3座廊桥不成为泰顺人心中的遗憾,在省市县政府部门的努力下,国家文物局批准泰顺廊桥灾后修复工程。季海波每天往返于各个施工现场,桥台修砌工人都被他“气”走了好几批。2017年10月,这3座廊桥终于被全面修复,季海波的头发也白了许多。

在我查阅资料,了解了更多關于季海波的故事后,除了深深的感动,我的心底涌上一股奇妙的温暖和自豪感。我自豪有这样一位同乡,在被各种现代化文明洗礼的今天,他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非遗保护工作。数十年来,他四处奔走的身影,如同春日里的暖阳。在这个纷纷扰扰的时代,他为非遗重放光芒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而当我得知,季海波毕业于泰顺中学,是自己的校友时,心中的喜悦和自豪越发鲜明而炽热。每当我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感到疲倦的时候,我就会想到他,有人为廊桥坚守如斯,那我碰到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廊桥,在非遗人的守护里,有了抵御时间的勇气;非遗人,在每个记住廊桥的人心里,化成了另一种不朽。

指导老师:汪航健

猜你喜欢

土陶坪村泰顺县
泰顺县助力猕猴桃产业机械化生产步伐
土陶
湘西土陶创新发展探究
浙江遂昌县红星坪村:从负债2万元到创收30万元的乡村振兴路
丰收
土陶记忆
泰顺县民宿产业现状及对策
环境保护水体中水质总氮的测定
渝东南土陶馆建设的构想与旅游开发研究
人工栽培铁皮石斛品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