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引入艺术设计专业的策略研究

2021-08-09杜欣桐

艺术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传统文化融合

摘要: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在高等院校中已经形成了固有模式,大体上是沿用西方的教学模式。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教学手段变得形式僵化单一,教学内容也毫无新意。长此以往,对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无益。传统文化的传承对高等院校来说尤为重要,因此需要将中华传统文化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合理地融合,使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系统的骨骼充盈传统文化之血肉,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设计行业焕发光彩。只有合理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构成设计知识,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扎根,学生才能在今后设计创作出具有创造性的优质作品。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设计;融合;教育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8-0-0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步入新时代,将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融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应提上日程。纵观我国的设计专业教育,以西方构成设计为正统的课程设置占据主流,却毫无民族特色与特点。因此,要想使我国艺术设计彰显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就要打破以往设计专业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从青年一代入手,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并把传统文化元素广泛融入艺术设计教学,使学生思想受到洗礼,使传统文化元素得到广泛应用,把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展现给世界。

1 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艺术设计行业发展趋势大好,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求学时选择报考设计专业,走上艺术设计道路。而高等院校在发展艺术设计专业时却忽略了传统文化素养在专业中的作用,多是对设计效果造型进行大面积的教学。进入21世纪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环境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进行设计创作融合已刻不容缓。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方面,主要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个问题是高校过多关注技能教育,忽视了传统文化教育。当代艺术教育的状态随着高校的大力扩招,学生的艺术专业技能技法都得到了广泛提升,但文化素养却有所缺失,致使培养出的学生仅仅懂得流于表面的艺术技法。另一个问题是教育死板僵化、缺乏趣味性。教师仅仅向学生灌输技能技法,缺少与学生之间的深度沟通了解,无法对症下药改善教学问题。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设计师应从传统文化中提取设计创作中需要的特色元素并进行合理应用,融入自身的设计,创作出优质的艺术设计作品。国民对于含有中华传统文化的设计作品更容易产生共鸣,更能通过艺术欣赏牵引出内心深处的心理认同感,有民族文化内涵的设计作品也能大大提高提高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

2 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问题

2.1 未形成规范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宏观来看,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其一,以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为中心的基础课程;其二,以集合性课程及创新能力为中心的延伸课程;其三,以二维视觉观感为中心的审美课程。通过课堂考察发现,这些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忽视了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是融合性及交叉性,而课程设置中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甚少,并没有设置可以使学生深入学习的相关课程。从历史视角入手,我国最早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溯源可谈的有三点:第一,艺术教育的溯源最早在清末;第二,当时以师徒教育最为流行;第三,日、德及他国在最早的设计教育中以混合教育制度为主。因此当前来看,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在我国仅仅有继承性的、历史性的纵向影响关系。而分析本科教学中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其课程设置仅仅只把目光放在简单的技能技法教授上,忽视了设计和文化、社会、科学等其他学科的横向关联。现在,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课程结构仍以单纯的构成课程为主要专业课程,课程架构没有任何模式的突破。可以看到,高等院校的课程绝大多数都是基础教育课程,未形成完备且科学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没有把传统优秀文化知识引入设计专业课堂,因此需要及时开设相关课程,为培育学生人文素养添砖加瓦。

2.2 未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和市场的不断发展也使技术及用料不断提升,仅靠一套吸收外来教育模式的课程无法完善学生的知识理论。而具有优质创新思维的设计师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出来的,因此在课程规划设计中,不能忽略传统文化理论知识。传统文化的熏陶及美育教育在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不可或缺。五千多年来,中国孕育了许多的文化财富,在体现民族时代风貌的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民俗艺术的文化高度。国际著名设计大师乔治罗亚曾言:“设计的内涵是文化。”[1]设计师在创作时必定会选择一种文化作为基底来承载作品,这样的作品更有厚重感及氛围感,而中国的设计就应该提倡以传统文化为底色孕育作品。学生想要在未来的工作中有独到的见解和敏锐的设计眼光,就需要用厚重的文化内蕴及精神来打底。由此,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具体课程设置上,应注重补足文化在课程教育中的分量,呼吁学生把民族文化设计作为主要设计思维,提升文化素养,号准历史脉搏,使学生立足传统文化,如此才能在之后设计创作出更多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创新性作品。

2.3 未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在历史的长河中汇集形成了许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极具中国味道的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与民族威望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艺术承载文化,文化浇灌艺术,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不可忽视,传统文化为艺术设计专业成长的贡献也无法估量。因此,想要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需求,就不能仅沿用与照抄西式艺术专业教育方法,此种教育模式缺少文化底色与内涵。当代的艺术设计想要与时代同频共振,就要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精神,既然想要培育富有想象力、创造性和能动性的优秀设计工作者,就要使学生有丰沛的传统文化素养与内涵。没有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设计师就不能创作出富有内涵的艺术佳作。而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艺术设计专业中有关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置却少之又少。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李镜路教授就在《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趋势探讨》中说:“根据我国国情,我们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传统艺术的文化內涵,将现代化设计与传统文化的精华整合起来,要在我国传统文化、审美习惯、科学技术上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1]我国的艺术设计创作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把民族文化发扬光大,传播到世界的每一寸角落,使世界的华人感受到国韵设计,也使西方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3 传统文化的引入方法

3.1 增加传统文化相关课程,适当调整课程编排

当今的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从三点来区分:第一,基础课程,这是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共同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未来从事艺术行业工作的必要前瞻课程,此专业的所有学生都应学习;第二,专业课程,学习专业技术技能,涵盖技术的应用及对学术的研究;第三,文化教育,专业课程之外的文化专题。中华文化庞杂且内容丰繁,虽然在设计创作中不能传授外在的技能技巧,但可以丰富设计者的精神及思维,使艺术设计作品富有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文化的洗礼下,我国的设计行业也被影响,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在艺术设计专业中举足轻重。因此,设置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应关注此点,对于学科教育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应在教育中有策略、有方法地把中华文化浸透在课程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把握课程脉搏。课堂是教育的本源,应积极在课程建设中适量增加中华文化、美育及美学课业的配比,引入有关中华文化的理论课程,使学生吸收文化的骨髓与血肉,融合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并试着创作出有文化内涵的可读作品。

现在高校中艺术专业的课堂教学多以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识教育旨在通过各种人文知识教育和其他多元化的实践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其使命包括补缺、纠偏、摆脱功利主义的狭隘与浅薄,整合、贯通,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1]。通识类课程的意义在于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它不仅仅只是一种课程设计,更是一种思想、理念和境界,目标是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而艺术设计专业则是把创新当作目的,除了必备的应用技能知识外,更需要扩充自身的人文素养及自然科学知识。因此,学生想要在之后的艺术道路中提升自身的艺术水平及能力,不仅应学习好人文知识,对于通识知识也应及时把握。根据不同院校的差异,教师可凭借自身需求及学生的情况来设置课程,注意厘清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设置课程结构时,选择当下需马上学习的传统文化课程放在必修课程中,其余课程合理分配在辅助的选修课程中。

3.2 培养文化内涵和艺术欣赏能力,提高教师文化及美学素养

何为艺术?何为艺术美?这是进行艺术欣赏、了解艺术的根本目的。艺术是实践,也是我们与世界交互的方式。艺术实践是贯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个体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点。艺术欣赏与中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随着时代发展前进,优质的艺术作品皆是以民族优秀文化为底色的,中华优秀文化是全体人民共有的宝贵遗产,要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提高艺术欣赏水平。艺术欣赏也称作艺术鉴赏,是人类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即时或延后产生的审美感受,也是人根据所见的艺术客体了解世界的方式。艺术欣赏的课程教育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艺术的认知,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其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观,甚至包含审美观,使学生的设计态度端正,更易创作出优质作品。因此,艺术欣赏课程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而高校教师更应努力充电、扩充知识,从知识入手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设计创作能力。教师的素养和知识面影响着学生,要增加对教师工作重心、知识体系、价值体系等方面的关心关注。在多元化大背景下,前沿的设计知识不断更新迭代,在追赶潮流的同时,应提倡教师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对传统文化教育理论的研究上,调整教学目标,增设新型课程。

想深化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想法,究其根本要从高等学校教师的文化认知入手。要邀请优秀的大师及名人多举办讲座,拓展学生对于艺术设计的创新点,学习和吸收成熟的艺术创作经验。高校老师要积极参加实践研究,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落实中华传统文化和设计融合的想法。尤其是要涉及民间艺术,这是我国五千多年历史中流传下的值得珍视的文化宝物,要把民间传统文化的特色与当下设计有机融合。学生触及中华文化、了解文化的内涵与底蕴,对于加深设计感受乃至强化设计思维融合都有重要作用。步入新时代,将中華传统文化教育引入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是一次非常有必要的实践。

4 结语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把传统优秀文化纳入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课程系统是重要且有必要的。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艺术设计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设计意识,更新固有的设计理念,转变设计想法。高等院校教师需要具有能动性地指引学生,把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全方位地授予学生。学生扩充了知识体系和内容,设计创作会更有内涵,我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得到弘扬,未来的设计圈才会产生大量优秀的作品。在世界联系密切的新时代,各个领域的发展迅猛,艺术开始转向与技术技能相结合。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以来,各个国家的理念、经验及模式都深深地影响着国内的教育,设计作品也开始与世界各国的优秀作品拿来比较。在当下,怎样使本土文化浇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如何理出适宜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脉络,开始成为建设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物体。因此,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要有本国特点,具有中国味道和内涵。把传统优秀文化作为基底,打造完善的课程结构体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设计人才,在进行设计创作时有必要扎根传统文化的沃土吸收养分。如此,中国本土的设计创作才能拥有内韵,才能在设计领域上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使国家的设计在国际上更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虹.艺术设计专业引入传统文化教育策略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4:16-21.

[2] 龙湘平,周亚辉.论艺术设计的人文特色教育发展趋势[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6(1):36-37.

作者简介:杜欣桐(1996—),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传统文化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星.云.海》
《花月夜》
《融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