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故意打了个“死窝”

2021-08-09姜鑫坤

垂钓 2021年8期
关键词:钓饵竿子钓友

姜鑫坤

钓大一些的鲤鱼、草鱼、青鱼,用老玉米确实有效,但钓鱼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因为我用老玉米打窝所以钓到鱼,而是我把打窝量和补窝次数掌握得比较合理,并且窝饵和钓饵是相互配合的。

我一直认为打窝有风险,用量须谨慎,在控制窝料的量方面,我一直恪守宁可不打或者少打也绝不打过量的原则。打少了不过少钓鱼而已,打过量则会“空军”。这就叫“死窝”。

然而,今年的6月末,我却破天荒地故意打了个死窝,为啥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雨季已经到了,今年的降雨量明显比往年同期大得多,大雨一场接着一场。于是,各个水库都在重复着一件事——放水。水库铆着劲放水已经给钓鱼带来大麻烦了,但我却不以为意,毕竟总会有那么几条贪吃的鱼来咬钩,只是山上的大水一冲下来,水质肯定明显起变化,在浑水中钓鱼肯定不行,想钓鱼就要找降雨对水质影响不大的水域,比如没有大水流注入的一些坑塘。

目标鱼——草鱼出水

草鱼的食量非常大,所以打重窝未必死窝

为此,我和我的伙伴找到了一大一小两个水库,二者仅一路之隔,小库的水源自大库,路面下有个涵洞。小库面积约百亩,鱼密度大,收费高,大库中的鱼密度相对小,收费低。我俩决定钓小库。已知的条件是,小库封库五年,五年前投过草鱼苗和鲤鱼苗,库内还有一些老库底。有人说小库中的白鱼、鲫鱼足够多,个头还不小,很适合垂钓,钓饵就用嫩玉米。我问面饵是否有效,得到的回答是:用面饵闹白鱼和鲫鱼。看来面饵不用带了,像以往那样用老玉米打窝,用嫩玉米钓就行。

到了水库,下竿前我四下考察一圈,结果发现有人在用蚯蚓钓,浮标一直很稳,不闹小鱼,只要有口基本就是三四两重的鲫鱼。由此我得出结论:这里不闹小鱼,用面饵效果可能会更好,毕竟面饵在诱鱼方面比玉米粒强很多。但是我没带面饵,只能用青玉米了。

此外,我考察得知,这里只有一个钓友钓了两条2斤多的鲤鱼(在东北,不喂饲料,自然生长的鲤鱼苗5年左右可以长到2斤左右),他用的竿子比较长,分别是7.2米和6.3米,窝料、钓饵都是老坛玉米。其他钓友的竿子则都不超过6.3米,他们只钓到鲫鱼。因此我觉得,这里的大鱼应该在远处。另外,因小库今年才开竿放钓,且钓费比大库贵,所以很少有人垂钓,现成的钓位较少,钓友间的距离较远。

基于上述信息,我使一支8.1米竿子和一支7.2米竿子。打窩子的时候,我一反常态地往8.1米竿子的钓点一次性打入近6斤发酵老玉米,大约覆盖了数平方米的范围。而7.2米竿子的钓点我只打了大半勺。我的想法是,以8.1米竿子为主,7.2米的竿子“打游击”,有口就继续留用,没口就换9米或者10米竿子,所以并没有一次性把窝料打足。以这种方式打窝子,我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我赌的是这里的鱼情真如看库人所言,四五斤重的草鱼最多。我的钓饵是剥了皮的嫩玉米。

打窝量和补窝次数要合理掌控,窝饵和钓饵也要相互配合

大约过了两个小时左右,7.2米竿子给了第一口,提竿就“拔河”。由于水浅,加上主线有些老化,结果直接断线。新鱼线还没换完,8.1米竿子出现一个黑标,成功钓获一尾3斤多的草鱼,个头没有传说中的大。

补窝后,大家依然沉寂,我这里又中了几尾放生级别的草鱼和武昌鱼。这时,有人坐不住了,毕竟只有我这儿有口。一哥儿们踱到我身后,看到我盆里的老玉米问我:就用这个打的窝?我回答是。哦,他应了一声然后嘀咕:原来这玩意好使啊!我没搭茬。

再后来,我丢了一口。有人则在我右面百米处发现了最初那支被鱼带走的浮标。待我取完浮标回到钓位时,8.1米竿子的浮标跑到了左面,提竿时鱼还在。一较劲,鱼蹿至水面,哗啦一声翻了个花,然后脱钩了。虽然鱼跑了,但是咬钩就好,毕竟同一水库的其他钓友还没看到鱼口。

接下来不到十分钟的工夫,7.2米竿子的浮标一个箭沉,又中一条草鱼,目测4斤多的样子。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一拨儿放生级别的小鱼苗,有1斤多重的小草鱼,也有四两半斤的小武昌鱼。此时,其他耐不住寂寞的钓友都在钓鲫鱼打发时间。

第一次钓这个水库,在全体“空军”的情况下,我能够遇到四条目标鱼,可以说,我的打窝策略功不可没。

那么,我解释一下故意打死窝(重窝)的理由。首先,这样做是基于我对鱼情的判断。本来我从未打过这么重的窝子,但是我选择相信看库人提供的信息——库中四五斤重的草鱼较多。我赌的就是这一点。草鱼的食量非常大,一天要消耗掉自身体重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食物。消耗量大,则进食量也大,所以打重窝未必死窝。当然,我也可以少打窝,少打窝的优点是钓饵更容易被发现,但缺点是诱鱼的效果逊色。

我打重窝还有一个原因——水库钓鱼的人较少,钓友间的距离较远,在食物稀少的情况下,窝料稍多一些才可能把鱼诱来

以前我打窝都是少打勤打,但是这次我一次性投入很多,钓一条鱼再补一大勺窝料,不咬钩则不补窝。为啥这样做?因为一条鱼被钓上岸之前,很可能已经吃掉一些窝料了,而在此之前很可能还有其他鱼吃了窝料后又悄无声息地溜走了,这都会消耗窝料,导致诱鱼效果下降,所以要补些窝子,以保证可持续诱鱼。另据我观察,这里不闹小鱼,因此我不用担心我的窝料会被小鱼捡拾到别处去的情况发生,所以無鱼咬钩则不补窝。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我的窝料是发酵老玉米,钓饵是青玉米,且剥了皮,而大多数人都用老坛玉米作钓饵。我的经验是三四斤重的草鱼对青玉米的兴趣更大。在一片老玉米中,这一粒青玉米更容易被鱼发现。当然,如果用有雾化效果的发酵面饵的话,效果会达到最佳,下次我决定用面饵作饵。

有人看见我用老玉米打窝钓到鱼,就认为用老玉米效果好。这种现象很普遍,很多人看到别人用某种鱼饵钓到鱼,就认为是因为鱼饵好,所以鱼才爱吃,于是照葫芦画瓢,也模仿人家用饵,可事实上这种模仿很少成功。

钓大一些的鲤鱼、草鱼、青鱼,用老玉米确实有效,但钓鱼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因为我用老玉米打窝所以钓到鱼,而是我把打窝量和补窝次数掌握得比较合理,并且窝饵和钓饵是相互配合的。

老坛玉米是钓友们用得最多的窝料,也可作钓饵用。和我搭话的那个哥儿们用的也是老坛玉米,只是他用的量不够而已。别看包装上标注1公斤的重量,但是里面充其量只有半斤干玉米,而我一次打进去的6斤窝料,没发酵之前的干玉米重量应该是3.5斤左右。也就是说,我的用量是他的7倍有余,且我的窝料覆盖了数平方米的面积,所以能把鱼诱来。那么,有人会说,下次打进去10斤、20斤,是不是效果更好?绝不是这样,打多了就真成死窝了。

我破天荒地打了一次重窝,还有一个原因——这里没有多少人钓鱼,钓友间的距离较远,在食物稀少的情况下,窝料稍多一些才可能在百余亩的水域中把鱼诱来。假如像其他水库那样,钓友之间距离较近,我的窝料就不是这个量。假如左邻右舍都在打重窝子,我很可能一勺都不打,在中间钓“过路鱼”就可以了。

这次钓鱼还没结束时,下次再来这里的施钓计划已经形成——下次夜钓,照例使一支7.2米竿子和一支8.1米竿子。7.2米竿子打重窝,用发酵面饵垂钓;8.1米的竿子不打窝,先试试钓浮。两把鱼竿的距离要大一些,因为这次钓鱼只要有鱼咬钩,就是连续两口以上,说明这里的草鱼可能集群活动,遛鱼的时候会惊扰鱼群,竿子之间的距离大一些,能降低惊扰程度。

另外,临走的时候,水库老板还提供了一个信息:这里有鲇鱼,鲇鱼吃鱼苗,谁能钓到鲇鱼免钓鱼票。钓鲇鱼是我的强项,不图别的,就为了好玩,所以下次我再弄一把竿子试试钓鲇鱼。

虽然计划初步形成,但是出钓当天说不定还能遇到什么新状况,到时候还得临场应变。

猜你喜欢

钓饵竿子钓友
鲫鱼上钩
空军训练营
必须解决的几个钓鱼问题
我目睹的经历
短竿用途知多少
星星钓饵
巧避鳌鲦打劫
孙老板的高招
钓友的表情包
防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