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环境对文物保护带来的影响探析
2021-08-09金燕
【摘要】文物保护工作中,文物环境的影响非常大,文物环境优劣,会决定文物存在状态、保护价值等。通过长期实践可知,由于文物环境不和谐,环境污染影响大,致使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非常大。面对此种问题,必须深入分析文物环境与文物保护的影响关系,提出科学化应对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文物环境;文物保护;影响关系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9-204-03
【本文著录格式】金燕.文物环境对文物保护带来的影响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5(09):204-206.
近年来,社会各界开始关注环境问题,环境质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非常大,并且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对文物领域,保存环境对文物影响非常大,但是多数人员并未重视文物环境保护。文物保存环境,主要是文物空间内,存在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对文物存在状态、保存价值造成影响。由于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峻,且人文因素影响大,导致文物保存环境不佳。由于环境所致文物损坏案例非常多。例如金属文物酸雨腐蚀、石质文物风化、彩画褪色等。通常情况下,文物环境保护效果,对文物保护质量影响非常大。面对此种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文物保护过程,采取科学化措施,控制文物环境对文物保护的影响。
一、文物环境对文物保护的影响
(一)自然环境因素
第一,大气污染。在大气环境中,涉及到粉尘、污染物、酸雨等影响因素,且上述因素对文物保护的影响非常大,会极大危害文物状态与价值。酸雨属于重要破坏风险因素,酸雨会严重损坏文物,加快文物腐蚀程度。在大量文物中,尤其是古建筑、雕塑、石刻文物中,包含大量大理石成分,酸雨成分与大理石成分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对文物结构造成损害影响,内部腐蚀严重,且化学反应强烈,所造成的危害非常大。例如:四川乐山大佛,由于受到酸雨侵蚀,明显加速平均风化侵蚀速度;安宁市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温泉摩崖石刻群(属于户外摩崖题刻),由于受到酸雨侵蚀,现已出现孔洞状风化、粉化剥落、片状起翘剥落等病害;安宁市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法华寺石窟,经常年酸雨侵蚀,卧佛及禹王碑文风化、腐蚀十分严重,碑上文字字迹影绰难辨。酸雨对地面文物的危害也比较大。酸雨落入地面,会渗透到地层深处,从而损伤地下文物。酸雨内部包含大量氮化物、硫酸,该类物质会对土壤产生酸化作用,改变土壤酸碱度。上述物质对地下文物铁器、青铜器的损伤影响较大,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第二,粉尘污染。粉尘属于细小颗粒,极易渗入到雕塑、壁画中。在此种情况下,会危害和污染壁画、雕刻,影响艺术视觉效果,降低视觉冲击力。此外,粉尘积累量持续增加,会严重破坏壁画黏合力,导致壁画褪色、脱落,影响文物价值。
第三,水污染。二氧化硫与地表水接触,会渗透到地下水体内,从而污染整个水体。基于此种情况,水体内包含多种污染物质,比如碱、酸物质等。当污染物质循环排放时,对地下文物的污染影响非常大,还会产生极大破坏,危害文物开发与储藏质量,使文物价值降低。
第四,辐射线影响。辐射线会加快文物表面老化、损坏速度,缩短文物留存时间。在辐射线中,紫外线的破坏力最强,因此会造成文物严重危害。由于受到光环境污染,辐射线会改变纺织类文物质地与颜色,同时会影响纺织物质韧性与强度。在太阳光中,包含紫外线、蓝光等辐射线,从而导致空气内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物质,对文物产生光化学反应。在此种情况下,极易产生有机醛类污染物,具备较强腐蚀力,会对文物造成严重危害。
第五,微生物。在文物古迹中,包含大量壁画等文物。对文物有机物质,表面会产生微生物,比如铁细菌、硫细菌,均属于典型微生物。该类微生物会严重损害纸制品、木制品等文物。比如,河北沧州铁狮子观,由于长时间处于暴露环境中,导致铁狮子表面存在明显裂痕。微生物污染是引发表面裂痕的重要因素。
(二)人文因素影响
第一,振动、噪声污染。社会生产与生活中,所产生的噪音污染非常大。由于噪音会产生振动效应,从而引发连锁破坏影响,对文物环境的危害影响非常大。比如,部分地区的古墓群,所遭受的噪声污染、振动影响非常大。因受到人文因素影响,地区开展施工建设时,需要应用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同时要进行开山放炮操作,此时就会产生巨大噪声,机械振动比较强。上述行为都会影响文物保护与存储。
第二,旅游业发展影响。通过长期实践可知,社會经济发展下,人们对旅游业的支持度不断提升,相应加强文物古迹旅游热度。虽然文物古迹旅游可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然而从实际发展可知,文物保护区游客数量增加,部分游客存在不文明行为,对文物古迹的伤害影响非常大,甚至会造成不可逆损伤。在旅游行业高热发展态势下,文物旅游热度也持续上升,因此游客数量比较集中,在节假日会迎来游客高峰期。由于旅游客流强度高,当文物古迹未受到专业保护,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对文物价值破坏影响非常大。例如游客在观赏石刻文物时,由于参观人员数量多,会导致酸性气体浓度升高,从而腐蚀石刻文物,出现褪色和剥落问题。
二、文物保护的有效对策
(一)注重环境污染治理
为了实现文物保护效果,必须通过科学化措施,高效治理环境污染。第一,各有关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制定科学化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协调作用,以此改善文物环境,提高文物环境质量。第二,主管部门制定规范制度,促使污染排放量降到最低,特别是环境污染影响,强腐蚀性污染物影响。第三,注重水污染治理,确保文物保护具备优质水文环境。科学处理水污染问题,建立水资源保护区。针对污水问题,建设污水处理系统。严格控制工业污水排放,改善农业水污染源管理,确保水质满足国家水质标准。第四,注重噪音污染治理,通过消声器等设备,使噪音污染降到最低,以免干扰文物。在文物保护区周边,严禁开展大规模工程建设,防止大噪声所致振动效应。当无法避免噪音污染时,需要应用避震器、消声器,使噪音、振动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二)保护文物保存环境
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时,相关人员必须保护文物周边环境,避免影响文物存在状态,维护文物保护环境的完整性。比如,注重文物保护区、生态环境协调保护。在工作实践中,面对不同的文物环境,需要应用不同的保护措施,以此确保文物保护效果。当生态环境较差时,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建设生态保护区等方式,全面改善生态环境,维护文物环境适宜性。开展文物保护规划工作时,必须适应生态环境保护。不同文物采用不同的保护措施。比如石刻文物保护区,应当改善酸碱环境,同时控制游客数量。
(三)加大文物保护技术投入力度
为了科学保护文物,必须强化预防意识,防止文物遭受不良损伤。文物修复工作,属于辅助性内容。对相关部门来说,必须加大技术投入力度。比如,敦煌莫高窟,属于重点文化遗产,在文物保护期间,需要借助环境监测系统,实行科学化监督与管控,以免影响文物保护效果。开展博物馆文物保护时,相关人员通过化学物测定设备,实现长期监测管控,同时为馆内人员提供环境调控依据,以此确保文物保护效果。由于文物极易受到温度与湿度影响,因此博物馆管理人员需要维护馆内温度、湿度恒定。通过配置恒湿恒温机,可以科学设定温度与湿度。在国家级博物馆内,已经推广应用恒湿、恒温系统。按照博物馆内区域划分,恒湿恒温系统包含中央式、独立式。中央式可以实现所有馆藏区域恒温恒湿效果。独立式主要应用到单个馆藏区域展柜。按照博物馆不同区域的展柜文物,对恒温、恒湿系统参数进行调节,以此确保文物保护效果。
(四)文物考古的环境保护
文物考古多为偏远地区,从前期发掘,到后期遗址保护,不仅要注重文物保护,还需要关注发掘区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做好前期调研,掌握环境状态。考古调查属于发掘与保护前提,考古调查不仅要了解地区遗址文物,还需要掌握自然、生态环境状态。开展野外调查时,注重保护和维持发掘地生态环境。第二,发掘环节生态保护。在发掘操作时,按照生态环境状态、文物分布状态,科学设置探方,发掘土层必须分层堆放。对生态脆弱地区,需要单独码垛地表土、地表植被,确保其恢复到发掘前状态。第三,合理选择保护方式。保护方式涉及到建设博物馆、回填保护、露天展览等。保护方式必须按照文物性质确定。
(五)注重政府支持,加大保護资金投入
文物具备不可再生性、珍贵性特点,因此保护工作难度非常大,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与支持。国家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高度支持文物保护工作,同时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支持。部分地方政府认为,文物保护工作资金支持,无法获得相应回报,并没有认识到文物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加大了地区文物保护工作开展难度。然而,文物保护工作价值与意义显著,文物具备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可以全面促进社会精神文化建设。在现代生活质量提升背景下,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度提升,注重文物保护工作,可以全面促进旅游业发展,不仅可以满足精神文化需求,还可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所以,不同地区博物馆,应当争取政府支持,获得技术投入、资金投入,全面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六)以人为本,提升文物保护水平
在现代科技支持下,可以通过现代技术、传统工艺联合方式,全面处理好文物保护工作。在新时代,注重保护和研究馆藏文物。对不同类别文物,需要应用不同保护技术,全面提升馆藏文物保护效果。人员对文物保护的影响非常大,不管是技术,还是设备,都需要由人员操作执行,因此对具备开发性的人员需求较高,要求其掌握各项专业化技能,全面提升政治素养、业务素质,端正工作态度。为了确保文物保护工作顺利开展,必须降低人才流失率。博物馆发展需要专业人员支持,因此必须为人员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同时提高福利待遇、学习深造等机会,避免人才大量流失。同时,注重吸引外来人才,引入现代化技术。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时,扩展视野,借鉴和学习国内外专业技术,全面提升文物保护水平。
(七)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确保管理科学化
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可知,开展文物保管工作时,必须确保制度完善、账目明确,查找便捷。因此,为了科学化管理藏品,首先要制定科学化管理步骤,遵循程序开展管理。通过制定详细的制度规定,才可以保障文物保管工作顺利开展。注重增强人员法律意识,通过法律条例,约束和规范工作行为。文物保管人员应当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应用现代化管理经验,借助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科学化技术管理文物藏品,以此提升文物藏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八)协调基础建设与文物保护关系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相应加快了城市化发展进程。由于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城市建设期间,会面临文物损伤与破坏问题。部分工程项目并未遵循法律审批程序,也没有落实文物保护措施,将加大文物损伤与破坏度。当出现文物损伤问题后,不仅会对工程项目建设造成影响,还会损坏文物,经济损失非常大。政府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制定详细的文物管理制度与细则,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与文物保护关系。工程建设部门通过审批后,必须全面遵循文物保护制度开展操作。政府部门加大监督、指导力度,从根本上维护文物的完整性。
(九)鼓励全民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文物管理部门应当积极承担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向群众普及文物保护的意义和价值。在政府帮助下,合理安排和部署宣传工作,优化配置文物保护任务,确保责任到人。同时建立奖励制度,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积极性,注重文物保护与管理。此外,采用多种途径方式,向群众宣传文物保护价值。文物保护属于公益性事业,必须维护公共形象,确保文物保护成果惠利群众。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文物不能走封闭老路,应当积极发扬文化氛围、历史气息,确保人们获得文化启迪、思想熏陶。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宣传与普及,确保人员可以分享文物价值。只有做好上述工作,才可以加强文物保护意识,确保群众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物保护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其中以粉塵、风化、酸雨破坏能力最强,必须高度重视环境因素对文物保护的影响。为了确保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性,文物部门和环保部门要建立合作关系,遵循预防和治理原则,联合生态环境、环境污染预防等措施,落实规范化文物环境质量评估,确保文物考古计划统筹效果,促进文物古迹旅游业长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珂珂.试论出水文物脱盐保护环境营建——以广州海事博物馆为例[J].陶瓷,2021(01):105-107.
[2]余晓川,李亚娟,刘彬.文物保护规划对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控制要求——以新密窑沟遗址保护规划为例[J].文物建筑,2020(00):112-117.
[3]周盼.园林景观与文物保护结合性工程的建设管理探讨——以长沙市桃花岭墓园环境整治工程一期建设管理实践为例[J].现代园艺,2020(15):219-223.
[4]王小应.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在天水市博物馆纸质文物保护实践中的问题及建议[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0):57-61.
[5]王冬冬.基于文物预防性保护监测系统的天津博物馆环境调查分析——以耀世奇珍精品展厅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07):96-97.
[6]单超.我国东北小型古城中的文物保护与镇区环境再塑——以辽金塔子城为例[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09):125-128.
[7]姜渊.论敦煌莫高窟环境保护与文物保护的协调共进——由《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说开去[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5):137-143.
[8]左正涛. 浅谈博物馆环境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以武汉博物馆为例[C]. .中国博物馆通讯(2017年09月总361期).:中国博物馆协会,2017:10-13.
[9]曹月洁,孙傲傲.文物古迹保护及周边治安环境治理问题研究——以徐州汉代古墓为例[J].法制博览,2017(18):62-64.
[10]赵国兴.鄂尔多斯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调查和预防性保护的几点建议[J].文物世界,2017(03):72-74.
作者简介:金燕(1972-),女,云南安宁,文物博物馆员,研究方向为基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