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微住宅空间的设计方法

2021-08-09刘雨航张蓉鑫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9期
关键词:尺度小微家具

刘雨航 张蓉鑫

【摘要】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城市中的主流人群面临着严峻的居住问题,小微住宅因此被提出,居住空间小型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棘手问题。本文从艺术设计事理学和设计方法论的角度作为支撑,并结合国内外既有研究成果来分析青年群体现存的居住问题和居住需求,在人体尺度和家具尺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睡眠空间、学习工作空间、餐厨空间等功能空间进行分析;最后,从空间和功能两个方面总结了出了空间集约法和功能复合法等空间设计方法。研究的意义在于发现空间的各种可能性,为下一步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微住宅;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9-177-03

【本文著录格式】刘雨航,张蓉鑫.浅析小微住宅空间的设计方法[J].中国民族博览,2021,05(09):177-179.

一、研究缘起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青年人口在大城市买房困难,随之出现了一些热词——“单身公寓”“胶囊公寓”“蜗居”“蚁族”等,直接反映出了严峻与极端的住房问题,如何改善城市人口住房压力,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议题。

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都集中在城市,现代人类已经进入城市化时代。中国也不例外,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价持续攀升,尤其是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就业机会多,高校多,导致外来人口数量多。在人口高密度的情况下,什么样的居住模式會更加合适?

大部分人们对居住的追求是安全、舒适、温馨、适用即可,但随着艺术大众化,越来越多的人对居住品质有了更深的追求,不再只是追求物质需求,开始关注心理需求,更注重形式感与仪式感。人们如何在有限的居住空间内满足人的所有需求、保障居住质量?

科技的发展也为小微型居住空间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建筑空间的主体结构是墙体,轻质隔墙与轻质隔断的出现带来了更多的灵活性,使得空间可以被轻易地分割,满足了空间的多样化。同时,3D打印技术的发展也为定制家具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条件。

综上,小微住宅得到了大众的青睐,适应社会发展与人的追求。

二、设计案例研究

(一)马赛公寓设计研究

二战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设计蓬勃发展,例如,1952年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柯布西耶理想的现代城市就是中心有一座巨大的摩天大楼,人们生活在“居住单位”中,所以马赛公寓被称为“居住单元盒子”。该建筑共有18层,23种适合各种类型住户的单元,从独居到四世同堂,人们都可找到合适的住房。大部分户型为“跃层式”,该栋楼上还设有公用设施,在大楼的7、8层,满足了居民的各种需求;顶层还有屋顶花园和幼儿园,屋顶上设有儿童游戏场地、跑道、健身房、开放的剧院和电影院等,所有一切与周围景色相得益彰,融为一体。

对本次的研究,马赛公寓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底层架空,将景观的观念引入室内,实现了无界限的室内设计,增加了住户的活动空间。其次,在中层和顶层设计了公共服务实施和“户外家具”,使公寓成为一座“城市”,适用于公共化,增强了住户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性。再次,柯布西耶将一种比例“模数”引入建筑和室内,这对设计的艺术性和严谨性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二) Diogene设计研究

“Diogene”是意大利著名建筑师Renzo Piano的设计作品——一个自主式迷你住宅,仅有2.5米 × 3.0米的空间,被称为“维特拉史上最小的建筑——却是最大的产品”。它仅占地7.5平方米,却功能齐全,建筑性能优异。

这个迷你住宅是完全自主性的,它拥有独立的水循环和能源系统,可以满足一般的生活需求。木结构的斜屋顶强调了住宅的用途,铝制的外立面是实现自给自足的重点。“Diogene”的内部空间一边为可收拉沙发,另一边为洗澡间、厕所及厨房。它的功能既可以作为办公室,也可以组合成为旅馆,具有多面性。

该设计对本次研究的借鉴之处在于其对最小尺度的把控以及自主性、可移动性的特征,并对未来的酒店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三、空间尺度与空间设计分析

(一) 尺度研究

1. 人体尺度研究

人作为空间设计中的主体,人的生理活动尺度决定了基本生活空间的大小, 小微空间的设计需要对人体行为尺度进行深入研究。

除了人的生理尺度,人的心理尺度在设计中也至关重要,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分为:亲密距离、个体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

①亲密距离:在 0-0.15m 距离内,可以互相感受到对方的热辐射、气味, 在 0.15cm-0.45cm 之间,属于亲密距离。

②个体距离:在 0.45cm-1.2m 范围内,能够看到细小的东西,适用于亲友、熟人之间的交流。

③社会距离:在 1.2m-3.6m 范围内,这一距离适中,用于具有公开关系的个体之间,而且随着距离的增加,还起到互不干扰的作用。

④公众距离:3.6m-7.5m 或更远的距离,是演讲、表演等活动所持有的距离。在这个范围内, 对象物体变成环境的一部分。

2.家具尺度及设计原则

家具在小微型空间中具有局限性,在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可折叠式、可移动推拉式或者隐蔽式的多功能家具,并且家具尺度是要根据人体的尺度来衡量的,因此在设计中家具可以根据自己的尺度来定制。

(二)空间设计分析

把人的活动与空间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域,实现人在空间内的各种生活内容,本节结合上节对人体尺度和家具尺度的研究,对不同空间的合理尺度、家具组合布局方式进行研究,主要分为睡眠空间、学习工作空间、餐厨空间、卫生间、收纳空间这几个功能区来研究。

1.睡眠空间

睡眠空间是供人睡觉、休息的场所,床是该空间主要的家具,因此,床的摆放方向和位置是重点,要尽量给人创造一种具有安全感的空间,人在睡觉的时候是一种毫无防备的状态,所以睡眠空间相对来说应该要是私密的。一般来说,一个空间兼备的共有功能越少,居住的舒适度就会越高,但是由于小微空间的面积限制,使得空间不能做到绝对的专用,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就要引入“第四度空间”,例如榻榻米,其在不同时间段拥有不同的功能,使得单一的形式变的多功能化。夜晚,作为睡眠功能使用,使得设计归根到睡觉这件事上,而不是单纯的增加面积或者家具来满足需要。此外,也可以将睡眠空间单独置于夹层空间等,这样更具有私密性,营造更具有安全感的睡眠空间。

2.学习工作空间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学习工作或上网已然成为很重要的活动,所以这个功能空间也是必不可少的,该功能主要的家具为桌子,从节省空间的角度考虑,将学习工作空间与起居、就餐或是睡眠空间等进行复合设计,是较为合理的设计方法,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书桌的摆放方式,有时桌子也可以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

3.餐厨空间

青年人在家做饭的时间较少,因此厨房的设计可以倾向于简单化的处理手法,为了增加交流与做饭的乐趣,厨房现在大多设计为开放式。在厨房的优化设计中,厨房一体化也是一种设计方法,在橱柜的设计中也要遵循人体工程学原则。

4. 卫生间

卫生间包含盥洗、如厕和沐浴等功能,在小微型空间设计中用淋浴代替浴缸,淋浴的使用率比较高,对空间面积要求也小;在隔墙的使用上可以使用玻璃隔断,一方面相对实体墙来说占用更少空间,另一方面玻璃隔断可以使空间更为通透。

5. 收纳空间

足够的收纳空间是保障居住品质的必要条件,小空间的收纳更是尤为的重要,需要挖掘所有可以复合利用的空间并设计为收纳空间,比如床底、吊柜等,收纳可分为开放收纳与隐蔽式收纳,开放收纳用于放置一些常用物品,这类物品长期暴露在外,可以利用书架、博古架、玻璃柜等收纳,在柜类的设计中可以借鉴柯布西耶在马赛公寓中的“模数”设计法来使得室内看起来更有设计感与细节美;隐蔽式收纳适于收纳一些不常用物品,比如衣物、被子等。

四、设计方法研究

(一)空间集约法

小微户型对空间的利用率要求较高,寸土必争,从案例研究中可以看出,大都遵循空间集约化原则,集约化并不是最小化,而是在保证舒适度的前提下做到小而合理,要实现空间集约化这个目标,首先是要充分了解设计对象,根据对象需求与习惯等设计适合住户的最优方案。其次还要遵循人体工程学和设计事理学中的设计原则,在保证符合人体尺度的基础上,做出相应设计。再次,整体设计要使用“模数化”尺寸的设计方法,合适的模数能满足日常生活中大多的尺寸要求,同时也可以适应未来的变化,是前人经验的总结。

(二)功能复合法

一般的设计重点在于如何合理布置各个功能房间,每个房间都是一个独立的功能,相互之间的联系甚少,在居住体验上很难有突破性的进步,然而小微住宅不是靠房间拼凑功能,而是遵循功能复合的设计方法,充分考虑每个使用功能在不同时间段上的使用频率,实现同一区域的多个功能在时间上的错峰使用,在三维的时空上来提高使用效率,让小空间拥有大体验。

(三)家具复合法

家具的布置方式也是增加空间利用率的重要方法。随着科技的创新发展,集成家具进入人们选择的视野,它可以有效地增加空间利用率,缩小占地面积来节省空间。除了集成家具,多功能家具和可变家具也是在有限的室内空间常用的方法,多功能家具实现了家具的整体优化,一般这种家具都是可折叠和重新组合的,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根据同一空间的不同时间段对家具需求的差异性进行设计,如折叠椅、沙发床等可变家具的功能复合,达到节省空间的效果。意大利clei公司设计了一系列可变家具,既实现了空间个性化,又满足空间多功能化,体现了方寸之间的大作为。

五、小结与展望

格罗皮乌斯说:“极小住宅就是一个保证人的全面生活需求所需的最小空间、空气采光、热量。”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水平提高,对人们的居住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对居住空间的追求趋向多元化,如果以从前的居住标准来衡量居住品质已经变得不合时宜。人们对小户型的空间设计要求提高,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法打破传统的设计思维模式,使得小微型居住空间获得舒适度居住体验,在加上人们开始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不在拘泥于传统的定居模式,可移动的小微空间逐渐进入设计师和人们的视野。因此,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去营造适应未来多变的居住需求是未来住宅建筑发展的大方向。

参考文献:

[1][法]勒·柯布西耶.陈志华,译.走向新建筑[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史春珊等著.室內建筑师手册[M].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意]布鲁诺.赛维著,张似赞译.建筑空间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 [日]小原三郎编,张黎明译.室内空间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张杰,禤文昊,邵磊.现代西方城市居住标准研究[J],世界建筑,2008(2):16-19.

作者简介:刘雨航(1997-),男,山东青岛,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张蓉鑫(1997-),女,山西太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尺度小微家具
小微课大应用
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家具设计·互动
小微企业借款人
尺度
以长时间尺度看世界
9
邮储银行:小微金融的冬日暖阳
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