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建设的困境与探索
2021-08-09刘思伶
【摘要】高校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是开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力量,高校二级院系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以教师为主干、学生为主体,其组建、培养、发展中存在诸多困难。本文试以普通大专二级院系为例,结合新闻宣传队伍建设内在要求和院系专业特色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新闻宣传;大学生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9-124-03
【本文著录格式】刘思伶. 高校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建设的困境与探索——以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05(09):124-126.
高校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是开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的助力作用。高校存在生源层次、专业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的组建、培养、发展各有曲折,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值得认真审视。本文以大专院校二级院系学生新闻宣传队伍建设中的困境为例,试结合院系专业特色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的路径。
有学者指出,高校媒体根据办方身份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校办媒体和学生自办媒体。前者是指由学校、院系或相关职能部门主办、从业者以专职工作人员为主体的大众传播媒介,即所谓学校官方媒体,主要有报纸、新闻网、校电视台、广播台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后者是指由学生组织、个人主办或由院系、职能部门委托并指導在校学生主办、从内容采编到媒体运营均由学生运作的大众传播媒介。本文试论述的高校二级院系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属于后者的范畴。
一、高校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存在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思想引领和示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高校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重要补充,解决了专职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人员配备不足、任务繁重、宣传范围局限的问题。同时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是开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以坚定的政治立场、积极的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文化为宣传导向,及时把控舆论方向,在学生群体中起着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丰富校园文化,传播校园信息
大学生群体是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的主体。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本身有着年轻化、对新鲜事物敏感、学习能力强的优势,他们生活在学生群体中更能敏锐地捕捉新闻点、了解受众需求,打造师生喜闻乐见的新闻资讯,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作为信息发布者,能够第一时间将新闻资讯发布到各媒体平台,在同辈中产生积极的宣传效应,实现校园信息的传播。
(三)提供学生自我展示与发声的平台
“90后”“00后”大学生是迎着改革开放春风、享受改革丰硕成果成长起来的一代,丰盈的物质生活条件使得他们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要求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成为可能。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化,大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广、对信息敏感度高,其要求话语权的愿望也越强烈。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和展示的平台,同时也为学生建言发声、多方互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渠道。
二、高校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的素质要求
(一)政治思想素质及新闻素养
高校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校园媒体是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各种意识形态、流行文化交汇的信息港,牢固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大学生新闻宣传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大学生思想活跃但阅历尚浅,看待问题缺乏理性批判的态度,易受网络消极言论的影响,保持坚定的政治思想素质尤为重要。
新闻素养是新闻工作者的安身立命之本。有学者认为,“新闻素养是指在新闻实践中所训练出来的对新闻素材的发现能力、感知能力、筛选能力、采掘能力以及在采访过程中的组织引导能力、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等。”大学生记者不一定要求专业出身,但一定要具备敏锐的观察感知力、较强的学习能力,在后期实践训练中不断提高新闻素养。
(二)深厚的文字功底及综合运用媒介的能力
首先,撰写新闻稿是新闻采编的基本功,拥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和深厚的文字功底能够快速敏锐地构思成稿,确保新闻的时效性和团队工作效率。在高校大学生新闻宣传团队的组建中,对撰稿能力的要求是选拔新闻人才的硬性素质,对文字准确性、简洁性的把握及快速成文的能力需要新闻记者具有深厚的文字功底。
其次,为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综合使用多种媒介的能力在高校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中也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校园新闻网、官方微信、QQ、微博、抖音等媒体均是新闻宣传的阵地,因此,对大学生新闻宣传团队的文字编辑、视频拍摄、音频录制以及后期剪辑制作都提出了技术要求。
(三)团结协作的能力
常言道: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优秀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形成合力离不开团队的协作。在新闻宣传领域分工越来越细致的工作环境下,部门各成员需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同时又要高度协作,有良好的团队精神。部门管理者还需有全局意识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保障新闻宣传队伍的日常运作和新闻作品的质量。
三、高校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培养及管理中的困境
(一)硬软件配备不足,缺乏全面系统的业务指导
一支高质量的新闻宣传团队离不开硬件设备的支持,在传播媒介日趋多样化的今天,新闻资讯内容形式多样、发布渠道多元,向移动终端发展的趋势增强,新闻的制作不仅需要配备专业的采编设备,还需要有摄影摄像、视频音频剪辑制作、综合运用多种媒体的专业技术。高校二级院系的学生自办媒体作为高校专职宣传队伍的补充,新闻采编设备极其匮乏,大多数院系并不重视设备投入,一台电脑、一台照相机,仅能满足基本的新闻采编需求,遇到大型活动则需要外借或完全依赖摄影摄像学生爱好者私人设备。至于后期的图像音频视频处理剪辑制作技术,则并无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完全依赖学生自学摸索。
软件配备上,高校二级院系的宣传专干一般由行政人员兼任,由上级指定院系中一名汉语言或新闻传媒专业的老师来担任学生新闻宣传队伍的指导老师,往往是院系的辅导员,力量配备有限,精力有限。且从专业背景来看,指导教师若非新闻传媒专业人员则在技术上难以为团队提供专业的指导,制约了团队专业化、精品化发展。
(二)专业素养欠缺,文字功底薄弱的问题突出
普通高校存在着生源层次、专业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的选拔上文科类专业较理工类、管理类专业有语言文字上的优势,而信息技术、广告类专业则在技术上有较大优势,但在高校二级院系中,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的组建则存在专业上的局限性。以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为例,学生非新闻专业出身,专业基础薄弱,新闻素养的培养需后期大量的训练和实践,而新闻撰稿中语言文字功底薄弱是制约新闻质量的最突出问题:新闻基本要素不清、词不达意、句式杂糅、主次不分、逻辑不清等。新闻框架和模板可以学习,但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非一日之功难以速成,要适应新闻各种类型稿件的撰写与个性化表达需要至少一年的训练,积累不足、内驱力不强的学生往往止步不前或萌生退意。
(三)受众范围有限,创新动力不足
高校二级院系服务对象以本学院师生为主,同时向校内外其他受众推广。新闻宣传的内容主要有时政新闻、学院特色栏目、师生风采、信息公告,为学院师生提供新闻资讯服务,打造学院校园品牌形象。受众的局限性制约了新闻宣传的内容以院内新闻为主,辅以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生自创栏目,趋于“小众化”。大型新闻和热点在二级学院大学生宣传队伍中存在推广难、宣传范围局限的问题,内容模式的固定及宣传效果的差强人意导致学生的创新动力不足。
(四)缺乏有效的激勵机制,学生动力不足
高校二级院系中,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往往隶属于学生会、团组织的一部分,学生或是为了发展兴趣爱好,增加实践锻炼的机会,或是抱着评优评先、综合测评加分等目的加入其中,不能与专职新闻宣传工作等同。加之学生在校仍以专业学习为主业,大学生自媒体运营仅仅作为兼职,且校园官宣媒体不参与商业运营,难以产生物质回报,院系宣传经费有限,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学生难以投入持续的热情。
(五)学生队伍流动性强,队伍的连续性、稳定性差
大专院校三年制培养方式下,学生在校时间较本科院校短,学生会、团总支等学生群团组织一年一换届,学生从大一选拔进团队到成长为团队核心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而大三面临实习、升本、择业等出路,在团队工作时间最多坚持2年。大专院校五年制专科生(非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受限于专业背景和团队协作能力不强往往难以长期坚持。而从零起步到培养出一个合格的新闻宣传工作者,需要至少2年的时间,第一年学习,第二年熟悉业务并能管理团队,还远达不到“出精品”“出人才”的水平就面临团队成员的更替。队伍人员较强的流动性难以为团队协作、团队精干型发展提供连续性、稳定性。
四、高校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建设策略
(一)依托校媒和外媒,增加专业培训和交流实践的机会
促进高校二级院系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向专业化发展,学校官方媒体需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和广阔的实践锻炼平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新闻写作、采访、摄影摄像、视频剪辑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增加部门与部门的交流。聘请地方电视台、党政宣传部门专家来校开展新闻知识讲座和经验分享会,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参观和专业实践的机会,在做中学,在学中精进。
(二)完善学生新闻宣传队伍的选拔管理机制
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在学生群团组织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一般单设部门,接受院系老师的指导和管理。在人才选拔上,除了考察学生基本的新闻素养,还需要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以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学院为例,在每年的部门招新中加入笔试环节,考察学生提炼新闻点、语言文字表达、逻辑思维、写作摄影专业基础知识等各方面的能力,结合后期面试表现,择优选拔。在人员结构上,考虑专业背景、班级分布、兴趣特长,新老搭配,确保团队人员梯队式发展。团队管理上,建立实习考察晋升机制,结合工作实效给予淘汰、转正或晋级;坚持部门例会制度、每周小组研习活动,定期向上级总结汇报工作进展,制定完善的《记者团管理办法》;学院定期总结表彰,给予表现优异者奖励或在评优评先时优先推荐。在专业人员配备不足的情况下,灵活用人机制,采用外聘的方式招募院外专业人士供稿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保证团队有活力。
(三)以老带新,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的建设需要接受专业的业务指导和培训,为保证队伍的稳定和传承,需要建立新老结对机制,发挥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给予新进成员在新闻写作、采编、后期编辑、摄影摄像等方面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指导,待新成员具备基本的新闻采编能力后再独立参与到新闻运营的各个环节中去。指导教师也要对部门成员进行定期培训和重要稿件的修改、审核,关心关注学生成长,做好舆论窗口的“把关人”。
(四)结合专业特色,建设精品栏目
高校二级院系学生自办媒体要出高质量新闻作品,需要结合学院自身专业特色,以学生兴趣需求为导向,打造师生喜闻乐见的精品栏目。以笔者所在的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为例,学生新闻宣传团队充分结合学前专业特点,以五大领域专业技能为突破口,开创学前文化展示窗口《趣味学前》专栏;为加强师生联系、活跃校园文化开创《一周茶话会》栏目,收集身边热点分享一周趣闻乐事;为疏导学生情绪、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开辟《枕边杂货铺》栏目,收集同学们学习生活情感的困惑并温馨解答;为适应信息化时代学生“图文阅读”的兴趣偏好开辟《怪味调侃》栏目,给优秀的网络流行文化和学生个性展示提供平台。同时打造栏目IP,增强栏目的存在感和可读性。如《枕边杂货铺》栏目的“无忧”掌柜,《一周茶话会》的伙计“小二”。在校际院际合作时,往往有学生设计的虚拟学院IP“学前君”出面,如考试周线上喊话小伙伴“小青悦”(小教学院IP)共赴图书馆,积极备考,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不失为大专院校新闻宣传领域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丁力.组织传播语境中的育人阵地——论学生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J].兰州学刊,2008(11).
[2]新华网.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讲话[EB/ OL].(2018-08-23).http://www.xinhuanet.com/2018-08/23/ c_129938245.htm.
[3]张艳平.电视新闻记者现场出镜采访琐谈[J].青年记者,2010(6).
[4]张树辉,毛赟美,王娟.大学生自办媒体现状与发展研究——基于北京11所高校的调查[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2).
[5]黄国春.高校新闻宣传队伍建设的难题与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6]穆冠成.高校学生记者的培养与使用[J].青年记者,2020(8).
[7]潘国诚.应用型高校学生新闻宣传队伍建设探析——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0(6).
作者简介:刘思伶(1990-),女,湖南常德,硕士在读,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