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旅游徒步道线路产品开发探析
2021-08-09古丽米娜·阿力木赛依提胡敏
古丽米娜·阿力木赛依提 胡敏
摘 要:徒步运动已成为21世纪“休闲经济”的主题,做到了保护自然、投身自然,成为引领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浪潮。本文分析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现有3条旅游徒步道现状,并进行游客满意度问卷调查及访谈分析,得出达坂城区旅游徒步道线路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旅游徒步道;线路产品;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乌鲁木齐散客一日游产品”(2020KJ0024)。
一、达坂城区旅游徒步道线路产品开发背景
(一)达坂城区概况
达坂城辖区总面积4 759 km2,全区下辖有3乡1镇(阿克苏乡、西沟乡、东沟乡、达坂城镇)和4个管委会(柴窝堡片区管委会、乌拉泊片区管委会、艾维尔沟片区管委会、盐湖片区管委会)。
1.自然状况
达坂城区全境海拔1 500~3 450 m,地势为北高南低。全年平均气温为6 ℃左右,为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大面积湿地分布,冰川地貌明显,沿高崖子河谷、阿克苏河谷有著名的亚中地貌。草场和耕地资源丰富,约有233 km2的天然草场、150 km2的次生林、120 km2的天然湿地。这里有天然湖泊——柴窝堡湖,以及享有“中国死海”美誉的新疆盐湖;有柴窝堡湖水系、白杨水系、阿拉沟水系和大河沿水系。风力资源优越,年平均风速6.4 m/s,每年风期153~171天。
2.历史状况
“达坂”在维吾尔语中是“山的脊梁”的意思,是乌鲁木齐市面积最大的县级区。自汉代以来,就是军政要地,丝绸之路新北道的重要驿站,联系南北疆的交通冲要,有军事要塞“白水镇”、白水涧道、古代岩画、盐湖烽火台、墓葬等诸多历史遗迹[1]。
3.地理优势
达坂城区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段,核心区距离乌鲁木齐市区90 km,地处吐鲁番至乌鲁木齐黄金旅游线中段。兰新铁路、第二双线、314国道和G30高速等交通大动脉穿越境内,西气东输、750 kV双回输电线路横贯辖区[2]。
4.政策环境
按照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的城市建设要求,达坂城区科学定位、聚焦发展,大力推进“水进城、树上山、煤变气、天边蓝、地变绿”。为打造功能齐全、生活便捷的特色小镇,充分整合美食歌舞、风城水驿等文化元素,以《达坂城的姑娘》为名片、“爱情小镇”为主打,力争打造国道南侧文化旅游区和核心旅游区,重点打造精品民宿、将军驿站等旅游
景点[3]。
(二)达坂城区旅游现状
达坂城区依托自然旅游资源及车师古道、丝路驿站等人文旅游资源,发展全域旅游,已建设成百亿级旅游产业基地和生态旅游区。
《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通过“旅游+科普文化”“旅游+体育运动”“旅游+户外探险”等“旅游+”发展模式,重点以文化旅游产业带动达坂城区发展。将达坂城区建设成为集歌舞文化、丝路驿站、湿地草原、戈壁荒漠以及雪山冰川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4]。
二、达坂城区旅游徒步道线路产品开发现状
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复杂的地貌使达坂城区有峡谷湿地、高山雪峰以及古榆胡杨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拥有超过3 km2的河谷次生林和4.67 km2左右的湿地的达坂城区东沟乡,围绕此资源建设了河谷次生林徒步景区。西沟乡依蜿蜒河谷建设了怪榆谷磨河生态园景区,铺设了西沟乡磨河徒步道。
(一)东沟乡河谷次生林徒步道
达坂城河谷次生林原始生态旅游景区以阿克苏河东沟乡段河谷次生林地带为依托,景区长约10 km,占地面积约3 km2。该区域植物生长多样,水文化特色显著,徒步道的水系经由这些地下水以泉眼汇聚而成,景区北边有近千亩湿地,水资源充沛。自2013年先后建成了8.2 km的防护通道。铺设的防腐木栈道约10 km、拼色石板路约3.46 km,种植须根花卉0.18 km2,局部修建了林桥、凉亭、清水平台、仿木观景台、景石山、景石驳岸等景观小品,完成了仿树公厕、停车场、垃圾船等配套服务设施,经近3年的建设,现景区内沿河谷自然走向徒步道、自行车道、景观小品、水体、观赏休息等设施已初具规模,道旁还设有蔬菜和雪菊采摘园。经景区主入口与苇兰二期连接,北连冷水鱼养殖场,形成景区特有的绿色生态廊道;依据定位发展农家乐餐饮服务业,徒步道周边已形成可游、可玩、可运动、可吃、可住的休闲度假旅游格局。
(二)西溝乡磨河徒步道
西沟乡磨河徒步道位于西沟乡水磨村,2016年立项,2017年开工建设,同年投入接待游客。项目占地面积约1.67 km2,计划总投资1.2亿,涉及水磨村、沙梁子村、西沟乡陈麻子村3个行政村辖区。磨河景观项目徒步道总长约5 km,沿磨河流域贯通水磨村、陈麻子村修建了“磨河古榆氧吧园”步行道,对水渠的偏坡局部进行加固,并于道路两侧进行花草花卉栽植、树木绿化、小景观及桥廊建设等;对北侧湿地进行保护及适当旅游开发,修建木栈道、观景台等,形成新的旅游景点怪榆河谷。
二期项目规划已经完成。包括景观水系工程、绿化建设工程、景观建筑小品工程、景观亮化工程及配套基础设施工程等,以湿地风貌、四季磨河、百年古榆、田园风光等为资源依托,通过对乡村文化的挖掘和村域产业的思考,确定以“观湿地风光·体雪菊文化”为核心,打造一个集湿地观光、雪菊产业、农事体验、艺术传承及产业引导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磨河景观带[5]。
使游客了解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如蚕豆、雪菊、鲜百合、牛羊肉等,民族特色刺绣、鸵鸟蛋雕等手工艺品,达坂城区在创客中心设置了农副产品展示区、展览区、餐厅等多个功能区。
(三)柴窝堡湖环湖旅游道路(在建)
柴窝堡湖环湖旅游道路建设项目,建设年限为2019—2020年。总投资11 800万元,年度计划投资10 300万元。建设内容:徒步道27 km,宽3 m,其中6 km木栈道;环湖道路长23 km,宽5 m;环湖自行车道23 km,宽4 m;防风林0.8 km2。
达坂城区东沟乡河谷次生林徒步道和西沟乡磨河徒步道都设有蔬菜采摘园,供游客采摘。未能推出自己的产品特色,未能从内涵、功能等方面体现特色,项目雷同,体验品质不高。
六、达坂城区旅游徒步道线路产品开发措施
为今后有更好的发展,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笔者提出以下措施。
(一)完善达坂城区旅游徒步道配套设施
达坂城区旅游徒步道需要在公共服务设施、解说设施、指示设施3个方面进行完善。要夯实基础,加强旅游徒步道路标志标牌的设计、制作、安装等建设,重新合理规划路标设置,注重在建的柴窝堡湖环湖旅游道路导览牌、景物介绍牌、安全提示牌、文明提示牌等。徒步道的入口处需设置导游标识,准确告知游客路径长度,并标识目前所在位置、路径、方向、所需时间和安全提示等相关信息。徒步道沿线需设置提示距离的标识牌,为方便游客得知自己所在的位置,可以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带有标注的标识牌。
(二)及时进行徒步道的维护管理
及时进行维护管理,铺设年久失修的路段,在未铺设的石子路上早日铺设木栈道,让旅游者有更佳的体验。目前,达坂城区旅游徒步道主要采用石材和木材两种材料,在破损路段修复过程中,可以考虑适当采用丰富的色彩和材料,让景观更美观,更具有艺术性。
对徒步道中的一些拍照背景设施,进行补漆修复,因其受风吹日晒,有严重的掉漆现象,影响美观。应及时更换或修复损坏的标识标牌,标识标牌要能体现达坂城特色。
(三)加大宣传力度
要通过拍摄体现达坂城特色的宣传视频,借助地方电视频道、广播电台、各大新疆资讯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进行宣传。也可以邀请微博大V博主、抖音网红等粉丝多的群体来达坂城区游玩,用拍摄视频、照片等方式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看到达坂城区徒步道的优美景色,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也要积极推出更多新颖的活动,与企业、单位、学校、机构等进行合作,以此吸引游客。
(四)推出特色产品
利用互联网等高科技,实现步道使用频率记录及效果评价,方便游客参考,也能更好地掌握游客的徒步感受以及满意程度,及时针对不足做出改进。可在指路牌增加手机二维码等信息手段显示地图,也能很好地解决游客们所提出的岔路太多,容易迷路的问题。同时可以增加其他信息,如扫码显示附近的蔬菜采摘园的蔬菜品种、介绍等,还有雪菊采摘园的位置信息以及雪菊的介绍。
要努力挖掘达坂城旅游文化内涵,突出其独特的文化特质,多举办一些节事活动。加快达坂城区旅游徒步道线路产品开发的品牌塑造和营销,扩大达坂城区旅游徒步道的影响力。
要做到因地制宜、协调统一、品质优先。尤其是在建的柴窝堡湖环湖旅游道路中的徒步道,一定要有自己的产品特色,如合理利用现代科技,植入一些方便游客的技术手段。这样才能使3条徒步道各具优势,吸引不同游客。
七、结语
本文从步道概念入手,初步探讨旅游步道相关理论,对达坂城区徒步道进行研究调查,在现状分析和调研的基础上指出达坂城区3条旅游徒步道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在旅游休闲化发展趋势明显的今天,大众对文化性、体验性以及生态观光休闲诉求日渐增强。达坂城区旅游徒步道应更加强调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导向,对现存的问题进行改进,借助“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体育”等模式,积极丰富旅游业态,满足游客的各项需求,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借助旅游徒步道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华.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公务员培训需求分析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2:21-22.
[2] 张永刚.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2:21-23.
[3] 刘雪丽.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社区居民受益状况分析[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42-46.
[4] 李媛.新疆服务贸易发展问题研究:基于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金融发展评论,2013(4):135-140.
[5] 满银锁.基于问卷调查的达坂城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農业大学,2016: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