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居民对于“中风120”认知的质性研究

2021-08-09黄嘉燕詹嘉茵王峥秦凤银谭益冰

中国全科医学 2021年27期
关键词:先兆中风居民

黄嘉燕,詹嘉茵,王峥,秦凤银,谭益冰

中风即脑卒中,是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病之一[1-2]。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3],大量研究表明发病4.5 h内进行溶栓治疗对于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至关重要[4-7],然而多数患者并不能及时识别缺血性脑卒中先兆并快速就医,从而导致院前就医延误,错过溶栓治疗的“黄金时间”[8-10]。

“中风120”是我国学者在“FAST口诀”基础上研制的符合我国社会文化背景的快速识别中风的口诀,也是目前针对中风患者院前就医延误的主要教育材料,其具体内容为:将常见中风先兆分别描述为“1”“2”“0”,其中“1”即看一张脸:不对称,口角歪斜;“2”即查两只胳膊:平行举起,单侧无力;“0”即聆听语言:言语不清,表达困难;只要出现上述任意一种症状就必须立即拨打“120”(图1)[11-12]。

图1 “中风120”海报[11](图源:http://stroke120.org/whatis)Figure 1 The poster of Stroke-120

实际上,中风患者发病后由于肢体及语言障碍而常无法及时拨打“120”,因此潜在旁观者是否能及时识别中风先兆并采取正确的就医行为对于减少中风患者院前就医延误起着关键性作用[13-14]。社区作为我国开展中风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应该大力推广“中风120”教育,但目前尚缺乏基于社区居民视角的关于“中风120”认知的深入研究。本研究为质性研究,旨在了解社区居民对于“中风120”的认知,以期为“中风120”的宣传、推广、普及等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0年7―9月选取常住(>1年)在当地的社区居民31名作为访谈对象,均为笔者所在课题组成员亲戚、朋友,其中男14名,女17名;年龄18~20岁者6名,21~30岁者5名,31~40岁者8名,41~50岁者7名,51~60岁者2名,61~65岁者3名;来自广东省15名,湖北省7名,河南省6名,河北省、湖南省、辽宁省各1名。纳入标准:(1)年龄18~65岁;(2)既往未发生过中风;(3)无中风家族史;(4)无医学背景;(5)自愿参与本研究并接受访谈。排除标准:(1)严重认知障碍;(2)精神障碍。

1.2 方法

1.2.1 收集访谈资料 访谈前经由笔者所在课题组成员通过文献回顾与讨论后拟定访谈提纲及访谈问题,并在具备相关经验老师指导下通过预访谈对访谈提纲进行修改,最终形成正式的访谈提纲。正式的访谈提纲基于“中风120”分为4个部分:(1)3种中风先兆(口角歪斜、胳膊单侧无力、言语不清)的识别及就医行为;(2)拨打“120”的固有态度;(3)对中风的认知;(4)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风宣教及居民参与主动性。

本研究价值:

“中风120”是我国中风意识教育的主要工具,对减少中风患者院前延误时间、降低中风致残率及致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中风120”的研究报道较少见。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了解了社区居民对于“中风120”的认知,为社区制定“中风120”宣教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有效减少中风院前延误、降低中风致残率及致死率提供了居民视角,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中风120”教育内容。

访谈前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访谈人员先进行自我介绍并说明本研究目的,在征得受访者同意并向其保证不会泄露个人隐私后,选取安静、舒适的场所并采用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进行访谈,具体如下:访谈人员统一展示3张中风先兆图片(将图1中3种中风先兆分别截图并隐去相关提示语),然后单纯介绍中风先兆症状、避免任何诱导性提问;访谈问题主要包括:(1)您认为图片中的3种情况可能是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2)如果您身边的人突然出现了以上任意一种情况,您第一时间会怎么做?(3)您觉得遇到以上任意一种情况,需要拨打“120”吗,为什么?(4)您有拨打“120”的经历吗,您觉得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拨打“120”呢?(5)您知道什么是中风吗,可以简单描述一下中风的症状吗?(6)您所在的医院或社区进行过中风筛查和健康宣教吗,您会主动参与吗?注意保证访谈过程不被打扰,并对访谈内容进行全程录音和笔记记录,访谈时间控制在20~40 min。

1.2.2 分析访谈资料 每次访谈结束后24 h内将访谈录音逐字逐句转录,记录完整的访谈内容并标记重点,同时记录访谈中的感叹词和情感变化(如大笑、疑惑、犹豫等)并标记在转录稿的对应内容后,访谈结束后及时记录访谈心得。通过对访谈内容进行反复、仔细阅读后,采用内容分析法[15]分析访谈资料,并采用Nvivo软件辅助编码,围绕社区居民如何看待这3种中风先兆、面对中风先兆时采取何种就医行为这一核心问题对访谈资料进行初步编码,通过多次讨论、反复比较后提取类属和主题,构建主题和意义。基于访谈资料饱和原则,访谈和分析同步进行,即分析访谈资料发现信息重复时再增加1~2名访谈对象,以确保没有新的信息出现。

1.2.3 质量控制 访谈人员在访谈前系统地学习质性研究访谈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以顺利建立方法学基础;访谈结束后对转录后的文字进行反复阅读、分析和编码,发现问题及时向访谈对象进行核实,以保证访谈资料准确。

2 结果

2.1 对中风先兆的判断与采取的就医行为 31名社区居民对3种中风先兆(口角歪斜、胳膊单侧无力、言语不清)的判断与采取的就医行为详见表1。

表1 31名社区居民对3种中风先兆的判断与采取的就医行为Table 1 Thirty-one community residents' recognition of three warning signs of stroke and their health-seeking behaviors

2.2 影响社区居民识别中风先兆的因素 31名社区居民中20名(64.5%)能识别出第一张口角歪斜的图片是中风,7名(22.6%)能识别出第二张胳膊单侧无力的图片是中风,19名(61.3%)能识别出第三张言语不清的图片是中风。

2.2.1 对中风先兆的认知不足 在20名(64.5%)社区居民的认知中,中风主要被描述为中风后遗症,即1个嘴歪、瘫痪和言语不利的形象,因此第一(口角歪斜)、三(口齿不清)张图片的中风识别率较第二张图片(胳膊单侧无力)更高。P14:“中风就是嘴歪,流涎水,一看就看得出和正常的人不太一样的;然后有的会晕倒,但经过治疗后可以清醒的;有的会偏瘫,话也说不清,做事情也做不了的。”P11:“中风就是瘫痪了,不能动,需要专人伺候,只能躺在床上或者坐在轮椅上,大小便、吃饭都需要别人帮忙,整个人大概就是植物人的状态;哦,也不是,有的可能只是一半瘫了,分摊了,不是,偏瘫了,一半不能动。”P2:“中风就是偏瘫、嘴歪、流口水、言语不清,这些都是中风的迹象。”

2.2.2 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未能识别出中风先兆的社区居民会受自己或他人经历及经验的影响而将中风先兆联想成其他疾病。(1)展示第一张图片(口角歪斜)时,不能识别出中风先兆的11名社区居民中3名认为是一种面部疾病(如“抽搐”“面瘫”“面肌痉挛”等),3名认为是“神经问题”,1名将其与“痛风”混淆;P15:“有个人晚上风扇对着脸吹了一晚上,早上起来发现脸被吹歪了。”P29:“有朋友的朋友就会这样子……他晚上喝酒喝了,然后晚上吹着了空调什么的。”(2)展示第二张图片(胳膊单侧无力)时,不能识别出中风先兆的24名居民中8名认为是“肌肉劳损”,6名认为是“神经问题”,3名将其与“肩周炎”混淆;P1:“属于是手无力的样子,这种就不是很懂,没有怎么接触到有人这样子,就是老人手酸就有听过,比如老人年轻时工作做太多了。”P24:“就是我自己偶尔也会这样子,有只手没有力气抬起来;就是这个肩膀啊,很痛,很酸。”(3)展示第三张图片(言语不清)时,不能识别出中风先兆的12名居民中3名认为是舌、咽喉相关疾病,2名认为是“神经问题”,2名分别认为是“胸闷”“窒息”; P12:“应该是舌头的问题,因为发声主要靠喉咙,他可以出声音,只是说不清楚,所以可能是舌头的问题,舌头没办法灵活地活动。”P24:“有时候生气的时候他不就感觉胸口闷闷的嘛,然后就有点有气无力的不想说话的感觉。”

2.3 影响居民拨打“120”的因素 假设突然目击身边的人出现第一张图片(口角歪斜)的情况时,31名居民中10名(32.2%)会选择拨打“120”;突然目击第二张图片(胳膊单侧无力)的情况时,7名(22.6%)会选择拨打“120”;突然目击第三张图片(言语不清)的情况时,13名(41.9%)会选择拨打“120”。

2.3.1 中风先兆严重程度

2.3.1.1 是否危及生命 31名社区居民中26名(83.9%)认为中风先兆达到威胁患者生命的程度就需要拨打“120”。P5:“如果说像这种是急(诊)科方面的,比如像这种中风的还是说心脏不好方面的,这种就要马上去医院,生命关天的东西肯定要打‘120’啊,就是对生命产生威胁的情况,这种第一时间就要打‘120’。”P25:“人可能会很快速得死掉……没有及时治疗的话就会完蛋的……这三种情况都会选择(拨)打‘120’,因为出现这3种(情况)已经是很严重的情况,这时候应该就要及时地抢救。”然而,31名社区居民中16名(51.6%)认为3种中风先兆中的1种或2种表现比较“轻微”,属于“慢性病”。P21:“因为他们只是算是一个症状吧,不需要立马就需要紧急抢救的那种。”

2.3.1.2 有无意识障碍 患者有无意识障碍同样是影响社区居民是否选择拨打“120”的重要因素。P4:“这得看那个人的神志(意识),如果说是昏迷的情况,我们又看不出是什么情况就会(拨)‘120’,如果我们看得出,然后人又是清醒的就不会(拨)打‘120’吧。”P7:“如果这种(情况)严重到意识不清,那我们还是相信让医生上门带去(医院)会比较安全一些。”

2.3.1.3 是否行动不便 患者的行动能力也是影响社区居民是否选择拨打“120”的重要因素。P1:“平时就是老(年)人行动不方便又不能送他去医院,这种(情况)就肯定要打‘120’……去扶他什么的还会导致情况(更加)严重,就是听有些医生说你的姿势不好或者不及时都会导致病情(更加)严重。”P3:“发生起来就导致行动不便那样子,还有就是看起来我们自己没办法处理的情况,因为行动不便我们去搬动他的话可能会(使他的情况)更严重,比如车祸的伤者就不能随便搬动,但如果是行动方便的话其实自己去医院就行。”

2.3.2 对于拨打“120”的认知

2.3.2.1 “120”的速度 24名(77.4%)选择拨打“120”的社区居民认为“120”可以及时转运患者。P5:“救护车的话,它有个好处,就是时间紧迫、红灯直行,但我们就不可以闯红灯啦。”1名(3.2%)选择不拨打“120”的社区居民认为“120”的往返会耽误治疗时间。P11:“120要先过来家里,然后再回去。我们自己去直接去就行了,那‘120’不是相当于走了两趟嘛。”

2.3.2.2 “120”的专业水平 “120”的专业水平是影响社区居民选择拨打“120”的重要因素。P10:“因为我自己没有专业的知识,根本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还是‘120’比较好,‘120’有医生,医生会专业些,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些情况,我觉得比较靠谱。”P5:“因为救护车过来的话会有医生过来嘛,然后车里面也有一些紧急的设备,相对比较安全一点,医生来了之后就会大概判断他的情形,了解他的大概病情,医生在身边会更安全。”

2.3.2.3 “120”的资源有限性 2名(6.5%)社区居民考虑到“120”的资源有限,认为仅因为轻微症状就去拨打“120”是在占用宝贵的公共卫生资源。P11:“因为这不是紧急的情况啊,就是个慢性病,就是……嗯,你打‘120’,他也是给你送到医院去而已,也不能马上给你做啥处理,也不能怎么样,还不如自己送,还比较快,没必要一点小事麻烦(就)‘120’。”P12:“没那么金贵吧,一点儿小事,自己去医院看看就行了,没必要麻烦‘120’,要是每个人(有)一点小事儿就打‘120’,那‘120’岂不是都忙死了、不够用了。”

3 讨论

3.1 强化社区居民对中风先兆与中风之间关系的认知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中风先兆的认知不足是导致社区居民不能识别中风先兆的重要因素,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8-10];20名(64.5%)受访者对中风的认知主要是在中风后遗症方面,缺乏对中风先兆与中风之间关系的良好认知。因此,社区宣教、宣传内容需要侧重在居民对中风先兆的认知方面,使其意识到中风先兆发展至中风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并强化其对中风先兆严重性的认知。目前,“中风120”是我国中风意识教育的主要工具,相关团队还建立了一个专门的网站(www.stroke120.org)和一个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名称:zf120,微信号:chinastroke120),向大众免费提供相关宣教资料,其中包括一系列“中风120”海报及被翻译成22种不同方言的1 min“中风120”视频等[16]。社区可以通过有效利用“中风120”相关宣教资料、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加大“中风120”的宣传力度,如同步开展医院、大众传媒健康教育等[17],也可发动医护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口头教育;可以免费发放宣教资料、定期开展专家讲座;可以邀请社区居民进行互动交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18];可以在电视广告中投放简单易记的“中风120”视频或海报。鉴于部分社区居民易将中风先兆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社区在宣传时还应当指导居民掌握鉴别类似疾病的知识与技巧,强化其对中风先兆的认知。

3.2 强化社区居民对中风先兆与快速就医关系的认知 既往就医延误相关研究中有关于症状严重程度的报道[19]。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风先兆严重程度是影响社区居民目击身边的人突然出现中风先兆时选择拨打“120”主要因素,26名(83.9%)社区居民倾向于只有中风先兆达到危及生命的程度才需要拨打“120”,并普遍认为3种中风先兆(口角歪斜、胳膊单侧无力、言语不清)是比较轻微的,且部分识别出中风先兆的居民也存在这样的想法,分析其主要原因为:缺乏中风先兆出现后必须拨打“120”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关于中风的溶栓治疗时间窗及“120”急救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因此,社区不能只局限于中风先兆的宣教,还要普及发现中风先兆后拨打“120”的必要性及重要性[7,20],可以聘请相关专家举办讲座并向居民讲解中风的溶栓治疗时间窗、“120”的中风急救措施等[21-22],也可以在“中风120”海报及视频内容上进行改进,增加中风的溶栓治疗时间窗及“120”急救措施等内容。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如何认识中风先兆、影响其中风先兆认知和快速就医的影响因素,发现对中风先兆认知不足、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是影响社区居民识别中风先兆的重要因素,同时中风先兆严重程度、对于拨打“120”的认知是影响社区居民拨打“120”的重要因素,这为今后“中风120”的宣教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但本研究是从潜在旁观者的视角出发的,存在一定局限性。为了更好地制定“中风120”宣教方案,今后可尝试从医护人员、真实目击过中风的人、中风患者、社区宣传工作者或政策制定者等多个视角出发展开研究,从而制定出操作性强、科学可行的宣教方案,最终达到减少中风患者院前就医延误的目的。

作者贡献:黄嘉燕、谭益冰负责研究的设计与文章的构思;黄嘉燕、詹嘉茵、王峥、秦凤银进行访谈资料收集、整理及分析,负责撰写论文;谭益冰负责文章质量控制及审校,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先兆中风居民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石器时代的居民
先兆流产,别害怕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夏困当心中风先兆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
高台居民
以先兆型偏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CADASIL(附1例报告)